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在线‖新书传递‖《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完美收官,近期由甘露道出版社出版,欢迎入选诗人、文朋诗...

 诗人王跃强 2022-12-23 发布于重庆

图片

连续出版八年

四大名刊主编  胡弦  龚学敏  刘川  李云  推荐阅读

导读:由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月色江河主编《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一书,近期将由甘露道出版社出版。该书大32开,正文368页,入选海内外诗人235位,共406首诗作。该书由旅居澳洲,诗人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文学刊》社长总编庄伟杰作序。本书由E时代工作室制作,电子书和纸质书同时出版。该书秉持“公正性、先锋性、艺术性、网络性”为选稿标准,从来自于海内外三千多位诗人投稿中精选而成,把关严,质量高,是国内唯一一本微信诗歌年鉴,连续出版八年,是学者研究微信诗歌的珍贵资料,是读者了解当代诗歌的重要读本,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该书选本独特,设计美观,装帧漂亮,美誉度高,传播度广,影响力深,深受海内外学者、诗人和读者关注、喜欢。本书出版后,将赠送海内外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及部分大学图书馆。欢迎入选诗人、文朋诗友转发。入选者,将电邮上精美电子书一册。感谢各位诗人长期以来对《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的支持和厚爱。

主编简介

月色江河,本名张晓林。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协副秘书长、文学评论工作委员会主任。1985年发表作品,迄今已在《雨花》《扬子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文学报》《延河》《青春》《绿风》等海内外近二百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创办民刊《桃花汛》《铁流》。著有文学评论集《淮安文学批评与研究》,诗集《迟到的玫瑰》《钢铁作证》《七星瓢虫》。主编《江苏网络诗歌选》《中国微信诗歌100家》《中国微信诗歌年鉴》(2015年—2022年,每年一部)。作品入选数十种诗歌、散文选本,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曾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冶金职工散文大赛二等奖、“大好河山”中华全国诗文联赋大赛暨徐霞客文学奖佳作奖、第六届“长江杯”文学评论奖、“大经杯”首届全国钢铁产业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第二届“袁鹰文学奖”等奖项近二十次。现居江苏淮安。

《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编委:

     赵金钟   张德明   张立群   

高亚斌 庄伟杰   董迎春        

    龚学明 徐英才   绿     

     刘正伟     虹     

          王舒漫    

王爱红   马启代   佘正斌   王恩荣   

甘建华 王立世   章治萍        

月色江河 

图片

《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入选作者目录(以出版为准)

001 融媒体时代诗歌的美学空间和文化生态——《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序  /庄伟杰(澳洲)

001 捎给秋天的便笺(外二首)  /阿尔芒(江苏)

003 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外一首)  /安琪(北京)     

005   限(外一首)  /白帆(黑龙江)

007 有一天(外一首)  /包容冰(甘肃)

009  身(外二首)  /北乔(北京)

011   /毕福堂(山西)

012 郁金香已凋落(外一首)  /冰花(美国)

014  /蔡富澧(台湾)

016 嘿,中年(外二首)  /蔡小敏(广东)

018 吹着花儿登月亮(外一首)  /曹谁(青海)

020 湖边垂柳(外一首)  /曾心(泰国)

021 时空的动静   /曾新友(广东)

022 小镇集市之歌(外二首)  /曾永龙(福建)

024 想(外二首)  /车延高(湖北)

026 春风贴(外一首)  /陈安辉(四川)

028 (外一首)   /陈华美(新加坡)

030 同质性(外一首)  /陈辉(四川)  

031 石鼓书院的月光  /陈学阳(湖南)

032 七月帖(外一首)  /虫二(江苏)    

033 天地酒  /崔俊堂(甘肃)

034   /达文(美国)

035 今天我听到雷鸣般的寂静 (外二首)  /大卫(北京)

037 疼(外二首)  /第广龙(陕西)

039 开幽居士  /丁丁(澳洲)

040 在水中行走(外一首)  /东方惠(吉林)

042 诗(长诗选二)  /董迎春(广西)

047 西岩寺只有一盏灯  /杜文辉(甘肃)

048 荒野黄昏  /段光安(天津)

049 有账可查(外二首)  /二水哥(江苏)

