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科普】肺癌、肝癌、肠癌……介入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生机!

 银缕一瞬 2022-12-2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1
图片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如食管,尿道,阴道等),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的方法。我们耳熟能详的冠脉支架、脑动脉瘤栓塞等均属于介入治疗范畴。

2
图片

肿瘤的介入治疗有什么优势?

创伤小。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技术,术后唯一的创口就是一个长约1毫米的小“针眼”,最早术后半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8小时后恢复到术前水平,且出院后一般没有特殊注意事项,可以立即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这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最大程度减轻了家属的护理难度。

效果明显。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副作用小。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准确性高。在医学影像设备精确引导下,可实现准确定位。

图片

3
图片

介入治疗对哪些癌症治疗效果比较好?

原发性肝癌在发现时只有1/5左右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剩下4/5的患者往往只剩3-6个月生存期。介入治疗通过血管栓塞技术、局部消融技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病灶发展,门静脉支架技术、粒子植入技术又能解决门脉癌栓的难题,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则能解决肝癌、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状(如呕血、腹水、腹胀等症状)。

图片

介入治疗技术出现后,使剩余的4/5患者显著延长了生存期,从而甩掉了“癌中之王”的帽子。

4
图片

介入治疗术后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

微创介入治疗比较安全,副作用也轻,但术后仍需要病人及家属配合,主要有:

(1)对于行血管介入的病人,术后需要穿刺点加压包扎,伸直术侧肢体并避免活动,卧床休息24小时以上,预防穿刺动脉出血,在此期间病人的饮食,大小便均应在床上进行.。

(2)术后可根据病人情况,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如无恶心、呕吐即可进软食、半流食或流食,要求清淡且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如稀粥、牛奶、蛋汤、冬瓜汤等,术后当日主张病人少量多餐,以免引起不适。

(3)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变冷、发紫、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穿刺部位血肿或活动性出血致伤口敷料浸湿;穿刺侧远端肢体感觉异常;出现头晕、心悸及其他不适;呕吐物或大小便有出血情况;胸腹部疼痛、呃逆、发热、呼吸困难等。

(4)术后有一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畏寒、发热、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究竟哪些人群以及恶性肿瘤的哪个阶段适合什么样的介入治疗,可以详细咨询您的首诊医生或介入科医生。

肺癌:

介入能诊断和解决肺小结节

 
目前,肺小结节发病率、检出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的成年人,在体检中检出率能达到20%左右,而60岁以上人群中检出率高达40%。但其中只有2%-5%可能是恶性的。
 
肺小结节首先要搞清楚它的诊断,组织学的病理活检是金标准。通过介入技术,把活检针扎到小结节的部位,获得组织学标本,可以使小结节确诊的准确率达到80%-90%。
 
而治疗方面,传统办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切下肺叶或者结节周围的肺组织,介入则主要在CT引导下穿刺,把结节进行冷冻或者热消融,局部灭活病变部位。现有临床资料证明,肺小结节消融和外科手术的5年生存率没有差异。

肝癌:

介入治疗大有作为

 
我国肝癌患者首诊为中晚期的比例较高,真正可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不足1/4。
 
肝癌的介入治疗,可以说是集结介入治疗所有手段之大成,既可以精准打击肝肿瘤细胞,也可以针对肝癌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滕皋军最近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数据表明:肝癌病人这个过程当中接受过介入治疗的比例高达81%。

介入的武器很多,包括消融、经动脉的化疗灌注及栓塞。肝癌介入治疗分为几大类,第一类是俗称的“饿死肿瘤”,通过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栓塞动脉血,供肿瘤动脉血管,让肿瘤缺血坏死,这已经成为了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金标准而被写入指南;第二类是直接攻击肿瘤,比如把化疗药打到肿瘤里面去,把癌细胞毒死,还可以内照射精准定位来把肿瘤辐射杀死掉,还有一种是把针插进肿瘤以后把它烫死或者冻死。这些都是介入治疗的有利武器。
 

结直肠癌:

介入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带来生机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时83%已经处于中晚期,发病时已有1/4的患者出现肝转移。
 
结直肠癌肝转移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以外科切除为主。虽然多达八成的病人已经无法手术,但这部分病例中有10%~20%可通过介入参与的转化治疗实现再次手术切除。其他无法手术者可通过系统治疗甚至多学科的联合局部介入治疗、放疗等,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有些患者肝转移比较局限,但是又比较高龄,或者位置比较深,心肺功能比较差,不能手术切除,都可以通过介入的局部消融达到根治性目的。

胰腺癌:

介入为晚期患者提供整套诊治方案

 
胰腺癌虽然是发病率不高的小癌肿,但死亡率高达95%。但是幸运的是,介入治疗无论从诊断还是治疗都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首先确诊,就需要介入穿刺取出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等,为后续精准用药打好基础。其次治疗,通过介入穿刺通道,还可以植入放射性粒子,或者做局部消融,直接击杀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血管栓塞堵住肿瘤供血的血管,“饿死肿瘤”。
 
介入治疗手段相当丰富,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既能够给予诊断,又能给予病灶的治疗,并且对于病灶导致的并发症也能干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立竿见影

 
恶性的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继发的黄疸。黄疸会影响病人的肝功能,一般梗阻以后一个月内病人的肝功能就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病人有胆道感染,可能在24小时内就引起死亡。

恶性的梗阻性黄疸发生后,黄疸的治疗是第一位,肿瘤的治疗是第二位。针对梗阻性黄疸本身,介入医生可以用一个支架把狭窄的胆道支撑起来,甚至直接放一个胆道引流管,把胆汁引流到体外或直接引流到肠道内。介入还可以通过血管注射药物减少堵住胆道的癌栓,或者直接种植放射性的粒子、射频消融、微波激光冷冻、纳米刀等技术杀伤肿瘤。

肿瘤化疗反复扎针:

一个输液港就够了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常见方法,绝大部分化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不想反复被扎针,可以进行中心静脉给药,输液港就是其中一种完全密闭的输液系统。
 
输液港主要用于需要长期反复化疗的病人,特别是建立输液通道困难的病人,比如婴幼儿。还有些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都要化疗,也比较适合用这种输液管装置,提供了化疗期间输液的舒适性,不至于每次化疗都扎一针。
 
输液港常见的植入部位,是锁骨下,或者手背上,具体要通过介入医生来完成。

恶性肿瘤伴出血:

介入治疗带来新的生机

 
外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传统方式,但有很多肿瘤患者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讲,往往没有机会,或因为出血量较大患者不适合再进行手术干预,这个时候微创介入的方式就非常有效。
 
比如肺癌、胃癌等癌症引起的咯血、呕血,可以通过介入栓塞堵住出血血管;肝癌门脉压力降不下来,患者会出现反复出血,这时可能需要用介入方法,比如说门脉支架,或者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避免再次出血。

甲状腺微小细胞癌:

介入消融留腺不留疤

 
世界卫生组织给甲状腺微小癌的定义是小于1厘米的癌种。甲状腺癌仅通过肉眼观察或者是触摸不太容易发现,尤其是微小癌,但彩超检出率和正确率都很高。超声检查发现有恶性可能性的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之后,最终确诊就已经开始用到了介入技术——穿刺活检。运用介入活检加超声对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能做到全程管理,解决患者的顾虑。

甲状腺微小癌的介入微创治疗普遍应用,比如消融,即把一个很细的针插进病灶里,达到局部根治的目的。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完成这样一台手术。术后很多病人可以当天回家。虽然1%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但在术后三个月到半年之内可以完全恢复,患者术后的反应基本上都比较舒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