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来稿选刊] 昆仑雪 \周铁钧

 扬美文化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边角料之用

刘琪瑞\山东省郯城县

我父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生人,苦日子过惯了,对日常用度非常节俭,在他们心中好像没有不可用之物。

比如边角料,也称“下脚料”,就是制作物品时,切割、裁剪下来的零碎材料。别人大都弃之不用,可我父亲却用得其所,用得巧妙。父亲年轻时跟人学过木匠,即使后来当兵,乃至转业到,最后回到山东老家,他早年学得的木匠手艺一直没撂下,闲暇之余还会露两手,做一些不怎么复杂的家具。

父亲对每块木头都很珍惜,即使锯下的边边角角,他也不舍得让我们轻易拿去烧火煮饭。他常用这些边角料,给我们做小凳子小马扎,还有盛小人书的木匣子精巧的玩具枪,我们乐得直蹦高儿。我刚参加工作那会,他还用下脚料给我做了个小书橱,我至今还保存着。在父亲的眼里,所有的木头都有用处,那些锯掉的边角暂时不用它,是因为当时不需要,可并不等于它就是废料,边角料不当大用,也可当小用

我母亲也是这样。她爱淘来人家丢弃的边角料,用来缝做小物件,补缀生活。村中有家裁缝店母亲常去,隔三差五挑拣来一包布头布块,用以作补丁缝补衣服也用这些边角布料,给我们兄妹做花裤头花书包她自己也做肚兜围裙,或者荷包香囊花花绿绿的,加上精美的做工,很讨人喜欢母亲常说:“巧手也能续拙作,只要有心,就没有废弃的物儿……”

年少时父母的“边角料”之用,对我影响很大。我曾过一家国有公司的主要领导,公司上百号人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以前因管理不善,人浮于事,常有几个称作渣人从中捣乱,公司乱糟糟的不景气。了解情况后,我把爱挑刺提意见的,聘为质量监督员把爱与人争执、喜欢理论的,派到群众工作室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的,派到外地搞宣传销售……并根据业绩表现,大加奖赏重用这些平日被人瞧不起,当作“废物”的所谓“刺儿头”们被重用起来之后,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希望,他们勤奋工作,多做贡献,多创效益,公司上下红红火火,一下扭转了落后局面。父母的“边角料”理论用在管理上,也有奇效呢。

后来,读书读到了清代杨遇春所谓“用人之短”兵法深有所悟。杨遇春为清代乾嘉年间名将,著有兵书《武备制胜编》,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既如聋者宜给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让其伏地远听。”杨将军独具慧眼,没有把残疾或有缺陷的人作为“废物”,弃之不用,而是避之所短、用之所长,人尽其用,用出了名堂,人人派上战场,英勇杀敌,屡屡出奇制胜。

大道至简,不经意的地方有学问,也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像父母的边角料理论,像杨遇春的“用人之短”,让我受益终生。

本期首席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本平台在广东省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黄金时代杂志社2017年度全国优秀内刊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新媒体奖(30家之一)。另:承接报刊、书籍编写、图书出版及宣传业务!


    本期主编:李智杰   微信:ANOOKOK

   快手号:A4209831

咨询和投稿 邮箱:5668865@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