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郁岭南特色的百年老街——南华西

 哈哈狮的信箱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南华西街是广州一条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百年老街,开基于清代中叶的1776年,200多年来,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

南华西街牌坊

图片来源:网络

在广州不缺古老街道,还有很多比南华西更古老,保存更完好,为什么南华西街会受到如此多的赞誉,如今它又是什么样子呢?据说,这里是广州海珠区的起源,所以就有了“先有南华西街,再有海珠区”的说法;时光荏苒,它早已从曾经的发源地变成如今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本期“发现广州”,小编带大家走进这个古老的街区,看看它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图片

南华西路

图片来源:小编摄

南华西街位于美丽的珠江口白鹅潭畔。这里麻石铺巷,有雕栏红漆的清代大屋,有罗马柱阳台的红砖楼阁,也有盎然力挺的骑楼,展现着中西交融的文化风情。而南华西街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悠久和独特的,据说它的形成还与十三行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图片

南华西路骑楼街

图片来源:小编摄

据了解,早在清朝初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就已经十分繁荣。当时清政府开放广州,广州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对外通商口岸,设立了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据记载,在清乾隆年间,以潘振承为首的商贾们,获得朝廷恩准,在广州十三行从事对外贸易,生意做得非常红火,而致富后的潘振承便在现南华西街所在的地方置地,建宅修祠,恢宏大气的潘家大院也随之建成,并将此地命名为龙溪乡。

图片

南华西路骑楼街

图片来源:小编摄

图片

南华西路骑楼街

图片来源:小编摄

据《广东十三行考》记载,处于鼎盛时期的龙溪乡,潘氏家族财产尤为丰裕,以大理石为地,以金银、珠玉、檀香为壁,家族生活极其奢华。到了民国时期的1926年,龙溪乡一带正式得名南华西街,取河南繁华发达之意。从气势恢宏的潘家大院,群落式的青砖大屋,到中西合璧的骑楼、红洋楼、基督教河南堂等等,这些风格独异的历史建筑,见证了当年居住在南华西街的富商们,曾经的辉煌历史。

图片

南华西路特色建筑

图片来源:小编摄

其实讲到南华西街的历史,不单单是商贾们经商致富的往事,在清末到民国的时期,南华西街曾经也聚集过许多的名人义士,他们爱国、抗争外敌以及开展革命运动的故事,同样非常感人。

据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市十三行的商贾首领潘正炜,曾经捐资数十万,数额为广州捐助抗英军饷总额的八分之一。然后他又独资购买了一艘战船,捐作为广州海防之用,贡献可谓不少。1847年,英国侵略者在清政府的纵允下,打算把南华西街辖区内的洲头咀以租地为名强行霸占,当地的乡民闻讯之后,义愤填膺。他们在潘正炜的领导下,联合各方力量,奋力抵制英军租借洲头咀,并最终获得了抗英租地运动的胜利。洲头咀抗英纪念碑,就是当年这场运动的历史见证。

图片

洲头咀抗英纪念碑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民国时期,南华西街更成为了民主革命重要的基地之一。当时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在广东的分会地点就设立在南华西街这里。高剑父、宋铭黄等革命党人,也曾在南华西街里住,并策划了广州起义,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革命历史故事。

南华西街里有很多古民居。其中比较知名的双清楼,它的得名与两位著名的革命家有着密切的情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双清楼

图片来源:网络

双清楼是一座青砖石脚三开间的传统民宅,1897年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和何香凝结婚后,曾经迁居在此。这个民居原本是廖仲恺的哥哥廖恩涛的家,但由于居住较为拥挤,廖仲恺夫妇于是在天台自搭小屋居住,二人除了从事革命工作之外,闲暇时间在窗前读书、赏月。颇感“人月双清”之乐。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楼叫做双清楼。双清楼虽然只是南华西街众多古民居的一处,但是它对研究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革命思想和活动轨迹,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图片

双清楼

图片来源:网络

走在南华西街这条有2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街上,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让人感觉到社区春意融融。社区里整洁安宁,到处充满绿色,花坛绿岛点缀其间,壁画彩绘与阳台绿化相互辉映,姹紫嫣红。

图片

南华西街内居民楼里的理发铺

图片来源:小编摄

图片

南华西路上的老广州生活气息

图片来源:小编摄

南华西现存的著名历史建筑有:海幢寺、双清楼、波楼与波台、潘家大院、洲头咀反租地抗英斗争遗址,还有南华西街瓷画群街巷等……丰富的历史人文建筑,也是一个适合拍照记录的地方。影友们不妨找时间来这里逛逛,有拍到好的作品也可以与小编交流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