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重游井冈山,即兴写下一首词,伟人看后画了两条线圈了个问号

 新用户00189126 2022-12-22 发布于黑龙江

林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极其复杂,一言难尽的人物,他的前半生戎马疆场为国为民,事业抵达巅峰,下半生却令人唏嘘。

生活中的林彪不抽烟,不喝酒,不讲吃穿,除了对军事作战有兴趣,其他一律不感兴趣。俗话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虽然林老总看起来并不值得大家与之交往,事实上是他本人根本不喜交朋友。相比于喜欢喝酒维护感情的许世友,喜欢和大家热热闹闹的刘亚楼等人,林彪则显得十分淡然,甚至冷漠。

文章图片1

林彪

但这份冷漠并指的并不是无欲无求,相反,林老总对于个人的军事成就要求极高。在他的眼里,能打胜仗,有足够的权力,则是好汉一条,且他的为人十分的复杂,从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1969年,林帅重游井冈山地区。那是红军重新崛起的地方,因此他到故地重游时便激动万分,高兴时便写下了一首词。在他回北京之后,这首词也被领袖毛主席看到了。

毛主席仔细阅读过之后,并未对词的写作内容,方式,手法评价,只在其中的一句下面画了两条横线还圈了一个问号。

文章图片2

毛主席

那么,毛主席的批示是什么意思?这首词和林彪的为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林彪井冈山题诗词

一位外国记者曾经这样描述林彪,他说:虽然朱毛红军下的高级指挥官性格各异他,但是他们配合得很好,尤其是林彪,他十分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敌人的侧翼和敌后发起突袭,他的胆量超越了任何人。和彭德怀相比,林彪更喜欢用计谋和韬略。林彪的战术十分讲究利用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人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突出一个“谋”字。

这话说得十分贴合实际,林彪从南昌起义开始,渐渐从班长升到了连长,最后在24岁升到了军长,他是真正的一个从基层里成长起来的指挥官。

文章图片3

林彪

1930年6月,年纪轻轻的林彪已经当上了第四军的军长,成了高级指挥官。此后他带领着红军主力参加了多次战争,并且佳绩频频,在军队里,他的名声逐渐赶上了最老资格的彭老总。

在抗战时期,他率领我军主力挺进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一战让他名扬天下。后他去苏联休养了几年之后又在解放战争上集合数十万的军队和国军在华北决战,最后定下大陆的战局。1949年6月,他又率领百万雄兵过大江,一直打到祖国的最南端。

这样的战绩意味着林彪所拥有的荣誉和表扬要远胜于其他诸多的将领,但他并没有从此志得意满,哪怕是在建国之后,他仍然简朴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仿佛真的无欲无求起来,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能够表明他的心思并不那么单纯。

文章图片4

林彪

1969年,当时正值十年浩劫开始之际,他重游当年的故地井冈山,寻找往日的心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井冈山早已经换了面貌,那里的人民也纷纷夹道欢迎。在看过了风景和人民的风貌之后,林彪提笔写了一首词,而这首词也引出了一段故事。

这首词的下缺阙是:“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没蒿莱,生死艰难度外。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在写完之后,林彪的秘书将这首诗好好地收了起来,或许以后还能够送进编辑处以作后人欣赏。后来林彪回到了北京,他将这首诗奉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仔细地看了看,他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这两句下面画了两道出线,还打了一个问号。然后他告诉周围的同志: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出来了

文章图片5

井冈山

当毛主席的态度传到林彪那里,林彪自觉被人揭了短,便面色不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他永远的相信马列主义思想,也从来没有怀疑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态势,但当年的实际上的情况却与他所写的背道而驰。

1927年,朱毛大军开始贯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主席和林老总带领着并不强壮的队伍冲上井冈山,在那里的他们开辟革命根据地,正式开始了十年的土地革命生涯。许多的将领也跟随在他们的身边,其中就有林彪。

文章图片6

毛主席与朱德

在那里生活了一年之后,各位将领的心思都有些郁闷。因为国民党的大军装备精良,武器弹药十分充足,而反观我党这边兵少将少,甚至连吃的都要自己动手,因此很多的战士和将领都生了懈怠之心。

和毛主席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同,许多的人都认为,只要上了井冈山就与大城市无缘了,红军的革命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而这些人中就包括林彪。自从他来到井冈山之后就日日操练军队,但是他内心最渴望的还是出去和国民党大军决一死战。在担任了司令员之后,他总是向毛主席提起要出去打仗的要求,毛主席并没有答应他。

于是心情郁闷的林彪在和同志们讲话时便偶有提出:现在边界很困难,一定要打出山,否则没法维持。

文章图片7

林彪

往小了说,这是在抒发自己胸内的郁闷,往大了说,这就是在散布谣言动摇军心。他这样的悲观主义的话让战士们本来坚定的内心也开始就不坚定起来。

诗词背后的事情始末

连党中央的高级指挥员都这样想,又何况那些普通的战士们?因此井冈山之上,红军部队里开始流行一种非常悲观的情绪,大家都想出去和国军决一死战也好过在这里苟且偷生。一种暗淡与悲观的气氛如迷雾一般隐隐地在红色思想中弥漫开来。

那时候的井冈山是被国民党大军重重包围住的,红色区域与世隔绝,蒋介石在外面将红军丑化成赤匪,说我党还保留着辫子,这让许多的外国人士对朱毛红军有很大的误解。当然,井冈山内的红军也出不去,大家日日都受到了这种悲观的情绪下感染,变得十分消极起来。

