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风云 14】大义灭亲讲的是哪件事情?

 襄子的箱子 2022-12-23 发布于上海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春秋三百年,风云际会,尽在其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了解的春秋史

这是【中国大通史

春秋风云】第 14 篇文章



郑庄公仔细分析了自己与联军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逐个击破。

他先是拿宋国开刀,在被围五天之后,郑庄公派人告诉宋国,公子冯已经不在此地了,被转移到了新郑。宋国一看,自己围城围了五天,就算最后攻破了城池,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况且宋国本次目的也不是真来攻城的,只是带着马仔来要人,既然人转移了,那自然也没有动粗的必要了。于是,宋国走了。

卫国一看宋国走了,急得破口大骂,好不容易出钱将军队送到郑国门下,合伙人竟然要撂挑子不干了。要知道,宋国打不打郑国都无所谓,因为自己只是来要人的。而卫国是一定要打郑国的,不仅要打,还要打赢,否则自己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报废了。

就在卫国痛骂宋国的时候,郑国的军队杀了出来。卫国眼看仇敌近在眼前,各个打起了鸡血,奋勇拼杀,竟然还杀退了郑军。估计郑庄公是瞄准了卫国的软肋,知道卫国此次的目的就是打一场胜仗,而后回国宣传,以稳固州吁的地位。因此,郑庄公卖了卫国一个人情,否则两国打来打去,就怕卫国狗急跳墙,又做出什么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卫国眼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在自己的功劳簿上记上一笔,于是也紧随宋国之后,撤了。

联军中的主力军已走,陈国与蔡国两酱油自然也就跟着走了。

郑庄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冷静的分析化解了此次东门之围。

虽然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但比起他老人家生活的战国,春秋绝对是属于温柔的时期。两国打仗,其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灭亡对方,更不是要对对方赶尽杀绝。很多时候,春秋时期的战争就是相互比划一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至少就中原诸侯来讲是如此,春秋时期的几场大仗,比如崤之战与邲之战,其参战双方都是被视为野蛮人的秦晋楚打出来的。

然而,郑庄公的屁股还没坐热,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四国联军又来了,这一次,还带了鲁国的军队前来。当然,鲁国的军队不是国君的中央军,而是大夫公子翚(音同“灰”)的私兵。

这一次,郑庄公依然用自己的失败换取了联军对胜利的渴望。联军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自我陶醉中,将郑国边境上的稻子给割了,也算是为周桓王报了一仇。

就在郑庄公盘算着下一次联军什么时候来的时候,一条消息传来,卫国的州吁死了。

州吁是被陈桓公杀死的。

两次进攻郑国都获得了胜利,州吁志得意满,早就准备好了文案,在国内大肆宣扬,希望能获得百姓与贵族们的支持。然而,州吁是一个什么货色,大家心里都清楚,因此对他的“新闻联播”并不在意,反而还嗤之以鼻。

州吁陷入了疑惑,明明自己两次出兵,两次都得胜了,明明自己比那个宅心仁厚的哥哥卫桓公更适合当国君,为什么大家就是不买账呢?

州吁不知道的是,当时的人们早已脱离了拳头大便是哥哥的野蛮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在人们心中,有一种东西叫“义”,有一种东西叫“礼”,也有一种东西叫“规矩”。

州吁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势必会被人民所抛弃,无论他拥有多大的拳头,也无论他在外面多么耀武扬威。

州吁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找他的狐朋狗友石厚,询问还有什么办法。

石厚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就在州吁失望之际,石厚突然灵光一现,说:“有了,我回去问问我爹爹,他肯定有办法。”

石厚的爹爹,正是当年给卫前庄公进谏的石碏。

想当年,石碏对儿子与州吁走得近一事特别排斥,还警告他以后不要和州吁有什么来往了。然而石厚却相信自己的判断,为自己的朋友辩护。石碏气得直接将他关了起来,剥夺了儿子的自由。

后来石厚从家里逃出来后,直接住进了州吁家,两人如影随形。

如今,朋友州吁已经成为了国君,自己也成了国家的高管,而父亲石碏早已告老还乡。石厚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到老家了,也没有见过父亲了。这些年,不能说不想念,当年的父子之争,在石厚看来,早已经过去了。

见到了久违的儿子,石碏的眼中闪过了泪花。寒暄之后,石厚向父亲咨询意见,如何才能让国君坐稳国君之位。

石碏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说道:“办法是有,只要能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即可。”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一下子就道出了问题的核心。可是,下一个问题又摆在了石厚面前,怎样才能见到周天子呢?怎么才能让他承认州吁呢?

石碏说:“如今周天子宠爱陈国,而我们卫国与陈国关系不错,不如去陈国见陈国国君,而后通过这一桥梁,连接到周天子,让他也在天子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石厚听了,大喜过望,连连称赞父亲的智慧。

回去后,石厚便将父亲的话告诉了州吁。州吁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于是,二人带着厚礼,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陈国,亲自搞外交。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绑了起来。

就在石厚转身出门之后,石碏狠下了心,写了一封信让人转告给陈桓公,信上的内容大致说:“卫国太小,可惜我已经年迈了,无法为国效力了。过几天会有两个人来找你,他们都是杀害卫国国君的凶手,到时还望你务必将他们抓起来。”

对于别国的弑君份子,他国的国君自然也是恨之入骨,这倒不是说国君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义气,而是维护国君的利益共同体。如果纵容他国出现臣弑君的现象发生,难保本国的臣也不会有样学样,将自己也弑了。

更何况,卫桓公的妻子正是陈桓公的妹妹,算起来,两家也是亲戚关系,陈桓公杀了篡位的州吁,一来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团体,二来也是为妹夫报仇。

两乱臣贼子被绑起来后,卫国高层就派人来到了陈国,杀了州吁。至于石厚,卫国人没有动手,而是希望重新出山的石碏能饶他一命。然而,石碏却派了自己的家臣来到了陈国,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留下了“大义灭亲”的成语。

卫国高层杀州吁是处理国事。石碏家臣杀自己的儿子是处理家事。



附:六国君主一览表

▲ 陈国

▲ 楚国

▲ 鲁国

▲ 齐国

▲ 宋国

▲ 郑国
其他诸侯国,待续...

新书已上线,欢迎大家抢购:


西方大通史系列

▲ 【希腊神话】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 【文艺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