051 典藏年代  /方明(法国)

053 工(外一首)  /方文竹(安徽)

054 我往哪里去  /芳竹( 新西兰 )

055 干旱季节(外二首)  /非马(美国)

057 火柴叙语(外二首)  /冯书辉(四川)

059 过香花坳(外一首)  /甘建华(湖南)

061 澳门的灯火  /甘恬(上海)

062 石鼓书院的月光照亮了乡愁  /甘昭兵(北京)

063 虚拟在一堂生字课遇到的爱情——给桂花  /高凯(甘肃)

065 遇见皆是铁证(外一首)  /高世现(广东)

067 山坳里,桃花开了(外一首)  /高旭旺(河南)

069 多年以前(外一首)  /高亚斌(甘肃)

071 鳏寡老人(外一首)  /高专(云南)

074 费尔南多的半截香烟(外一首)  /龚刚(澳门)

076 砼(外二首)  /龚学敏(四川)

078 相似的人(外一首)  /龚学明(江苏)

080 山(外一首)  /龚正(江苏)

082 一只乌鸦  /孤城(北京)

083 致巴金(外一首)  /顾艳(美国)

085   /鬼啸寒(贵州)

086 坡(外二首)  /郭卿(山西)

088 看《伦敦上空的鹰》(外一首)  /海马(江苏)

090 我们酿酒吧(外二首)  /海男(云南)

093   /韩庆成(安徽)

094   /韩玉光(山西)

095 立冬的日子  /郝志远(山西)  

096 直到你接住了线的那头(外一首)  /何佳霖(香港)

097 (外一首)  / 恒虹(香港)

098 初心的国度(外一首)  /洪锦坤(台湾)

100 身(外一首)  /洪郁芬(台湾)

102 罗霄山的小鸟(外一首)  / 呼岩鸾(深圳)

103 2022年的夏天(外一首)  /胡庆军 (天津)

105 萄(外一首)  /胡权权(江苏)

107 亮(外二首)  /胡弦(江苏)

110 迷路山中  /华海(广东)

111 子(外一首)  /黄梵(江苏)

113 露(外二首)  /黄丽蓉(福建)

115 白鹭词典(外一首)  /霍俊明(北京)

117 今年是南瓜(外一首)  /霍竹山(陕西)

119 小夜曲  /季风(日本)

120   /甲子(山西)

121 栀子花  /姜中贵(安徽)

122 月(外一首)  /蒋宜茂(重庆)

124 那些人(外二首)  /解(湖南)

126 回忆杀  /解斌(河北)

127 九月的歌  /静好(英国)

128   /静语(加拿大)

129 后河傍晚(外一首)  /九月(台湾)

130 回家路上的石头  /匡文留(北京)

132 这个城市,有雨(外一首)  /赖文诚(台湾)

134 明(外一首)  /河北(李国胜)

135 青杏吟(外一首)  /李皓(辽宁)

137   /李庆贤(山西)

138 亮(外二首)  /李少君(北京)

140 雨前诗  /李松山(河南)

141 牧羊人(外二首)  /李晓光(安徽)

143 马家渡(外一首)  /李永才(四川)

145 马(外一首)  /李玥(美国)

147 地(外二首)  /李云(安徽)

150   /李志斌(山西)

151 月影之下  /厉雄(西班牙)

152 留下几棵葵花  /梁久明(黑龙江)

153 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  /梁志宏(山西)

154 诗想,树想(诗二首)  /林焕彰(台湾)

156 梅下,初雪未央  /林秀蓉(台湾)

157 春风是一种险境(外一首)  /刘波(安徽)

159 心境一种(外一首)  /刘川(辽宁)

161 板闸日记  /刘季(江苏)

163 望儿山(诗二章)  /刘明孚(加拿大)

165 我的守望与父母在故里团聚  /刘如春(广东)

166 乌克兰女孩玛莎说(外一首)  /刘正伟(台湾)

168   /陋岩(山西)

169 你给了我许多许多  /陆萍(上海)

170   /路玉洪(河北)

171 墓志铭  /罗广才(天津)

172 公路动脉到了故乡的心脏  /绿人(四川)

