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西游记》之孙悟空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前段时间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公益直播观摩课《〈西游记〉还可以这样读》,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了《西游记》,了解孙悟空。

“王崧舟老师说我们要读《西游记》,如果从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读,当中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读,毫无疑问选的是---孙悟空。”

……

“一部《西游记》,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讲本我,第八回到第五十八回主要讲自我,从第五十九回到第一百回主要讲超我。当然,自我、本我、超我不是绝对割裂的,实际上最后一个完整的孙悟空,既有本我,又有自我,更有超我,把三者给统一融合在一起,这样的人就叫理想的我。”

“什么叫本我?就是与生俱来的我,种种天生的性格都属于本我。人格要发展的,从三岁到五岁,五岁到七岁,七岁到十岁,生理在长,人格也在长,慢慢在本我的基础之上,就长出一个另外的我,叫什么?自我。”

“自我是怎么长出来的?就是你跟现实生活相碰撞、相接触以后长出来的。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不想上课,想出去玩儿,可是你还得压抑住自己的想法,乖乖坐在这儿听王老师讲《西游记》,这个时候,就是自我发挥了作用。不能够完全满足,就要学会妥协,学会调节,学会克制。你看,这个时候就出来一个新的我,叫自我。在这个基础之上,你的人格在继续发展,继续成长,最后出现的那个我叫什么?超我。”

“超我,就是你心目当中那个最理想的我。我最后要变成怎样的人?变得更好,变得更强,变得更善良,变得更智慧。孩子们,这就是你理想当中那个更好的我,超我。”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这样理想的我。当然,这很难,但是不要怕。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菩提祖师,在孙悟空离开之前送给他两句话,我把它送给今天在场的所有同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我们就可以从本我迈向自我,从自我迈向超我,做最好的自己。”

这几段话是我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因为我自认为四大名著中我最熟悉的就是《西游记》,未曾想王老师能把西游记读的如此境界。自己却从未思考过什么问题,感觉仅仅是打发时间而已。惭愧……

最近在听樊登读书《了不起》系列之北大博士带你重读《西游记》,和孙悟空一起成为“了不起的大人”。

20节西游小课堂,每节七分钟左右,本来是计划利用边角料时间听,谁知越听越来劲,因为每一次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认知收获。

李萌昀老师说,《西游记》讲述的是人的成长和完善:一只猴子,如何成长、犯错、改悔、修行,最终获得了正果,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一生受不得人气”的孙悟空,要不断忍受唐僧的气——这就是他的修行。

正因为孙悟空不完美,所以才具有丰富的成长空间。他懵懵懂懂地来到人间,不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西行的旅途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历险,逐渐学会了放下内心的傲慢,学会了合作和关心他人。不只孙悟空,《西游记》中所有的主人公都不是完美的:唐僧软弱,偏执,轻信;猪八戒懒惰,贪吃,好色;沙和尚平庸,温驯,缺乏主见。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让每个人的缺点充分地展示出来,让他们逐渐认清自己。

是呀,我们的生命就像一场逐渐认清自己的旅程,我们在旅程中不断成长,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加油!希望我能坚持阅读,坚持思考,坚持实践,坚持写作,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附带今晚听课收获:

为什么说《西游记》也可以叫做“石头记”?因为它的主角孙悟空,也是石头的化身。我们看小说的开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小说家上来就列举了一连串的数字,说这块石头高多少,周长多少。可是,这些数字并不是写实的。如果说,石头高三丈四尺八寸,那么这是一个实数。那为什么三丈六尺五寸就不是实数呢?因为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下面解释说:“三丈六尺五寸高,对应的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同理,周围二丈四尺,也不是一个实数,因为对应二十四节气。这两个数字在这里,并不表示这块石头实际的尺寸,而是强调它的神秘性:它的高和周长,分别与空间和时间的尺度相呼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