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大如年:豆腐宴 ——插队拾趣

 大春观察 2022-12-22 发布于江苏

冬大如年:豆腐宴


作者徐晓冰

下乡一年了。要过冬至了。生产队放假5天,不出工。家家欢天喜地泡黄豆,拐石磨,做豆腐…忙得不亦乐乎。我也忙,走东家串西家喝点豆腐浆,尝块老豆腐,贫下中农实在且大方,临了还让我端一碗走:回家吃。如此,光蓝边碗就多了20多只,明年不用买了。
爱园公社夹滩大队10名知青,4男6女,他们都比我大。大都回南京过年去了,只剩下二队的燕姐和李姐和四队的我。裴圩街(公社驻地)逢集,我碰到了几个没回去的知青,约了冬至到我家吃豆腐宴,有河东的同学刘明奇和他北头的沭阳县倪圩的小杨;燕姐约了河西的宿迁县季庄的三个淮阴女知青。燕姐悄悄对我说:你找民政助理批两块钱补助,我好割些肉。我去了,助理随手撕下张单子:如果过年也不回南京,你再来,多批点给你。
中午,客到齐了,燕姐主厨,豆腐宴。
冬至节令的说法很多,主要有三点:一、是时间概念:1、冬(至)一过就进入腊月;2、冬(至)后十天必是阳历年;二、是当天饭食要供灶王爷看,摊开吃,包馅的不能上桌;三、家养的猫和狗等要翻房梁、称重量等等。
燕姐把一切操持好后,让刘明奇煞有其事地把她带来的猫狗(我们四队是男知青户,养不成活物)在横梁上翻个身,又称一下体重,再就让它们饱餐刷锅水(农村猫狗不挑嘴)
都入座后,燕姐正要开口,刘明奇:“等等,嗒口菜还没上,怎么喝酒?”燕说:“行了,这么丰盛,还要那个嗒口干啥。”“不行,我们是知青,传统不能丢!”说着他就起身:一只老土碗,一把大粒盐,一瓢冰冷水,用一只筷子搅成盐糊,“成了,不费事的。”随手又拉开我的书桌,抓出一把三寸大洋钉,一人一根(我家他熟得很)。 
“喝酒!喝了这口,燕姐再说祝词。干!”。我赶紧说。
一口酒下肚,接着就是一阵叮珰声,咂咸钉子声,随后齐声一个:爽!
中午正餐,醉了;晚上接着,又醉了;第二天再喝,咂洋钉…
多年了,每逢冬至,就怀念青春的那一顿豆腐宴。
“红心也炼过了。”我去当兵,也拉着刘明奇去当了兵;燕姐大我四岁,后招工在县城众兴镇,又随夫迁居香港,时不时短信。
作者简介
徐晓冰:1952生,网名 冰尕。下乡插过队, 服役打过仗 ,做过盐水鸭,当过工会干部, 南师大中文系毕业。最后一个公职:核心杂志的文史哲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