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人生答案之书》有感——坚持做一个自学自育的人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人生答案之书》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先生。这本书就是他将多年来积累的读者提问及自己的回答经过筛选汇编而成的。第一编《情感之问》,第二编《道路之问》,第三编《身心之问》,第四编《生死之问》,第五编《灵魂之问》,第六编《爱智之问》,第七编《教育之问》,第八编《读写之问》。让我感悟最多是第二编,可能是我目前存在人生道路上的犹豫,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个下午读完这本书的,而读第二编的时候那会正好注意力最集中,大脑思考最活跃。          

   “不能等到清晰了以后再去做,你不去做就永远清晰不了。”“当你遇到烦恼的时候,你要马上警觉这个东西又来纠缠自己了,那就应该立即转移,先把这个事情放下,让自己脱身,以后再说。”“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根据需要不断自学的能力。”“必须具备快乐工作的能力。”“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无论读不读研,都要坚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自学,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就两个东西,第一是生命,要让生命单纯而善良,第二是灵魂,要让灵魂丰富而高贵。”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非凡的人生哲理接二连三的触动我的心灵,更加坚定了在新网师学习的决心,不断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三十岁还很年轻,这个年龄重新开始,是充满希望的,坚持自学自育一定可以书写自己的教育传奇!      

   两百多页的文字都是问答形式,语言口语化,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看完这本书后发现:有些烦恼是大家都存在的,我们不是孤独的人;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就像数学题有多种解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好几种;别人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启发,但做决定的还是我们自己。      

   晚上俩闺女睡着之后从百度上了解了一下周国平先生。“写作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安顿自己。”周国平先生写书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抒发自己内心。当年分配到广西当宣传部干事,再到后来的县委党校,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看,哪一个不是顶着公务员名头的轻松活?如果周国平先生没有考研,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人生没有如果,周国平先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该通往何方,才没有安于现状,坚持阅读写作,哪怕被当时的人误解为不识时务。

   书上有这么两问两答让我非常震撼。我内心这么想过,但从未表露出来。因为我怕……

   问:您对中学语文考试怎么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语文考试与对文学的爱好之间的矛盾?

答: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测试方式是荒唐的。中学语文测试常常用我的文章做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分析其中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标准答案。有一次,一位朋友的女儿拿这样一份卷子让我做,我只得了69分。她给我看标准答案,天哪,我自己压根儿没想到我写的文章有这些含义。

   问:您的文章经常出现在高中语文试卷里,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请问周老师是否认可这种做法?对出题者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您怎么看?

   答:用作家的文章做范文,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测试,这本身无可非议,我也不反对把我的文章派作这个用场。问题在于如何测试,我主张主要采用写读后感或评论的方式,并且给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的答卷打高分。我当然反对所谓标准答案,我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对照标准答案也是哭笑不得。阅读理解是学生的心灵积累与文本的表达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来就是千人千面的事情,何来标准之说呢?就是语文考试向对文学的真正爱好让步。如果让我改革语文考试,我就只考一样,就是写文章,而且不命题。

   其实我对语文考卷中的阅读理解也和周先生一样的态度。在很多方面,但我从来只敢怒不敢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上,很多观念可能会被某些人误解,但是我很欣赏他的真实。我认为他真正做到了“我笔写我心”。不随波逐流,也不趋炎附势,所有的文字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从今以后,我也努力,不为论文而写论文,不为作业而写作业,只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学自育,学他人的经典,育自己的思考,努力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