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了简忠威的4句话,你就能画得更好

 济源813 2022-12-22 发布于江苏

尽量画深入,不要画清楚;

尽量画丰富,不要画细节;

尽量画感受,不要画事实;

尽量画品位,不要画风格。
——简忠威



我们都知道,画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画画必然需要理论的支撑,而这些理论就是绘画规律、知识、方法、处理技巧等。

根据经验,建森认为绘画最重要的理论有两个:绘画规律和绘画知识。

至于其他的表现技法等是很好学的,是浮于表面的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识和现实的规律做支撑,那么一张画再怎么表现都只会显得花哨甚至浮夸,难以称为好画。

建森觉得,好的表现技巧可以让画面锦上添花,但绘画规律和知识才是绘画的底层逻辑。

下面抛砖引玉,借用简忠威先生关于绘画的4句话,谈谈建森的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尽量画深入,不要画清楚;

尽量画丰富,不要画细节;

尽量画感受,不要画事实;

尽量画品位,不要画风格。

这四句话是简忠威先生30年的绘画心得,非常值得学习。



1. 尽量画深入,不要画清楚



何为深入?这里的深入并不是指深入细节,而是深入画面关系。

画面关系无非就是:纯灰关系、冷暖关系、色彩关系、明暗关系、节奏关系、松紧关系、实虚关系等。

总结起来就是空间、节奏、对比。

不要画清楚意思是不要把每个地方都表现清楚、面面俱到。

有很多学生就有“画清楚”的强迫症,一上来就勾勾、抠、刻画,导致每个地方都很实,缺乏对比,显得很紧。

存在这个问题的老师,面壁三分钟。

如何做到画深入?

建森觉得无论要画什么对象,在动笔之前就应该在心里大概构思一下画面,有一个大概的规划。

然后再开始按照之前的规划去展开,在画的过程中不断检查、修改、优化画面关系,当画面关系达到一个较好的雏形或状态时,就需要去把关系做得更好更到位。

如何避免画清楚?

画实容易,画虚难。

难就难在对哪些地方该虚的思考和推敲,以及虚到什么程度的把控,太虚则了无,不够虚又显得紧而实。

这里有一个建森觉得很好的把握实虚的方法——眯起眼睛去观察。

画画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尊重客观物象的,当我们眯起眼睛去观察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到物象的对比关系,对比强的地方实,对比弱的地方适当虚化。

我们把这种眯起眼睛观察到的对比的强弱关系,用对应的实虚表现出来,一般就能得到比较客观且舒服的实虚关系。

无论画什么,这种观察方法几乎屡试不爽,如果你之前没有用过,不妨试试。

眯起眼睛,你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2. 尽量画丰富,不要画细节



何为丰富?

建森的理解是画面内容的丰富,但是别忘了,这句话的后半句说的是“不要画细节”,也就是说,这里的丰富并不是说画很多细节、抠很多不重要的东西。

画面内容丰富就是要有变化、有对比。

比如造型的方圆变化、轮廓的实虚变化、明暗的对比、色阶的微妙变化、节奏的松紧对比、视觉中心与周围环境的主次对比、笔触大小的对比、色彩的丰富、画面肌理的对比(色彩)……

也可以理解为画面构成的丰富。

不要画细节,并不是真的没有细节只有大概,而是不要把所有的细节都抠出来,该虚的地方就要虚化,比如暗面里,一般要整一点,不要去刻画细节或把细节的对比画的很强。



3. 尽量画感受,不要画事实



建森之前说过,画画要注重感受,而不是复制、抄袭对象。

无论是什么样的绘画对象,当我们看到它们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感受,或者说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面对同一对象时,也不会有感受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这也正是艺术独特的魅力,具有唯一性。

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或某个物象时,我们都会有所感受,通常包含客观感受和主观感受。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色彩照片,我们的感受通常是:这是冷色调 / 暖色调、这块白色衬布偏暖 / 偏冷、那个杯子在后面,应该虚化……

无论我们画什么东西,我们总是会把一些地方或局部加强对比,比如人物的五官、物体的上半部分等。

一方面,这是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这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觉得某个地方、某个局部很值得表现、刻画,于是,我们就会着重表现。

我们不是相机,也不是打印机,不可能100%还原物象,只能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自由发挥。

多去感受,能够让你的画跟别人不一样。

这里建森想再多说一句,很多老师画的确实不是真实的,但是画的很概念,这也是没有感受的。

建森见过不少色彩老师画的每个黄苹果都长得一模一样,根本就没有观察和感受,所以自然画得很呆板、很死。

美术老师画画一旦习惯了画得概念以后,就很难进步了。



3. 尽量画品位,不要画风格



何为风格?

风格就是特定的种类,不同于其他的、具有辨识度的类型。

每个国家的艺术几乎都有各自的风格,比如俄罗斯的分析式素描很扎实,美国的表现性素描很有视觉冲击力……

每一种风格都能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风格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画者们通过把自己对绘画知识的理解、对画面构成的把控、审美的积累等诸多因素综合在画面上,然后再经过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的一种画面效果。

当不同的人对绘画的理解与审美趋于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画面风格也会类似。



风格并不是刻意模仿出来的,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这里的品位如何理解?

建森的理解是画者对绘画知识积累的多少,以及技法的娴熟程度。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绘画有足够多的研究、足够深的理解,加上足够娴熟的技法,自然能够画出一张好画、有品位的画。

对于画者而言,一张画高度代表着画者的理解和审美。

所以,不用刻意去模仿XX风格,当然,适当学习一下是可以的。

当你对绘画的理解足够深入,技法足够成熟,自然能够画出有品位的画,那个时候,风格什么的已经不重要的。

虽然塞尚和梵高的画风格完全不同,但并不影响人们接受并欣赏他们的作品;

毕加索和萨金特的风格大相径庭,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大师。

这就是画面品位的作用。

建森小结



①画画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②内容要丰富,细节要取舍;

③注重感受,不要“抄袭”;


④提高品位,忽略风格。

(此文来自抄袭,感谢群友分享,如果没有跳转的话。

祝大家健康平安,生活早日回到正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