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爱珍 | 正是山花烂漫时

 天下孝义人 2022-12-23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八十岁孝中女校长的情怀

·  晋西南根据地民兵训练老照片

作者:闫爱珍

这一年,父亲39岁,母亲34岁。

男人日日被批斗,夜夜气喘咳嗽,五个孩子嗷嗷待哺,食不果腹,日子捉襟见肘不说,还被欺负得抬不起头。贫困,寂寞,屈辱、劳累、挣扎……我想,任何一个女子都会有离开的想法吧,如果不傻。

那你考虑过云姨的建议吗?后来,我问母亲。

我从来就没有离开的打算!即使真有不测,我也会把你们拉扯大!

那时候,母亲肩上的痛,心里的苦,咽下的泪,父亲知道吗?

我想父亲是早就知道的,他有一篇日记是这么写的:

66.12.29.
……
余定然要疯了!漫漫长夜,风雪交加……感冒、咳嗽、气喘,病魔也趁虚而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样的日子如何捱过?欲赴九泉而去,奈妻女托与何人?也愿她知难而退,另觅良偶,不再缺衣少食,身心疲惫,尊严受损!余此生定是将她害了,若有来世,当报犬马之劳!奈妻待余万般温顺体贴,落魄之人心似明镜,感激涕零……她愿与贫士共患难,怎忍割舍?爱女周岁未满,嗷嗷待哺,岂不惜乎?“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不如苟且偷生屈居篱下……敢望拨云见日,平反昭雪……
吾坚信:胜利和未来是属于人民的!
吾定会等到妖魔鬼怪现原形的那一日!
……熬住就是一切!

母亲挺直了腰杆,咬着牙熬下去——

元宵节夜半,落雪无痕,母亲扛着盛满面粉的笸箩,踩着齐膝深的雪,蹒跚前行,一点点挪向家的方向,惨白的月光,喘着粗气的负重女人,四下里一片死寂……凛冽的早晨,寒风刺骨,母亲挑着一担水,行走在泥泞不堪的胡同里……炎热的午后,烈日当空,母亲满头大汗步履匆匆,独自背着氧气袋,焦急地奔跑在从县城医院返回家的途中……操孩做饭是她,担水磨面是她,寻医买药是她,家里所有事情都是她——本是风韵犹存的温婉淑女,已作未老先衰的山野村妇。

天亮了!

太阳冲破阴霾,终于喷薄而出!

1980年,父亲的“冤假错案”得以昭雪,父亲要进城上班了!

这真是比天还要大的好消息!谢天谢地,谢英明正确的党,给了父亲重生,挽救我们全家跳出苦海。母亲用全部积蓄给父亲买了一件大衣,又请村里的大夫给父亲输了几天液,让他好好上班,为国效力。父亲挥毫泼墨,两扇窗纱上换上了这样的内容:

一声春雷平地起,

不惑之年传佳音。

感恩吾党英明策,

破土春笋日日新。

沥胆披心献热血,

鞍前马后效忠心。

扬鞭不需蹄自奋,

唯有余热报党恩。

也是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父亲满血复活,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眼前闪过母亲红扑扑的脸庞,久经残酷岁月的洗礼,饱受贫寒日子的磨砺,母亲也容光焕发,她穿着白衬衫黑裙子,优雅地站在热爱的讲台上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满脸都是幸福的笑意。

墙角的山花谢了又开,开了又谢,困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孩子们都长大了。

这一年,父亲41岁,母亲36岁。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父亲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了整整25年,打算盘,作报表,写通讯,作报告,行行领先。多少个晨曦暮霭中,一辆“飞鸽”,一身笔挺的深蓝制服,一个削瘦挺拔的身影,跋涉于开会、下乡的泥泞土路;尘土飞扬,车轮滚滚,面对个体商贩的刁难,有唇枪舌战也有和谐圆满;机智回击“句号公司”小老板的叫嚣,一时在当地传为佳话;巧妙拯救“豆腐作坊”董事长的壮举堪称美谈……韩愈不惜残年,父亲也做到了鞠躬尽瘁……

尽管,我们知道父亲有一天会走,却不想会这么快,这么急!

父亲走了,但他一定记着母亲对他的爱恋,忠诚,守候,一定记着这比天高比海深的共产党的恩情。

母亲擦干泪,抬起头,墙角的山花竟奇迹般地竞相怒放,小花朵千姿百态红红火火,簇拥在一起如云霞般绚丽,鲜艳夺目,透出勃勃生机,热烈,坚韧,且祥和一派。

她知道,那是父亲年轻时栽在墙角的一株三角梅,如今已经是“儿女满堂”“四世同堂”了。特殊的年月,风雨如晦,只要看着墙角的山花年年绽放,就觉得日子有了希望,就真的等到了云开日出,等到了山花烂漫的春天!

是的,春暖花开,山花烂漫!(全文完)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