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用)李白《别匡山》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2-22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①匡山:即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是诗人少年时读书学剑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首联从远近、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匡山晓峰环簇,藤蔓摇曳,清幽秀丽的景致。

B.颔联描写诗人熟悉的山村,家犬伴随,村人晚归,充满了浓郁而平静的生活气息。

C.前三联借景抒情,突出了匡山的“清境”,末联直接表达诗人“书剑许明时”之情。

D.整首诗既清新质朴、优美自然,又瑰丽浪漫、大气磅礴,与《蜀道难》风格类似。

16.此诗写于李白离乡去蜀之际,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15.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技巧、风格等的能力。这首风格诗清新自然,飘逸豪放;而《蜀道难》风格为夸张大胆,想象神奇,语言奔放,感情浓烈。

16.①诗歌首联描写了匡山清幽秀丽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在离乡之际对家乡的依恋与深情。(2分)

②携犬野游,带樵归晚,倚树看云,临池洗钵,平静安详的村野生活流露出作者内心隐逸与入世的矛盾。(2分)

③诗人并不留恋眼前清境,而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家乡,希望将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豪迈情怀。(2分)

【解析与评分说明】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每点2分,共6分。大意正确即给分。表述不完整则酌情扣分,如仅答到感情点(画线部分),未结合诗句简析,则该点只给1分。

【诗歌解读】

译文: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带着家犬行走;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我倚树而立,聆听树上猿啼阵阵,有时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

赏析:《别匡山》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是李白在大匡山隐居读书十年后,离别大匡山时写的,是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清境”,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写景与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李诗飘逸豪放的特色。

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绘匡山的美景:远处,晨光初露,翠峰环簇,山色斑斓,美景如画,不禁心情舒畅;近处,晨风轻拂,摇动藤蔓,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则是一幅幅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这是诗人熟悉的山村,使人倍感亲切。颈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写诗人闲倚古树,心随浮云,不料山僧洗钵,群鹤惊飞,打断了诗人的遐思。尾联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表达了李白内心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且诗人即将去追随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

此诗也透露出诗人隐逸与入世的矛盾。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

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诗人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