173 秋天的手掌  /绿音(美国)

174 志(外二首)  /马启代(山东)

176 斧头歌(外二首)  /马晓康(北京)

178 那是我们散落在人间的薄翼  /漫黎(美国)

179 一枚贝壳  /明素盘(广西)

180   /墨子川(江苏)

181 观进士文化园(外一首)  /南鸿子(四川)

182 (外二首)  /念永(江苏)

184 矿石厂即景  /聂鑫森(湖南)  

185 春之逍遥   /欧阳新献(河南)

186 傍晚的云彩  /彭书锦(湖北)

187   /青竹无语(江苏)

189 风(外一首)  /轻鸣(美国)

190 风的肋骨敲响了一只风铃  /屈金钱(宁夏)

191 光阴的故事  /饶蕾(美国)

192 高地之上(外一首)  /任伟民(青海)

194 十四行:祈祷辞  /桑眉(四川)

196 瞥龙泉寺(外二首)  /沙克(江苏)

199 愁(外一首)/佘正斌(海南)

200 一粒种子的暴动  /施玮(美国)

202 黄玫瑰月色曲(外一首)  /舒然(新加坡)

204 黑沙滩  /双一(美国)

205 风在吹  /司玉兴(甘肃)

206 在波士顿港湾  /思乡(美国)

207 在榕兴街,想起一颗头颅  /宋显仁(广西)

208 黎刹公园  /苏荣超(菲律宾)

209 老父亲  /苏文田(福建)

211 桃花的微笑  /孙子夜(安徽)

212 瓦刀上的乡愁  /唐诀心(江苏)

213 我喜欢乌鸦(外二首)  /唐诗(重庆)

215 一只布谷鸟的遗言  /田浩国(山东)

216   /潼河水(江苏)

217 那么多草原诗(外一首)  /凸凹(四川)

219 雪(外二首)  /涂拥(四川)

221 钉子,与幻觉之锤(外一首)  /土土(江苏)

223 最深的夜里  /汪彤(甘肃)

224 春日梦莫言先生(外二首)  /王爱红(北京)

226 端午:江山之问(外二首)  /王恩荣(山西)

228 脱胎换骨(外一首)  /王法(吉林)

229 在高楼顶层  /王克金(河北)

230 端午节(外二首)  /王立世(山西)

232   /王猛仁(河南)

234 苍山远  /王琪(陕西)

235 腊月初八  /王舒漫(上海)

236 星光背影(外一首)  /王晓波(广东)

238 雪山乌鸦(外一首)  /王跃强(北京)

240   /王长武(江苏)

241 留守老人(外一首)  /韦胜明(贵州)

243 东洋刀  /卫克兴(山西)

244 色(长诗选2节)  /温青(河南)

246 至(外二首)  /文博(海南)

249 在黄昏(外一首)  /文榕(香港)

251 蓝色的窗口(外二首)  /吴华中(江苏)

253 雪在飘撒  /吴金亮(江西)

254 春风优渥(外一首)  /吴少东(安徽)

256 2022中秋夜欢饮,兼谢王大力   /吴投文(湖南)

257 慈寿寺塔  /吴小虫(四川)

258 童年的夏天  /武永波(江苏)

259 极简的奢华  /西贝(澳大利亚)

260 回忆石头城之夜(外二首) /西渡(北京)

262 明(外一首)  /西月(青海)

264 春(外一首)  /夏寒(内蒙古)

266 牙(外一首)  /夏旭志(江苏)

268 天边的云  /咸高军(江苏)

269 苏小小(外一首)  /向以鲜(四川)

271 春之梦  /肖秀文(福建)

272 清明,致那些共生的草木  /谢仲成(湖北)

273   /歆儿(河南)

274 题(外一首)  /邢昊(山西)

276 说文解字:伯兰   /秀实(香港)

277 战争叙事学(外二首)  /徐春芳(安徽)

280 在时光的背后  /徐存虎(陕西)

281 金刀峡看雨  /徐庶(重庆)

282 瓷土之涅槃(外一首)  /徐英才(美国)

284   /徐泽(江苏)

285 一首诗的诞生(外一首)  /许百经(湖南)

287   /许水富(台湾)

