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试理论:螺旋软件开发模式

 芒果忙不过 2022-12-23 发布于浙江
你好呀,我是芒果。

软件产品从最初构思到公开发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式。

在上篇文章 “测试理论:瀑布软件开发模式” 中,我们学习了瀑布模式,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螺旋” 软件开发模式。

一、定义

 “螺旋模式” 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使得软件在开发早期无需详细定义所有细节,而是通过在每个阶段验收环节及时获取用户反馈,从而对开发过程进行动态调整

参考《软件测试》,螺旋模式每一次循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认目标、可选方案和限制条件 
2)明确并化解风险
3)评估可选方案
4)当前阶段开发和测试
5)计划下一阶段
6)确认进入下一阶段的方法


二、优点
“螺旋模式” 具备了 “瀑布模式” 的流程规范性,有利于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把控,同时对实现目标进行了切分,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特征,使得软件开发的过程更加灵活。

同时, “螺旋模式” 特别注重风险的评估和识别,在每一个阶段确认目标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种评估,通过尽早地发现一些可能的问题,降低后续质量问题带来的不必要成本。

三、缺点
“螺旋模式” 采用分阶段开发的模式,过细的划分势必导致项目开发周期过长,延迟交付时间,过粗的划分会导致需求不明确,导致最后开发的产品不满足客户需要,因此对项目组切分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由于该模式非常注重风险识别,需要项目组有风险评估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增加了人力成本。

四、测试在模式中扮演的角色
除了开发实现后对功能进行验证,测试人员还可以参与到早期的项目设计阶段,在风险评估时从测试角度的可测试性等维度给予建议,尽早地介入项目。

同时,测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测试从业者可以对项目的整体设计思路、产品需求的来龙去脉掌握得比较清楚,进而方便自己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测试工作。

结语:

“螺旋模式” 是一种对测试人员相对友好的模式,可以帮助测试从业者了解更多产品开发流程中的知识。

下篇文章,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软件开发模式中的另外一种—— “原型化模式”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