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羁旅抒怀,吟诵了一首七律,颔联技法高超,尾联想象奇特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12-23 发布于北京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曾跟随在外地为官的父亲东奔西走,青年时代又经常在四处游学。他入仕后先在基层担任县令,由于工作需要,依然不断地来回奔波。所以对于王安石来说,羁旅生涯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诗人虽然习惯了异乡漂泊,但是毕竟自己从小在江西长大,他的很多亲人依然还在故园,诗人每次想起那些亲朋好友,就不自觉地感到惆怅。

有一次诗人独自行走在衢州道中,他欣喜冬日风景的美好,却又叹息身边无人一起欣赏,忽然间就想起自己的弟弟,于是便赋诗寄赠。下面分享的是王安石羁旅抒怀,吟诵了一首七律,颔联技法高超,尾联想象奇特。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

北宋 王安石

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

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

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

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

作者在题目中提到的平甫,即王安国,乃是王安石的大弟。王安国虽然不如哥哥王安石名气大,但是他也颇有才华,13岁时就曾创作了一首《题滕王阁》,大家读后都夸奖他后生可畏,也让人刮目相看。诗人比王安国大7岁,他怀念自己儿时曾与弟弟在一起玩耍,还教他如何写诗,那些场景仿佛都历历在目。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暖冬的景象,“浅溪受日光炯碎,野林参天阴翳长。”日光柔和、浅溪清澈,林木参天、浓荫匝地,诗人走在宁静的溪畔,心情非常放松,他喜欢此处秀丽的风景,也享受林间幽静的氛围。一个“炯”字,展现出溪水在日光照耀下,显得极其明亮;一个“碎”字,则描绘出林荫道中细碎的光影,非常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更令人赞赏,“幽鸟不见但闻语,小梅欲空犹有香。”树林里环境幽静,远远地就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可是诗人仔细寻觅,却又难以发现其踪影;几棵梅枝已经快要凋零殆尽,但是浓浓的花香依然溢满四周。

作者采用听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同时又令人感到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充分体现出林深树密的特点,委婉地传达出诗人非常惬意的心情。“但闻语、犹有香”,承接自然,表现出诗人在密林间努力寻找、心境舒畅的情形。

诗人在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其实都是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伏笔。颈联就表达出作者的惆怅之情,“长年无可自娱戏,远游虽好更悲伤。”诗人一直为国操劳,几乎没有时间参加那些娱乐活动,甚至抽不出空与朋友们在一起喝酒聊天。

如今难得借此出差机会,顺便游览名胜古迹,诗人顿时觉得非常孤单,内心里也忽然觉得愧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诗人实在太忙了,大家虽然都能理解,也并未怪罪他。可是王安石岂是铁打的心肠,他也同样具有七情六欲,总是希望换一种方式,对大家进行补偿。

最后两句想象奇特,“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作者在前面只字未提弟弟,可是语句越是含蓄,越是可见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弟弟,却描绘了一幅非常浪漫的画面,一阵冬风携带手拿诗书的弟弟,飘然降临到自己的身旁,尽显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悲愁。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情感深沉,技法高超,更委婉地抒写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诗人首先在前两联采用远近交替的手法,并积极调用视觉、听觉和嗅觉感官,充分烘托出一种美好的冬日景象。后两联则通过丰富和神奇的想象,凸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也表达出羁旅行程的孤寂和无聊,值得后世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