文章图片8

红军老照片

毛主席也注意到了军队里散发的不良状态,于是他提笔写了一篇名为《井冈山的斗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诚恳地分析了态势。

“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全战宣传之后才慢慢起来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虽然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剖析,但毛主席并没有放弃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他不知道是,下面的将官和战士们已经坐不住了。

在1929年,红军进行了一次古田会议。12月底,毛主席亲自主持了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林彪挺身而出,给予了毛主席很大的支持,这让毛主席感激不已,因此在古田会议之上,毛主席再次对林彪总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管理军队。

文章图片9

林彪

虽然林彪将其答应了下来,但是他的心底仍然是想冲出去和国民党真刀真枪地干一仗的想法,所以他在1929年的年底,也就是古田会议之后,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询问毛主席:井冈山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

毛主席十分清楚这个问题具有代表性,这是党内很多同志的疑惑,于是他花了整整五、六天的时间给林彪写了一封6000字的回信

1930年初,《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下发看各大队以及党支部。在这篇文章的开始,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彪同志,我从前颇觉至今还有些感觉,你对时局的估量是比较悲观……

文章图片10

毛主席与林彪

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毛主席写给林老总的,自然也是给大家看的。在信中,毛主席严肃地批评了军队内部的革命思想和流寇思想。当然也是在敲打林彪——他并没有管好军队,没有做好毛主席给他的任务,可是在信的最后,毛主席还如父如兄一般激励了林老总振作起来,重拾乐观主义精神。

毛主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是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眺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雾薄出的一轮朝日。是运动于母腹中,快要一个成熟的婴儿……”

“你这个娃娃,你懂什么”

这封信不仅具有正确的坚定的革命思想,还有着诗一般的优美语言,因此在1948年前后,中共中央决定将这封信收入到《毛泽东选集》当中。

文章图片11

毛主席

当这件事情被林彪得知后他急忙给毛主席发来电文,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和批评自己的部分删除,千万不可对外宣称说这个信是批评自己的。毛主席一向尊重下面同志的意见,他也非常欣赏林彪的作战能力,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将题目改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到这个信件被编辑到了《毛泽东选集》里面的时候,林彪松了一口气,甚至在出版之后,他还将这个本书买来了一本放在自己家里看,看见书中的确没有批评自己的只言片语,他才彻底地放下心来。

文章图片12

林彪

由此可见,林彪总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在他1969年重上井冈山的时候会再次想起来了当年的事情。当他提笔写下那首词的时候,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当年是如何置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不顾的,是如何对于革命前途抱有悲观情绪的。

其实在那样的情境之下,林彪抱有悲观情绪和对革命的渺茫估算是非常正常的,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有毛主席那样的长远战略眼光,也未必人人都必须像毛主席一样始终以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着一切挫折。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不容颠倒和污蔑。

他在写词的时候写下那两句无疑是对自己做过的事情的一个翻盘,他不承认自己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曾经的不光彩时刻,哪怕只字片语也不可以。

文章图片13

林彪

面对林老总这样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毛主席也没有格外的优容。他直指问题的最根本部分,批示说:这是历史公案,不要再翻了。

这也难怪朱老总曾经说“林彪这个人,他的英雄主义在井冈山时期就有所表现。不顾大局,不顾党派,大搞小团体,扩大个人主义……”连罗荣桓将军都曾经说“和林彪共事就等于宣判了无期徒刑,在做他的政治委员的时候,我心下难受。”

因为当时的军务甚多,所以这些情况并没有及时地上报给党中央。1932年,林彪调任前去组建红一军团担任军长,那时候聂荣臻元帅给他做政治委员,可是他们两人自打合作之后就没有一天顺利过。

文章图片14

1937年秋,在山西抗战前线。前排左起依次是林彪(时年30岁)、任弼时、聂荣臻

据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林彪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满了他历次战斗过的成绩,比如说歼敌多少,缴获器械多少?粮草多少?有时候仗打得出彩,林彪便非常高兴,他认为是自己的出色领导才能够有此战绩,但如果歼敌的数目较少,他便会将战士们召集起来开一场批评大会,认为是他们不够团结,不够勇敢导致这样的后果。

对于他这样的做法,聂元帅是非常反对,他认为仗打得好不应该全归功于将帅的指挥,更应该归功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革命同志,而仗打得不好,也并不是因为同志们不够努力,指挥官也有一定的原因。只可惜在聂帅提出批评的时候,林彪并没有及时地予以反思,反而将自己的手伸得越来越长。

文章图片15

聂荣臻(前排右二)、林彪(前排右一)

以至于他还给彭老总打电话说:“行军、政策有务必的你来当领导,咱们都跟着你走。”彭老总虽然不知道林彪到底在想什么,但是对这样的不恰当言辞也予以拒绝了。后续党中央对于他的种种错误行为予以批评,毛主席也开始真正地注意到林彪的小动作,他直言林彪太过年轻,严肃地批驳说:“你这个娃娃,你懂什么?”

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林彪的弊端,在作战方面,林彪的确是一名天才。他善于多用谋略,经常以少胜多。可是在政治和思想方面,他的头脑却幼稚的,像娃娃一般不够成熟。就像那首词一样,正过来说林彪就认,而反过来他却不认了。

文章图片16

林彪

岁月无情,但是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尽管他前半生走得春风得意,可是在后半生却仍然跌了跟头。这不得不说岁月是公平的,而人的本质也终究会随时间展现显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