288 父亲和鸟  /许星(四川)

289 回忆流程黄鳝之死  /玄鱼(上海)

290 住在水边的好处(外二首)  /雪克(广东)

292 车窗外有只海鸥在飞  /言之(浙江)

293 夏日的玫瑰(外一首)  /雁西(北京)

295   /杨冬民(湖北)

296   /杨华(江苏)

297 梦见我在圣山体内  /杨然(四川)

298 提点秋天的意见(外一首)  /杨汝海(云南)

300 八十年代末,那个大碗喝酒的夜晚  /姚克连(江苏)

302 一株玫瑰的隐喻  /姚时晴(台湾)

304 另一层意蕴(外二首)  /姚园(美国)

306 柴(外一首)  /叶文福(北京)

309 端午节(外二首)  /伊农(宁夏)

311 301.鸟鸣(外三首)  /伊沙(陕西)

312 颤抖的尾音  /殷刚(上海)

313 领航大漠孤烟的向往(外一首)  /尹才干(四川)

315 饮(外二首)  /尹远红(香港)

317 看一场水幕电影  /愚木(江苏)

318 晨起读苏轼(外一首)  /育邦(江苏)

320 下电梯(外二首)   /育聪(福建)

322 怀   /彧蛇(加拿大)

323 七月荷(外一首)  /袁敏(江苏)

325 冬天切换到春天(外二首)  /袁沭淮(江苏)

328   /月剑(山西)

329 杨庄的风(外二首)  /月色江河(江苏)

331   /芸朵(台湾)

332 街头理发师简史(外一首)  /臧棣(北京)

334 爷爷临终前的声音  /詹明欧(江苏)

335 旧香炉闭口不谈(外二首)  /张家龙(江苏)

337 云的书卷或纸上的春天  /张况(广东)

338 鸟影挂在半空(外一首)  /张冷习(内蒙古)

339 在拉萨,一束光闪耀了雪山  /张琳(云南)

341 一场虚拟的风  /张琴(西班牙)

342 涩(外一首)  /张绍民(北京·湖南)

343 声(外一首)  /张雨霏(内蒙古)

344   /张志忠(福建)

345 语(外一首)  /张智(重庆)

347 与季节无关  /章治萍(青海)

348 给林青霞照相(外一首)  /招小波(香港)

350 四月的风(外一首)  /赵广梅(吉林)

352 凛冽的对视  /赵建雄(山西)

353 虎(外一首)  /赵金钟(广东)

356   /赵目珍(广东)

357 艺术家传(外一首)  /赵思运(浙江)

358 怀念雁北  /郑凤岐(山西)

359 冷下来(外二首)  /周端庄(上海)

361 秋天的思念  /周文军(江苏)

362 又忆花土沟  /周秀玲(四川)

363 住朝公路的房间  /朱美花(海南)

364 粽香飘飘  /竹笛(加拿大)

365   /祝志坚(江苏

366 故乡那朵云或者花(外二首)  /庄伟杰(澳洲)

图片

融媒体时代诗歌的

美学空间和文化生态

   ——《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序

[澳洲] 庄伟杰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时都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甚至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和速度,人类在思想观念层面的变化更是显而易见。处于媒介融合大潮中,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媒体的内容生产者,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影像,在无形之中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文学、文艺生产的自主化和民主化的可能性。在媒介融合的社会情境中,相较于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介,依靠互联网技术出现的如网站、QQ空间、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逐渐成为活跃的新媒介。当下,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微信诗歌,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和传播方式,已成为一道不可忽视的文化景观,且始终处于动态流动中。

面对如此情境,面对融媒体时代文学流程中出现的新形态,即便网络为文学的阅读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使得印刷时代的文学形式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充满着机遇。比如,关于网络版与纸质版发表的问题,笔者曾与一位学者朋友共同探讨过。源于这位学者在微信朋友圈蝉联发布与海外华人对谈的一系列文化话题,笔者趁机约请他花点时间整合成文。如是,可以在纸媒上一次性呈现。然而,他认为在刊物上发表要引经据典,相当麻烦,而且出版时间要有一个过程,只想将这些个人思想火花发布于朋友圈内作为一种交流。

