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前阳后的辩证及生活要点

 经方人生 2022-12-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学过《大医至简》这本书应该都知道,《伤寒论》有一条亘古不变的治病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治新冠当然也不例外。

事实正是如此,从没治过一例新冠,到政策放开之后,自己首当其冲阳了而治自己,治亲朋好友……一系列的治疗,依然还是在不停印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

同时,凡我亲眼所见,只要治疗方法与这句话相违背,无一例外,疗效一定不好。

所以,其实理论上说,没有必要专门讨论新冠的治法。

可是,话虽如此,我也深知,最简单的,其实也最难。这个世界有太多复杂的声音、信息,导致大多数人失去了拨开迷雾的能力……所以此时又确实需要一些提醒总结,以及分享一些经验之谈:

发烧

发烧是阳了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急症。

大家对于发烧的焦虑,一定大于对于咳嗽、咽痛、鼻塞、体痛的焦虑。如果是孩子发烧,又更是让父母坐卧难安。所以,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发烧。

发烧首辨寒热。这也是老生常谈。

但现实中,最易出错的就是断寒热。

热证:脉跳比平常明显快很多,或脉跳明显有力,伴随口腔或咽部干燥,舌红,呼吸烫;

寒证:脉跳偏弱或缓,舌淡嫩或过度湿润。

以上是断寒热的关键证。

之所以没列出“怕冷”这个证,因为很多人因为这个证错断了寒热。

“怕冷”这个证,除非能达到“异常怕冷”的级别,才可以作为寒证的单一证;而如果只是轻微或者常态化的怕冷,都不能直接断寒。

我自己就是一个常态下就偏怕冷的人,平常基本都比周围人多穿一件衣服,但是生病绝大部分时候却是热证。唯一印象深刻的一次,怕冷到吃汤锅也不脱衣服的程度,那一次是用了桂枝汤立竿见影治好了自己。


所以,怕冷到非常明显的级别,比如需要盖几床被子,或者在开着暖气的屋里也需要穿棉袄戴帽子,这才能算作是明确的寒证。并且,依然需要与其他证合参。比如,异常怕冷+舌不红;异常怕冷+脉跳慢。

只要不是极端明显的怕冷,不能把怕冷看做寒证。但可以把“怕冷”解读为表虚。

虚+寒,是桂枝的适用范围;虚+热,桂枝则不适用。

外感病,寒热断错,则一步错步步错,所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是寒,用桂枝汤的几率非常大;如果热,大概率则是麻杏石甘汤或白虎汤范畴,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键问题:津液盛衰。

津液盛衰

客观而言,感染病毒、抵御病毒、代谢清除病毒……这是人体在面临挑战,人体要完成一场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个过程,人体不会有所得,相反,或多或少,会有所失。

所以,极大的概率,我们需要给人体提供作战的物资支持。

当然,“随证治之”不是凭概率行事,我们始终需要凭“证”办事——

那以下这些证就再熟悉不过了:

  • 各种干燥,唇干咽干口干,声音粗,嗓子哑,这可能是有形液体用以清扫病毒,无暇滋养上焦所致;也可能是发烧,烧灼耗散了体液。总之,是体液不够的表现。

  • 脚痛、腰痛、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同时伴随身体僵紧不灵活,这其实跟上一条同出一个理由。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正如我们爬山、大运动后,脚能痛得跟残废了一样,因为津液被耗费了,又未能迅速生成——运动是津液耗费在运动上,新冠是津液耗费在应对病毒上。总之,津液急速缺失,这是大概率。

找到以上这些证据,我们就能有理有据地为人体提供补给。

这时候,又再次需要考虑人体的寒热。

寒:桂枝汤方向的滋补。大枣、甘草、党参。

热:白虎汤方向的滋补。知母、粳米、麦冬、葛根。

其实,无论寒热,都可以在饮食上做一些调整,比如早晚的饮食,都变成以粥为主,或大米+鲜山药破壁机做汁,这些平性的食材,是万应之选,人体无需费力去消化即能让它们迅速转化为身体的津液,用以备战或应战。  

