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长气血,可能是饭后行为让消化吸收都前功尽弃了!

 朴真耕读园 2022-12-22 发布于海南

有位朋友,很消瘦,怎么都长不胖,还经常头晕贫血,她说,已经很细嚼慢咽了,也生态饮食了,也注意调整心性了……,到底还要怎么养脾胃啊?

观察她一段时间,发现她吃饭挺好,专注,安安静静的,但是饭后有两个坏毛病,让她前功尽弃了。

基本上一吃完饭,她就开始读书工作,如果不读书工作,她就和别人讨论读书学习的事情,嘴巴不停的说,总之就是不浪费一点时间。

当我们开始咀嚼,一点一点的糊状食物进入胃部,然后越积越多,这时候大量的气血也迅速集中在胃部来消化。

但是这位朋友呢,胃里都是食物了,然后一放下碗筷,就开始高度用脑学习或者嘴巴不停说话,气血就都分散,跑到头面部了。

那相对应,胃部气血就大大减少,面对一肚子食物,胃部的气血电力大大的不够,怎么消化吸收,那吃饭不是白吃了吗,又哪来的长气血?

现在孩子们近视眼,与饭后看书写作业关系很大。

吃完东西,气血都被调去消化食物,眼睛需要先休息。

那这时候还要高度集中用眼睛,这点气血一分散,兵分几路,供眼睛也供不好,供脾胃也供不好,两败俱伤啊,眼睛要近视,脾胃也变差。

一吃完饭就用脑,长期下来,伤脑,大脑会出现精神不济、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一位在私企工作的30多岁成功人士,头脑昏沉不适已达数月,失眠、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全身乏力甚至反应迟钝。

来到医院就诊时,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仔细询问病情和检查之后做出诊断,该患者是由于长期用脑,尤其是饭后即进入繁重的脑力工作所致。

从事脑力劳动的朋友: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

不仅是让大脑休息,更重要是脾胃为后天之本。
让脾胃集中气血,专注的消化吸收,才能长气血长能量呀!
没有一个好脾胃,身体又怎么会健康。

再说抓紧饭后半小时时间去学习,也不能学出个学霸来,工作也不能发大财。

吃进去的食物,只有被消化吸收后,才能转变成气血,转变成能量,供我们所用。

那吃完饭后,为了帮助消化食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食后摩腹

《千金翼方》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又说:“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

这种方法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可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经常进行食后摩腹,不仅于消化有益,对全身健康也有好处,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养生法。

有的人吃胀吃撑,摩腹一会,就会打嗝,会舒坦很多。

脾胃不好的,饭后摩腹,有利于消化吸收,能养脾胃。

切记是摩腹,不是揉腹也不是推腹。

饭后的摩是轻柔的,不用力的,是手和皮肤之间相对运动,作用在皮肤上,速度不要太快,以舒服放松为主。


简单说就是大手如上图放在肚子上,左右来回摩,胃部、肚子都可以摩

不要像揉腹那样很用力,如果用力到内部脏腑,胃里面是饭,你也会不舒服的。

我们这时候的摩只是给肠胃蠕动增加点外部动力,只是作用在皮肤上,所以轻柔舒服就好。

食后散步

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休息。

饭后宜做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才于健康有益。

《摄养枕中方》中说:“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脾主肌肉,主四肢,四肢适当运动,能健脾助消化。

所以进食后,适当的活动身体,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而散步是最好的活动方式。

如果在饭后,边散步,边摩腹,则效果更佳。

《千金翼方》将其归纳为:“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

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后养生方法,后世多所沿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此处所说一百步,并不是只有一百步,可以缓缓行走一千步以上,是缓行,不是快走噢!

以前摩腹走一百步,感觉没啥效果,后来摩腹走一千步,哇塞,脾胃舒服,身体通畅。

曾国藩给儿子写信说:“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三个月后,必有大效矣。”

然后就是走路,要专心,不要玩手机,也不要脑袋东想西想啦。

行禅 ‖ 不专心吃饭会致胃炎,不专心走路会致关节炎

乞丐蹲

乞丐蹲也很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大家看自己方便,可以摩腹一千步后,再来闭眼养神乞丐蹲。

此法简单又有奇效,推荐给身边的大朋友小朋友用,都反馈非常有效,吃撑了,消化不良了,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吃完饭蹲一蹲,立马打嗝放屁,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好现象。

如消化不良了,十分钟左右就会觉得肚子舒服了。

如脾胃不好的人,长期饭后乞丐蹲,脾胃也越来越好了。

南师「乞丐蹲」,助消化,养脾胃、益寿,功效太多!

十个深蹲不如一个乞丐蹲!乞丐蹲也能提升肾气、缓解便秘!肾气不足,脾胃不好,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每天饭后蹲一蹲,受益无穷!

有的朋友工作地方不方便乞丐蹲,那就饭后散散步摩摩腹。


耕读方寸间,静观自在心。朴真耕读居于乡村,开设国学经典周末班,耕读假期营,线上成人早读金刚经班,儿童庄子班,晚读黄帝内经班,让身心灵更和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