实话实说,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然,笔者对纸质文本依然恋恋不舍。诚然,手机是每天必须打开的,甚至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别的信息资源不说,单从加入的各种微信群和订阅号消息中,关于诗人、诗歌及相关活动的信息,着实难以用数字来加以计算,宛若汹涌的浪涛接二连三扑面而来,令人眼花缭乱。面对如此海量般铺天盖地的诗歌作品,常常叫人在浏览之余禁不住发出“诗歌大国”的感叹。那么,到底应如何看待网络版与纸质版发表的问题呢?依愚浅见,两者各有千秋。通过网络固然易传播,无门坎,但呈碎片化,多为即时性,浏览之后如过眼云烟,大多淹没在网络“看不见”的汪洋中。如果是白纸黑字定格的纸质书刊,文章一旦发表后便可长期留存,尤其是那散发着油墨芬芳的文字扑鼻而来,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顿生,其蕴含的意义不言而喻。相对而言,纸质的可靠,网络的不那么可靠。当然,如能将两者完美结合,或许才是最理想的途径和方式。

在这个特别的冬日,携带一份诗意的美好期待,信手打开《2022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编排好的电子版,浏览之后,发觉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内容编排,都颇为讲究,尤其是那深蓝色的封面,令笔者的思绪像一叶扁舟,又像一朵云彩一样,或航行或悠游在海上在天空,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环顾泱泱诗国,放眼海内海外,带着双重意味隆重推出如此涵盖面广泛的年度微信诗歌年鉴,在笔者有限的阅读视野内,似乎尚未遇见,而且至今已蝉联出版八年(8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尽管当下诗坛上各种各样的诗歌选本令人目不遐给,但真正有创意、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选本(如谭五昌教授主编的年度“新诗排行榜”等)实属凤毛麟角。所谓“双重意味”,一是指该《年鉴》既突显选自各种微信公众号的诗歌作品,又可让人透过诗歌领略到微信传播的巨大效力;二是主编者本身带有边缘立场,且具有民间姿态和诗意情怀。本年度《年鉴》精选235位遍及世界各地的汉语诗人共406首新诗佳作,堪称阵容庞大又蔚为大观。在疫情依旧为人类带来身心创伤的特定生存境遇中,在一个社会秩序、文化秩序、心理秩序仍然处于无序而混乱的年代,要静下心来编选如此厚重的一部微信诗歌年鉴,不仅需要足够的勇气,而且必须具备十足的心理定力。关键的是,通过这部年鉴,让我们隐约窥见融媒体语境下网络诗歌的新形态新变化,特别是其中呈现的跨界性、多元性、先锋性、艺术性、民间性等诸多元素,可谓自成一道诗林风景线,并构成为一个相当有趣且耐人寻味的“诗歌事件”——研究微信诗歌的珍贵资料,了解当代诗歌的重要读本。身为诗人兼评论家的主编月色江河(张晓林),最初可能无意于为网络交互时代的诗歌景观作出历史性的“定格”,只想以微信公众号为选稿基地,以集结的形式甄选“海量”登场的微信诗歌精品以飨读者,但在客观上和无形之中已成就了这部年鉴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毕竟这是迄今为止汉语诗坛唯一的一本微信诗歌年鉴。

在物质丰盛而精神依旧贫乏的年代,诗意和温情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品,况且现实中阅读媒介及阅读方式已发生新变——从传统纸本到随时随地的视听或读屏。主编者以先见之明率先打造这本年鉴的创意自觉和努力,不仅昭示着一种诗意的存在,而且见证了汉语诗人的活力和希望。进一步说,为我们观察、审视和研究当代汉语新诗留下一份坚实的文本,并将成为一份美丽的记忆存录于百年新诗再出发之后的发展流程中。

