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启蒙读物

 彭莫山一束光 2022-12-21 发布于广东
535/600

本文约 800 
预计阅读时间 
分钟

  文字 | 黄排    
编辑  | 陈以乔

旧时启蒙读物,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

对比之下,那些老课本更具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明理以去私,识道以处世,对于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来说,有“绘事后素”之功,值得重视。

比如有一次在旧书店淘到的《新订蒙学课本》。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孟夏问世的《新订蒙学课本》,是由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外院所(即附属小学堂)使用的启蒙课本。

按照《马氏文通》把汉语分为九大类,分初编、二编、三编,供儿童循序渐进地阅读,“使童子由已知而达于未知”。

当时的语法术语跟我们今天不一样,比如“名字”即名词,“静字”则主要相当于形容词等等。

最有意思的是,所用课文(主要集中在二编、三编)除了丰富学生的语汇和各种知识之外,还潜移默化地进行各种教育。

比如二编第四十二课《星士》:

某村有一星士,听着甚众。一士人过而语之曰:“尔不知尔今日事,何能知人后来事乎?尔家有火,何不速归?”星士信之。及归,竟无火。自是星士不敢复出。

课文后面添加设问:星士受骗,此骗者之过,星士有何不合?编者所设计这样的提问,对儿童是富有启发性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外,所用课文长短不一,包罗万象,比如请假条——

三编课百一 请续假书

某生以母病请假半月,假期已满,母病未愈,禀请展假,文如下。

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倾接钧谕,催促到馆。受业荒功已久,本应迅速赴学堂,奈家慈前月起患伏暑症,至今寒热往来,医者谓此病淹缠,非月余不得奏效。受业既无兄弟,又无姊妹,家中虽有仆役,而侍应不能周至。此时若遽离左右,心实不安,不得不展假数日,以便在家侍奉。一俟病势稍痊,即当趋前续课也。专此敬请

撰安

受业某某拜上

想来实在惭愧。要知道,这可是当时一二年级小学生的水平,我想如今的大学生也未必能达到,至少我便是其一。

抚今追昔,今夕何夕?现在的课本早就面目全非了,真是可惜。

写于广州

END -
印记
— 第535期 —

相关精选
一切都是为了修自己
你不要担心
看破与放下
与不确定性共舞
无常才是真灿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