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照顾者互助小组”精神康复者家属的心理自我调节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汝君

    单位 | 广州市心康社会服务中心

一、小组背景

家庭在精神障碍患者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疫情的影响,长久的居家生活激化了康复者及照顾者之间的矛盾,照顾者的照顾压力也随之增大。

因此,在疫情之下,社工开展了“疫情之下,关爱自己”照顾者互助小组,一方面透过线上小组分享的方式,给照顾者提供疫情期的正确防护及心理支持,引导他们应该如何在特殊时期自我心理调节,有效的去化解疫情带来的焦虑。

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小组搭建照顾者认识、交流互助的平台,并通过互助和交流的方式逐渐疏解不良情绪,以更好地自我心理调节、更好地自我照顾。

二、小组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概括而言,就是社会支持的提供机制,是社会个体从社会和他人处获得支持的总称,具体包括物质帮助、行为支持、亲密的互动、指导、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等六种形式。

照顾者在面对亲人病痛的压力以及长期照顾之下,更加需要通过病缘的关系,建立非正式照顾者之间的支持关系。而本次“疫情之下,关爱自己”照顾者互助小组通过社工对照顾者提供的疫情之下的防护资讯及自我情绪调节,促进照顾者相互交流与支持,为其调动资源、完善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互助网络体系,降低照顾者的无助、迷茫感,更好地自我照顾,同时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照顾康复者,参与到康复者的复元之中。

三、小组设计


1、小组目标

本次小组的总目标为通过开展“疫情之下,关爱自己”照顾者互助小组,增进照顾者社会支持,促进身心健康。具体服务目标为:70%的组员能够掌握至少两种疫情下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70%的组员能够与其他组员进行至少两次正向互动。

2、每一节小组设计

本次小组共开展六节活动。

第一节主题是“认识你我”,目标是社工与组员之间相互熟悉并初步建立信任感,并通过暖场游戏营造轻松舒服的小组氛围,同时澄清小组及组员的期望,引导组员一起制定小组的契约并共同遵守。

小组的开始阶段,组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较弱,未能积极参与其中。因此,需要社工引导和积极带动,例如设置暖场游戏,加强引导等。

第二节主题是“自我心理调节Part1”,目标是组员能够掌握至少一种疫情下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与组员分享现时疫情情况,同时组织组员聆听疫情下心理调节音频,并邀请组员分享,组织组员集思自身的心理调节方法。

在互动环节中,邀请组员分享自身看到疫情负面信息的心情,其他组员打卡回应,促进彼此的支持和互助,小组的气氛趋向融洽。

随着组员熟悉度的增加,组员更加愿意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组员积极参与其中,也能够遵守小组规范,因此本节小组规范良好。

不过,部分组员产生其他烦恼情绪,并在小组中进行宣泄,社工表达同理的同时,也重申小组规范。

第三节主题是“自我心理调节Part2”,目标依然是组员能够掌握至少一种疫情下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小组环节递进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组员对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的掌握。

小组中,社工通过播放有关疫情正能量的视频,增加组员对疫情的正向认知,减少心理焦虑。过程中,社工鼓励其他组员运用正向的语言给予安慰与调节的方法等进行回应,例如录制视频或发送正向表情包,进一步促进组员间的互助。

小组进入小组中期阶段,成员之间的熟悉感,互动性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强,产生较和谐的小组氛围,让组员大胆表达自己,社工也适时给予组员赞赏,增强组员的信心。

第四节主题是“让心灵放松Part1”,目标是80%组员在本节小组中得到放松,并表达至少一个正面感受。在小组中,社工播放舒适音频,组织组员进行冥想。冥想结束后,社工邀请组员分享冥想后的感受、心情等。

组员对冥想环节感到神奇的同时,也表示冥想很放松,很舒服。最后,通过邀请组员分享疫情期间,与康复者一起居家的正向互动,让组员有个表达的平台,并相互间鼓励和支持。

在小组中期转折阶段,组员之间的熟悉感,互动性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强,产生较和谐的小组氛围。组员对小组的目标和性质认识增强,以及组员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增多,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增强。