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命运际遇和生命流程,同样的,不同的时代也诞生不同的诗歌形式,而不同的诗歌形式则反映不同的时代色彩。尽管时代在变化,诗歌的阅读与传播方式也跟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诗歌还是诗歌,只是在不同程度上注入特定时代的元素、特质和风貌。因此,要对收录该《年鉴》的来自不同地域的诗人及其诗作进行解读,或者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显然是费力而不讨好的,倘若顾及失彼定然乏善可陈,而面面俱到又非一篇文章所能涵括;加上论者眼界及美学偏好的受限,难免心余力绌,更无法尽如人意。于是笔者常常慨叹:评诗论人是一场充满冒险的精神之旅。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阅读感受往往难以概括,甚至是现行的理论所无法解释和加以描述的。况且,面对这么多代际不同、诗观不同、性别有异、地理有别的大大小小诗人,面对如此多风格迥异、视角不一的诗作,要找到其内在的关联和逻辑谈何容易。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文化地理空间,不同诗人笔下的文字,彼此的交错连结,大多呈现为一种表象关系。何况诗歌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是特别注重诗性智慧又讲究个体生命体验的灵魂叙事,包蕴着感官的知觉和汉语诗性,既是诗人的自我敞开和自我发现,又是源自于生活现场的审美呈现。一句话,诗歌是指向心灵世界的自由律动,是关乎灵魂的智慧书写。以此进行观照,如果说《年鉴》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是远近高低,各臻其趣的话,那么其最具价值的可能就在它充分展示了我们身处的时代,汉语诗歌书写的经验所带来的丰富与多样,宽广与繁复。特别是那些来自于台港澳暨海外的华语诗人,他们的介入与书写,本身就带有“双重凝视”的跨域经验,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视角的别样景观。

