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23xyz123 2022-12-22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意义,主要体现为表现诗歌的主题、抒发诗人的情感、陪衬其他人物等方面;寄寓的情感,指诗人在人物形象里,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愿望等。人物形象意义或寄寓情感的分析,需要把握诗歌整体,知晓创作背景、目的等。

形象类型

1.诗中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卢纶《塞下曲》就描写了一位将军的形象。诗中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当中去了。首句着一“惊”字,渲染了一种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突出了将军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让人想象和体味将军临险时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结尾写箭入石中,表现出将军之神勇、射术之超群。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使用比喻手法,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屈原的《离骚》中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词。

(3)羁人的形象: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乡思之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旅居长安时所作。在古代,重阳佳节是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节日。但诗人旅居在外,孑然一身,思乡怀亲之情不能自已,写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名作。

(4)宫女的形象: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突出宫人之“怨”。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

(5)思妇的形象: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这类诗歌中思妇思念的对象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的游子。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字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二是为征战而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征人等。如李白的《子夜吴歌》,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6)隐士的形象: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再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村清幽明丽景色的描写,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

(7)征人的形象: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有写得慷慨激昂的,也有写得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如卢纶《塞下曲(其一)》,这首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者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征服。

(8)悲士的形象: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如李贺《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写出了一位渴望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但又不被赏识的悲士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其《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常见设问形式

文章图片2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方法指导

文章图片3

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切入点

(1)从标题、注释人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2)由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比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燕子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答题步骤

1.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戴帽”。

2.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词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3.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对诗歌本质的理解和对解读诗歌方法的使用,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二“悟”,三“情感”。诗歌语言具有的“四性”特点已经使对它的解读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古代诗歌又有文言阅读这一关要过;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才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答题思维

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教材中出现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其代表性作品,但一般也是接近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了解诗歌背景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具体而言,回答此类题目时应: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文章图片4

对点训练

文章图片5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②慵:懒。

1.【考点: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技巧】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诙谐风趣,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抒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佳作。

B.“我是清都山水郎”,词人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自己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都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其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权利和荣华富贵的渴望。

D.“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让人自然联想到“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诗人这是暗将自己与李白并论。

2.【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从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胡无人①(节选)

陆 游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3.【考点: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技巧】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立可乘”,表现其斗志旺盛。

B.“铁衣”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三更”两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了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此二物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4.【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诗歌“追奔”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权利和荣华富贵的渴望”分析错误,这里词人用诙谐的手法表现自己疏狂的个性点。

2.特点: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洁。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玉楼金阙慵归去”“插梅花醉洛阳”,词人不愿在朝为官,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同时“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解析】答题的关键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分析形象特征,“慵”的情态,“且插”的动作,“醉”的神态,“梅花”的象征意义,都能表现词人傲视权贵、品行高洁、行为疏放的特征。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玉楼金阙”本是人人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慵归去”,“慵”是“懒惰、懒散”的意思,可见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不愿在朝为官的特点。②留恋自然,品行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③行为疏放,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只愿插着梅花醉卧在洛阳中,“醉”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只想纵诗饮酒,表明了其疏狂的品性与洒脱不羁性格。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3.B【解析】B项,“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这两句是说行军发出的声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

4.第一问: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第二问:①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了将士作战勇敢。②环境烘托。“露宿青海月”“夜踏黄河冰”写出了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了将士的不畏艰险。

【解析】“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两句,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这两句描写的是将士们与敌征战时的勇敢行为,塑造出战士们不畏艰险(“露宿”、趁“月”“夜”、踏“冰”)、勇敢作战(追奔、夺城)的形象;塑造手法是动作描写,如“追奔”“夺城”,渲染出将士们勇敢无畏的精神;“露宿青海月”“夜踏黄河冰”等则通过环境的苦寒艰难来表现战士们的不畏艰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