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蝉与知了的纠缠与裂变[七绝]

 新用户9336r1rj 2022-12-22 发布于北京

蝉似知了非一人,
如今难见几知君。
蝉鸣汽笛无旋律,
跌宕知了最有神。


直线平庸曲耐看。
仄平谐变水潺潺。
追求一味都奇绝
单调沉沉不可观。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它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来置于房中听其声,以得欢心。的确,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蝉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不用任何中、西乐器伴奏,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难怪乎人们称它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

一,历代有关蝉的诗词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 
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唐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唐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 
五代楚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应该提到的当然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之“三绝”: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异,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此之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转引自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二,有关蝉与知了的划分知识

蝉和知了都是蝉科昆虫。是形态不同的近亲物种。
长期以来古今,各地叫法不同,以讹传讹。
好像蝉就是知了;
知了就是蝉。
严格讲,他们有着相同点和明显的区别。
一般人搞不清他们的区别也就罢了,但是,作为诗人却一定要搞清楚。



第一,相同点。都是蝉科昆虫。
第二,主要区别。蝉科品种非常多。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从形态上大致可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蝉类;
另一类是知了类。
这两类的区分特征:
1,蝉比知了形体大一倍左右。翅膀偏透明;知了翅膀透明有斑点或花纹。
2,从叫声上听,蝉的叫声是单音节,zi,zi,zi---。频率几乎没有变化。连续几分钟都不会停。
而知了却是双音节的,比如:
知了-知了-知了......
付了-付了-付了......
抑扬顿挫,
节奏旋律。
很接近人类语言文明。
3,《说文解字》蝉,以旁鸣者。从虫单声。商代就有了玉雕的蝉。蝉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就存在。是恐龙和小型兽类的取食对象。那时的蝉称为古蝉。
而知了一词近现代才出现。
等等。
余不赘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