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妹,你确定要去跳舞吗?”今日八点出门前,我再一次看着三岁半的小女儿,真诚的询问她。 昨日不知何故,小妹妹总是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也要去跳舞。”(我猜是,最近天气又热,姐姐又要上舞蹈班、书法班,所以小妹妹在总是待在家玩可能有些无聊) “嗯,我就要去跳舞。” “好的,那我们出发吧。” 几分钟后到达“星河艺术中心”,幼儿小班的学员才来两个。我看时间也还早,八点半上课,还有十多分钟呢,于是带着小妹妹去熟悉厕所。看着她小手还一直拉着我,不敢独立上下楼梯,我心里在想:她真的能适应吗?她会不会在课堂上哭起来呀?她还没上幼儿园呢! 我们再次回到了一口大厅等候老师,未曾想小妹妹一直拉着我手不肯放,她略显委屈的和我说:“妈妈,我想回家了。” “可是,你说了要跳舞呀。” “不去了,我还小,明天暑假再来了。” 这话怎么这么熟悉,原来昨日我是这么和她解释的,真没想到关键时刻,她是这样回应我的。再次询问了三遍,立马带回家来。 姐姐看到小妹妹跟我一起回来,就问:“小可爱,你不是去跳舞吗?”怎么就回来了呀?”她半天不说话,可能自己内心也有些尴尬,一个小时前兴致勃勃准备去跳舞,现在临时变卦,要回家。在大哥哥“威逼利诱”下,小妹妹说了一个理由:那里的厕所太臭了! 天呐,这句话怎么这么耳熟?原来姐姐经常上了舞蹈课后都这样说。 无独有偶,中午姐姐和两个外甥在家吃饭,计划下午去龙虾和青蛙,四个孩子一听,乐得直拍手。可一会儿小妹妹就说:“我不去,我会掉进河里。”一问,原来就刚刚饭前小哥哥这么和她说了一次。 有人说,家长的评价导向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我曾经也收藏过一个故事《好孩子都是夸出来》,主要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的语言改变了很多。 但今日小妹妹的话更是让我明白——孩子是在“家长的嘴巴”里长大的。 自己以后再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直接和她说,应该多正面管教,这是为她的核心素养做好铺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