诚然,当写作成为一种精神远游,无论是深入脚下的土地还是神往心中的家园,诗歌总是奔走在大地与心灵之间;无论是向上仰望天空还是向下俯视大地,超越现实与关怀现实同样值得充分肯定。尤其是身处当下如万花筒般变幻的生存境遇中,常常交织着希望与绝望、爱恨与冷暖、喜怒与哀乐。作为诗人,唯有坚定地守护着那些记忆,珍视对于生命历程和当下生活的真诚诉说,重视笔下的语言与现实在相互搏击时烙下的印痕。如是,所有在诗中留存的记忆和个人经验,哪怕看似平淡琐碎,但其中流淌的体温和跳荡的脉搏,同样可以承载着自己的理想、意志和精神。难得的是,《年鉴》能以开放的视野,提供一个足以对话交流的空间,试图囊括遍及全球各地发出的汉语诗歌声音,不管有名或无名,不管前辈或新秀,惟重文本,一视同仁,把海内与海外的汉语诗歌看作一个整体的存在,把人们引向一个共享和合的视界,其具有的编辑眼光、气魄和胆识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当我们把视线流转于《年鉴》所选的诗作,静心赏读,不难看出,其中既有对日常生活实感、对底层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有融入生命体验的根性意识和精神气息;既有对历史对文化的沉思与感悟,还有回归本真,展开心路历程的灵魂之旅……题材和风格的诗意呈现,在异彩纷然的多样化生态中蕴藏着生机。当然,由于《年鉴》所选的作品多为短诗、小诗或组诗,长诗、史诗因受到篇幅限制而阙如。加之每个地方入选的作者人数不一,作品参差不齐,因此很难说这些作品足以代表一个地区或某座城市诗歌创作的整体水准,但毫不疑问却是某种实力和实绩的生动展示。从地理分布上看,大陆诗歌版图中的江苏、广东、北京、山东、山西、四川、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入选的人数相对居多,庶几成为这部《年鉴》的主力军团;台港澳暨海外地区固然未能充分展示出其整体性的风貌,却甚为醒人耳目。从代际上看,老中青诗人可谓济济一堂,那些越来越成熟老到的中青年实力诗人无疑是其中的亮点,后起的诗坛新秀同样纷纷登场。从性别上看,女性诗歌无论从入选人数还是作品质量、艺术追求和水准观照,无不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在这部用纸质作为载体打造的特殊空间,相遇这么多旧雨新知,满怀豪情共同迎迓一个年度丰盈的诗意,幸甚之至。当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渐次映现于眼前,令我感奋莫名。伊沙、车延高、臧棣、龚学敏、李少君、大卫、西渡、霍俊明、马启代、王爱红、胡弦、沙克、唐诗、霍竹山、雁西、黄梵、海马、赵思运、王猛仁、高凯、杨然、甘建华、董迎春、吴投文、赵金钟、徐春芳、刘川、李云、育邦、北乔、方文竹、向以鲜、李永才、罗广才、王跃强、张况、夏寒、白帆、玄鱼、龚学明、月色江河、尹才干、凸凹、第广龙、张智、韩庆成、包容冰、徐泽、东方惠、曹谁、马晓康、高世现、赵目珍、韩玉光、章治萍、王立世等,他们都是相当活跃的诗人,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品位,凭借自身的实力营造诗歌的美学空间,是值得持续关注和期待的诗坛中坚力量。年长者诗人如叶文福、聂鑫森、高旭旺、呼岩鸾、王法等,依然满怀激情穿梭于诗歌现场发光散热,而且充溢着素朴的诗风且保持写作的主体性,呈现出可观的新时代诗意风貌。女性诗人如入选的陆萍、海男、匡文留、王舒漫、安琪、陈安辉、桑眉等作者,隐约可见女性诗歌群体力量(包括台港及海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长势态,这是中国诗歌文化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她们的创作态势颇为吸人眼球,而创作实绩似已在自觉中走上一种新的制高点,且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势,着实令人惊叹。台港澳诗人群体中的林焕彰、方明、赖文成、洪郁芬、刘正伟、九月,何佳霖、秀实、招小波、文榕,龚刚等;海外各地如美洲的非马、徐英才、姚园、施玮、冰花、饶蕾、顾艳、李玥、绿音等,大洋洲的西贝、芳竹、丁丁等,欧洲的张琴、厉雄等,东南亚的曾心、荣超、舒然等,他(她)们的诗歌属于另一种情状,诗人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累既与地理文化及生存境遇相关,又与文化中国的传统资源内联,在写作上保有民族根性的同时,又具有跨文化感受与现代意识,给我们展现了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别样精神图景,同时看到了汉语诗歌写作空间的无限延展。从入选《年鉴》的诗人那里,可以看到,在小说走红、散文热闹、诗歌流派众多却失去固有尊荣的现实境况中,诗人们依然穷尽心力,为了探索更好地用诗性语言解析生命,用灵魂感知灵魂,面对比个人强大得多的时代,面对日益复杂而混乱的诗歌经验,更多的诗人依托自己与历史同步的参与者及见证者的身份,以对生活的强烈之爱和质朴的笔触,试图保持锐意的发现,袒露独到的洞见,弹响心灵的回声,凝成诗歌的韵脚,拉长了梦里梦外的生命诉求,记录下不应被遗忘的那些混合着梦想、苦难和希望的细节和脚步。或介入存在,或介入周遭世界,挖掘汉语诗性和对当下现实生活的重新命名,让诗的真正意味回到诗歌精神和审美气质中,让精神能量重返诗的内部、回归人们的内心,使得诗歌这门艺术具有更加独立的审美品格。