不汗

冬天,人体的气血内收,大部分人原本就不易出汗——所以,冬天不汗,应当视为正常。

但是如果发烧,皮肤却干燥完全没有润感,小便也不见增多,则是异常——毕竟正常人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都可能热而微出汗,更别说在发烧的时候。

但是,发烧+不汗,不代表就是表闭阻需要麻黄桂枝并用来发汗。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合并其他证,做更周全稳妥的选择:

在冬天,如果发烧+不汗,小便多,视为正常;如果是热证,也只需要用到麻黄就好了,不能用桂枝;如果是表虚寒证,不可刻意发汗,用桂枝汤;所以,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深度去思考“不汗”这个证,因为辩完阴阳、寒热,基本上自然就有了方向——麻黄和桂枝并用的几率其实很少,除非真的合上了脉紧、体表肿(重)痛、或喘同时热不明显。

汗与不汗,是人体自己的安排。服用桂枝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加薄荷,都有出汗的事例。

少阳证

从我经手的病例来看,大部分感染者都会出现少阳证——

  • 上热下寒上盛下虚

上盛——其实这是身体代谢浅层病毒必然的选择。

新冠病毒是外感,从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要抵御病毒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往上往外去驱逐。所以一般而言,在疾病最初应激的模式下,气血会自然而然往上往外运行。

如果人体总体能量不是太充足,其直接结果就是偏里偏下的区域气血不够,比如出现腰痛、腿软腿痛。

而上热上盛的反应,比如头晕,头重,眼部不适,口苦,咽干。

以上便是上热下寒上盛下虚的表现及原因。

  • 胃口变差,甚至呕吐、便秘

气血运行于表和外,肠胃区域气血不够,不接纳食物,所以可能纳差,甚至呕。有的甚至便秘,因为肠道气血不够,推动不了大便。

即使没有明确出现少阳证,只要有感冒症状,那么提前疏散中上焦也是有必要的。因为病毒在身体里的行进,是从外向内,所以,我们为身体助力的方式,则理应从内往外推。像橙子、柚子、陈皮、老白茶,这些从中上焦往外宣散的食材,都很适合预防病毒入里。

疏散更上更表层,寒证还可用胡椒花椒藿香,热证薄荷菊花。  

如果已经出现少阳证,处方时柴胡必不可少,有呕可加半夏,寒证加生姜,热证去生姜,上盛上热明显加黄芩黄连,咽喉肿痛加连翘。

咳嗽

人体跟病毒在身体的呼吸系统(中上焦)作战,会产生战争垃圾——痰。

所以,新冠之下的咳嗽,大概率是身体需要通过咳嗽这个动作去排痰。那么,辅助使用宣散化痰药也是有必要的。

体寒:半夏、白芥子、橘红。食材可以选择蒜。

体热:桔梗、芦根、枇杷叶。

上热和里虚都明显

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其实也是少阳证的一个表现。

之所以将这种情况单独拎出来分析,是因为面对这样的人体,很多人会陷入两难——既想振奋人体,又不能用明确的热药(附子干姜)。这时候,西洋参和白术便是兼顾阴阳寒热的最优之选。  

八纲辩证不因新冠这个病名而改变

除了以上列举的情况,当有明确里证,或者是明确阴证的时候,不可视而不见。大黄/附子,当用则用。

当然,其他淤堵明确,也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

康复及备战

无论是即将感染或者是感染后处于康复期的人,都应当比往日更加注意饮食作息,以期平稳度过这段非常时期。

除非是天天出去讨生活的那部分人,其他人——劳动少,每天取暖的人士,不适合大鱼大肉进补。

可行的滋补方法,以米为主,坚果为辅,可依据自己喜欢的口味轮换着加入梨、鲜山药、萝卜、银耳等,作为早晚餐的一部分。午餐正常吃,不可过饱。如此滋补法,基本能满足当下所需。

尤其要注意老人饮食的平衡,因为病毒一旦入侵,身体要去前线应战,如果后方还有一大堆未消化的食物存在,这就势必导致身体协作不过来,危险也就随之产生。轻装上阵+适当补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关于作息,好在世界杯已圆满收官,需要纠偏的大部分是年底应酬的熬夜人士。这个特殊时期,但愿他们能做出调整。 

愿大家能平稳度过这个冬天!

来年春天有崭新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