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制香附,炮制有讲究

 循天园 2022-12-23 发布于广东

中药香附是莎草科植物香附的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皮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多个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棕色毛须、根痕和芽痕,习称“毛香附”,去毛者称“光香附”。

香附上行胸膈,外达皮毛,解表(散风寒)剂中常用。性平味辛微苦甘,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清代吴仪洛所著《本草从新》认为香附“乃血中气药”。

香附在临床上多用炮制品,如醋香附、酒香附,除此之外,最经典的炮制方法是“四制”。《本经逢原》曰:“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现代实际炮制香附的四种辅料是醋、酒、盐、米泔水。这种用四种辅料炮制的香附,称为“四制香附”。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具体辅料配方不一,但是都离不开盐、酒和醋。取净香附,加醋、盐和米泔水,共入桶内浸渍,隔段时间搅拌一下,待香附表皮软化,手捏之有弹性时,取出置于锅内,以中、武火“宽液”煮,至药透汁尽(如果一次性未煮透心,酌加米泔水再煮);取出晒全干,再置锅中炒至焦褐色,取出摊凉;加酒置于有盖桶内密闭闷吸超过12小时,取出晒干备用。用时研碎。

加工四制香附时,湖北当地有用童便代替米泔水的制法。在古法中,童便使用频率高,且比较容易采集,多数医家常用。

现代炮制理念上有所提升,在具体辅料选用和方法上也有所改进;相对童子便而言,米泔水在选料科学性和卫生检测指标要求上,更容易被医、患、药监部门共同接受和认可。米泔水多选用第二次淘米水,主要用来吸附药材所含的油脂,减弱药物的辛燥气味和滑肠作用,还能调理脾胃,增进食欲。

除了四制香附,古法还有七制香附和九制香附等,分别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功用。香附还可以炒炭存性,以增强其止血功效。(汪正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