面对着这么多来自海内外各地的诗人及其诗作,可能为编辑方便和起见,主编者寻找到一种相对合适的途径,即以省份或地理标识来加以区分,也许这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编选方式。一方面,可以更有弹性或曰开放性和兼容性,便于读者了解诗人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生存境况;另一方面应是从诗学角度来考虑的。对于诗人而言,“地理”是诗人始终挥之不去的“乡愁”,是诗人的出发点或者归宿地,是诗人的生命之根和精神原乡。然而,优秀的诗人总是冀望能挣脱地理的或圈子的束缚而卓然自主独立。面对人口流动和移民潮已渐成气候的当代世界,地域性尽管已成了一个人“随身携带”的天然存在,然而一旦将地域性画地为牢,反而会制约地域性因素本身潜在的多样性和富有个性的表达。或者说,要真正理解一个地区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感受它所养育的人们的性格和情感,领略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等广阔的内容固然重要,但说到底,诗歌是源自内心、灵魂和生命的多重体验。可见,地域性不应成为诗歌的“产地标签”,而应该成为诗歌的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元素来加以观照。不管怎样,诗歌毕竟和我们的精神、灵魂有关,真正有智慧的诗人除了不会忘记自己脚下的土地和生养自己的故乡,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置身的环境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由于阅读与传播方式的变化为诗歌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或带来新的态势,驱使诗歌在定义、功能和意义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嬗变,或者融入新的美学元素。综观《年鉴》林林总总的诗作,或倾向于个人化书写与个体生命体验的突显,或强化对语言的灵动驾驭与自觉的建构,或侧重于叙事性因素而唤起新的感受,或偏向于娱乐性成分与口语化书写,或呈示幽思冥想与陌生化效果,或醉心于知识性阐释与哲思性追问,或保持传统抒情特质以突显主体意识,如此等等,可谓大路朝天,各行其道。从中可以发现,个别诗人以高度自觉的诗歌意识,广泛地吸纳、追寻、否定、超越,对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譬如,实力派诗人臧棣的乾坤大挪移,龚学敏的境象投射,李少君的自然心象,马启代的良心写作,唐诗的风情对话,大卫的朴素神性,雁西的情爱抒写,甘建华的地理叙事,李云的大地诗性,月色江河的家园指认,霍竹山的西北情调,包容冰的佛理禅意,曹谁的大诗想象;林焕章、曾心等的小诗磨坊,非马的实验书写,姚园的唯美流淌,施玮的柔情雅歌,何佳霖(度姆洛妃)的知性悟觉,招小波的人物素描……在更为年轻的诗人笔下,语言运用上则展现出一种更为任性、轻松、自然的特点,竭力呈示新世代的诗歌想象和美学形态。总之,无论是对多维情感的灵动表达与语言实验的自觉尝试,还是对题材的多元选择与诗歌文体的形式构建,抑或是对修辞技艺与意境营造的匠心独运,在多数入选的作者身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展现。

以上结合《年鉴》的读后印象进行断想式的思考和探讨,旨在于交流和对话,其中肯定有不准确不到位之处,憾在未能列举诗人诗作逐一评述,但愿赢得诗友们的理解。实话实说,《年鉴》中入选的作品并非首首精彩,作者们的艺术追求、诗艺水准和美学质地也迥然有别,但通过这部年鉴,海内与海外连结成一个整体,共同置之万物互联的时代以及历史与当代文化的背景中,如同一次特殊映示,编织着对人生的共感和对母语及其汉语新诗未来的梦想,既见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又留存了多声交互的时代音响。

至此,似有言犹未尽之感。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语境下,置身于开放多元与交往便捷的境遇中,当代汉语新诗何去何从?诗歌何为?诗人何为?这些反复提出的命题看似老生常谈,实则依然值得我们长久深思。尽管有人认为现在并非是一个属于诗的年代,但诗歌无论以何种方式出场,都必须以美的规律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展开诗意之旅,毕竟的诗是一种表现而非再现的艺术。譬如,应如何在重建诗歌的伦理想象力的路上,充分地表现出个体生命原生状态,以深刻而独立的生命体验穿透生活斑驳陆离的表层帐慢,而抵达天地同参宇宙人生的超验思辨和精神境界,以及未来可能?如何在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节点上,接续传统并向传统借镜的同时,进行富有先锋性探索精神的艺术实践,在并行不悖中把两者交融为浑然一体,以期开拓汉语诗歌新的可能性,让诗歌文体既突显出当代性、独立性与异质性?等等。因为诗作为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作为文学之母,有着人类最原始最本真最朴素的成份,并以美的规律来关怀人性、张扬人的精神追求,人类对其执着的恒常性所展现出的最高境界就是诗。就此而言,汉语诗歌当下的风貌不管如何千姿百态,那些弹响灵魂的回声或趋于生命的不同层次的诗语,只要成为诗歌发展流程中的活性因子,必能持久地闪烁诗性光芒。说到底,最终能承载诗意的语言文字,唯有发挥最大的生命本体的表现功能,才是汉语诗歌语言不可改变的方向。唯其如此,汉语新诗才有可能带上母语自尊的优美、底蕴和积淀,走上健康而独特的表达路径走向深远与辽阔,并且成为人类时空的共享,让全世界都能倾听到汉语诗性所律动的最美丽、真实而智慧的声音。是幸!

2022年冬至急就于泉石堂

(作者庄伟杰,闽南人,旅居澳洲,诗人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文学刊》社长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