第五节主题是“让心灵放松Part2”,目标依然是80%组员在本节小组中得到放松,并表达至少一个正面感受。在本节小组中,社工再次通过播放舒适音频,组织组员进行冥想。

组员表示第二次冥想也有不一样的感觉,但冥想的那一刻还是很放松,心理很踏实。另外,本次小组还有“来吧,放松”环节,通过分享“医务人员教患者学习八段锦”短视频,让组员了解简单的释压动作,邀请组员录制练习视频,并相互分享和鼓励,引导组员在疫情之下,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节小组处于后期成熟的阶段,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增强,组员之间的亲密程度达到最高,社工逐渐淡化在小组当中的角色,作为同行者的角色鼓励组员主动去互动和分享。

第六节主题是“小组回顾与总结”,目标是回顾小组历程、强化小组成效,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评估小组成效。社工引导组员回顾过去几节小组的内容,并邀请组员分享参加本次小组的感受和收获(文字、语音或视频的方式)。

另外,社工与组员总结小组的资讯,并把整理的内容提供给组员,强化组员的自我运用。最后,社工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并共识小组结束以后,组员还可以怎么继续或维持小组的影响(例如如何运用小组中的方法进行自我照顾等),并宣告本次小组结束。

本节小组处于结束的阶段,小组任务接近完成,社工在过程中注意巩固组员在小组中发生的改变和处理组员离别情绪。

五、小组成效评估


通过线上问卷星问卷调查得出(问题1),12名组员表示至少掌握两种疫情下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因此,70%的组员能够掌握至少两种疫情下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同时,通过观察组员的表现以及组员的分享得出(小组单节评估表),部分组员有表达自身心理调节的方法。

组员在小组中多次提到掌握到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音乐治疗法、运动减压法,以及冥想等心理调节方法。

另外,通过线上问卷星问卷调查得出(问题2),12名组员中,其中11名组员表示与其他组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正向互动,1名组员表示与其他组员进行一次正向互动。因此,70%的组员能够与其他组员进行至少两次正向互动。

同时,通过观察组员的表现以及组员的分享得出(小组单节评估表),部分组员能够与其他组员进行正向互动。在小组中,组员彼此认识,并在环节中给予鼓励和支持,促进了较多的正向互动环节,特别是相熟的组员,会彼此分享照顾心得,给予正向支持。

六、小组总结与反思


1、值得肯定的地方:

(1)社工回应环境的需求,开展此主题小组活动,并使用了多元化的方法和工具如音频、视频、图画等方式来引导参与者。

(2)社工主要采用复述、鼓励组员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经验、轻松的小组基调的设定的带领技巧,并组织组员相互间关心和互相欣赏,增加组员的自信心,提高其与人交流、积极参与小组的能力。

(3)两名社工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小组,并能够处理好小组中的事情。

2、值得反思的地方:

(1)因部分组员线上参与度一般,或组后才能回看、反馈,参与情况一般,小组目标达成效果一般,需继续跟进组员后续成长以及后续组员的互助形式和效果,并给予组员心理支持等。

(2)在小组的设计上,社工需要更多了解小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内容,小组成员需要从不熟到逐渐开放熟悉,再到一起探讨改变,这是需要前期有足够的铺垫和引导,所以前期不宜过早地订立学习技能的目标。

(3)在小组组员招募方面,需明确组员能够参加线上小组的情况,并优先选择有空闲时间投入活动时间段,避免组员需组后才能回顾小组内容,影响组员的参与度以及收获。

同时,社工需反思应如何更好地促进组员参加小组,例如组前提醒、提升小组带领技巧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也称之为“精神康复者”),而往往忽略了默默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顾者,而他们对于长期照顾精神疾病患者也有很大的需求,例如情绪疏导、压力舒缓、照顾能力提升等等,然后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照顾者的心理自我调节,以真正发挥复元元素中“家人参与”的作用,并引导照顾者如何在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元路上走得更好。

正如小组中的一名组员提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两样:一个是健康的身体,一个是愉悦的心情!”,保持健康的身体,以及积极的心态,这真的很重要。

最后,只要我们坚守防疫、同心同德,相信,新冠疫情总有一天会结束,我们也终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