分享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记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一、提问导入(2分钟)

这篇课文李老师之前读书的时候学过,不过名字不同,我们那时候叫《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请你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现在用“暗”这个字呢?

(下面的同学开始讨论起来,爱动脑的孩子还是很快从书中找到了答案。“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二、人物介绍(2分钟)

(课件展示,学生自行阅读)

董存瑞(1929年~1948年) ,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最终,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

教师补充:本文作者是从董存瑞参加革命后立过的3次大功、4次小功中,选择了舍身炸暗堡这件最典型、最重大的事情来描写董存瑞的。

三、课文感知(30分钟)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编拟小标题。(5分钟)

师:刚才在读的时候有同学问了我两个词的意思,请看屏幕:震撼、匍匐。有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无人举手,但是嘴里小声的说着自己的词。怪自己,经常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首先就是说“正确”或是“不对”,所以他们非常害怕自己的答案错误。)

课件展示: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匍匐:爬着向前行进。

(学生读两遍后,进行下一个问题)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分成几大段?(15分钟)

“事情的发展顺序”,这个大部分同学知道,但是分段的时候有了两种声音。

陈志文同学说:“起因是第1自然段,暗堡挡路;经过是第2-7自然段董存瑞主动去炸暗堡且英勇就义;结果是第8自然段,取得胜利。”

李骏熙同学说:“第1-4自然段是叙述,为下文做的铺垫,第5-7自然段是特写,炸暗堡的详细过程,第8自然段是尾声,隆化解放。”

我备课之前没有想到李同学会如此思考,想在想来这个一个很好展开讨论的点,而我却草草收起“两种都合理,他们俩角度不一样而已。”“老师,万一考试这个,哪个是正确的的呢?”“你们自己写自己认可的就好,因为我觉得两种都说得过去。”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董存瑞的优秀品质?(10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董存瑞的神态描写,用波浪线画出董存瑞的语言描写,用双横线画出董存瑞的动作描写。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作者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位英勇坚毅、舍身为国的英雄形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写人,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小结。因为自己发现下课时间快到了。)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训第13课练习。

不足:重点部分(关注人物的言行,结合背景资料,体会董存瑞的人物品质)还应再多花点时间去讨论交流,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完成任务。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的仔细分析,可能对于学生会理解更深,写作文的时候也能更熟练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