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抓住数字经济这个关键

 我的书摘0898 2022-12-21 发布于海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全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明确“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这一定义上看,数字经济包括了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移动经济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说,抓住了这些经济活动,就可以引领这个时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新的动力。

  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要充分认识数据要素的新特征:第一,供给的充裕性,体现为数字化存在、存在数字化;第二,使用的共享性,体现为共享、共用且赋能;第三,价值的叠加性,体现为数据即劳动、即价值;第四,功能的融合性,体现为融合和引领;第五,产权的复杂性,体现为个体数据小价值、大数据大价值。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趋势和规律,主要在于:第一,技术主导,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如元宇宙的发展;第二,数据驱动,数据的关键地位和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第三,业态融合,企业边界和行业边界日益模糊;第四,平台支撑,驱动平台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形态;第五,时空泛在,推动形成人机物三元连接的新时空;第六,规则竞合,安全和发展成为各国战略博弈的焦点。正如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所指出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观念的形成都是不断运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停滞不动的。因此,我们要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不断追求制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高满意度。而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展软件在制造业各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造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在谁来生产(who)方面,从生产者到产消者,如定制化生产、C2B。在生产什么(what)方面,从功能产品到智能互联产品,如无人汽车、智能产品。在用何工具(which)方面,从能量转换工具到智能工具,如3D打印、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装备。在如何生产(how)方面,从“试错法”到“模拟择优”,从实体制造到实体虚拟融合,如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在在哪生产(where)方面,从集中化到分散化、从批量化到个性化,如网络化制造、分享制造。

  新“技术—经济范式”呼唤七个方面的创新探索。从制度创新、科技原创(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创业)、金融创新(创富),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再到领先市场的探索,最后成为创新型国家。由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在数字技术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基因技术、精准医疗等方面。正如西方学者马丁·雅克所说,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它就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积极主动迎接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根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正中教授《精准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航向》讲稿摘编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