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子口,还在孜孜不倦聊学习的,除了我,估计也没谁了。 我知道,大家已经无心学习了,但是挖的坑总得填完,所以,赶在放假前,给大家带来看图写话的下篇。 上篇文章里《语文学习路上第一个难题,手把手教你!》,跟大家分享了看图写话的重难点,以及准备阶段的小建议。 今天,小溪老师再跟大家聊聊初学阶段和进阶阶段的规划建议~ 01 // 初学阶段: 时间: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 目标:说完整,说清楚 一般来说,学校老师会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带着孩子们接触看图写话。 这个初学阶段,需要家长费点儿心。我们要帮助孩子消除畏难心理,在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空间的同时,在辅导时给一些方法和支架,迈好这第一步。同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审题习惯。 五个小建议给大家: 培养审题习惯 用好四个要素 说在前读在后 打牢句式基础 适当丰富词汇 No.1 培养审题习惯 写话的前提看图,首先就要给孩子培养好的审题、审图习惯。 每次看图的时候,都要提醒孩子,圈画图中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不同图画中的人物变化、环境的变化,还要认真阅读提示语中的要求、圈出重点的文字信息。 要按顺序看多图,不要跳跃读图。 圈画关键信息 审题习惯培养好了,孩子可以受益到高中,甚至大学。毕竟,因为审题不清而丢分、作文跑题的遗憾真的太多太多了。 No.2 用好四个要素 写作之初,孩子是需要一些“写作支架”的,我觉得大家不用特别排斥这些。 '四要素'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支架,即: 谁+什么时间+在哪儿+干了什么 我们可以让孩子在看图时,用四要素去寻找关键信息,在写话时,用四要素去写最基本的'主干'。这也是孩子说完整的前提。 其实在准备阶段,我们引导孩子口头表达的时候,主要用的就是这四要素。 如果学校老师提供了别的写作支架,就按老师布置的来,跟'四要素'差距都不会太大的。 No.3 说在前读在后 我们是从'说'开始训练孩子表达的,所以'写'之前,也可以先让孩子说一说。 拿到一篇看图写话,简单审图之后,就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自己在图中看到了哪些关键信息,再用上四要素,把信息串起来,说完整。 孩子说完,我们不妨给孩子录下来,让孩子听一听,看看自己的语言够不够流畅,听着有没有别扭的地方。这个录音还可以在孩子动笔写的时候起作用,帮助他们回顾自己的想法,以免写前忘后,打消写作积极性。 写完之后,别忘记让孩子读一读。 有的时候看着通顺,一读就出问题了。有的孩子不会加标点,句子老长,读读就会了。 写完读一读,还能让孩子对写作有敬畏心理,不能随意糊弄,要不一读就'露馅儿'了。 No.4 打牢句式基础 孩子刚接触作文,我们就要给孩子建立文法的规范。要写完整的、通顺的句子,尽量避免口语化,还要用好标点,拒绝'一口气到底'。 怎么帮助孩子做到呢? 一是通过朗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是通过实践,发现孩子习作文法中的问题后,我们要带着孩子一起修改,多写几次,多改几遍,孩子慢慢儿就能找到感觉了。 另外还有个标点符号的小口诀给大家: 时间词后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遇到对话用冒号,引号别忘前后加。 No.5 适当丰富词汇 单有四要素,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是初学阶段,作文也要有些“闪光点”。 用上四要素搭建好主干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干什么'(动词)前面加点儿'怎么干的'(副词),在'谁'前面加上'什么样的'(形容词),再加点儿'心情'…… 加的“闪光点”不用多么复杂,只要是一些能丰富文章的词语就好。大家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带着孩子,分类积累一些副词、形容词、表示心情的词语。 02 // 进阶阶段: 时间:二年级下学期 目标:说生动,说具体;衔接三年级的命题作文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多图多人物的复杂命题成为主流,跟中年级作文的衔接也得提上日程,完整清楚显然不够了,还要精彩生动,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 这个阶段内容我从这几个角度来谈: 多图巧处理 引导加亮点 词汇要升级 技巧出新意 No.1 多图巧处理 一开始接触处理多人物多图片的题目,对孩子来说,会是个不小的挑战。给大家分享几个审图、写话的小技巧: 用好表格梳理各个图片中的信息 积累关联词语和表示时间的词语 看图的时候,要提醒孩子学会筛选取舍,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引导孩子对比着看不同图片中人物动作表情的变化,来理清图片间的逻辑 四张图的题目,一般写三段 我们可以在孩子刚接触复杂的看图写话时,多陪孩子一起审题,渗透这些小技巧,帮助孩子适应。 多说一句啊,这样做可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看图写话,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筛选处理信息、按照一定逻辑把信息拼接起来的能力,是很重要而且稀缺的,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No.2 引导加亮点 这个阶段的写话,要想写好,可不容易,要在之前基本句式+简单词汇点缀的基础上,多加一些“大亮点”。 怎么加?很简单,加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提问法,帮助孩子想象图片中没有表现出的“画外音”。比如对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我们可以问孩子: 这个人会说什么? 会怎么想呢? 这个人在画面出现之前可能做了什么? 这样做最后结果会怎样? 还可以针对画面中的其它景物、动物提问: 这一天天气怎么样? 对人物活动有什么影响? 画面中风吹过枫树林会有声音吗? 雨滴落在荷叶上有声音吗? 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估计大家也发现了,其实这也就是六大描写方法的雏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多带孩子做做这样的想象训练,对三四年级的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No.3 词汇要升级 相比刚入门时的基本写作,进阶阶段的语言要求也更高,不仅要细化描写,还要把词汇升级。 比如以前孩子写的是“高兴”,现在就可以升级成兴高采烈、喜不自胜,“难过”可以升级成忧心忡忡、垂头丧气,“景色美”升级为风和日丽、山清水秀、万里无云...... 为了孩子能够流畅的进行“升级”,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个积累本,分类积累孩子看书时见到的优美词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为我所用”。 除了升级词汇,我们当然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升级,不过低年级阶段不做硬性要求,我就不多展开啦。 如果家里的娃学有余力,适当加上点儿比喻拟人,肯定会更好。 No.4 技巧出新意 最后再说点儿小技巧吧,能让孩子的作文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那种。 一是让开头灵活起来。 总用“有一天......”开头未免太无聊了,不如试试用“环境描写”来开头,先写一写图中的环境,为整篇文章渲染氛围,会让人身临其境、更快走进故事。 或者用“语言描写”开头,从画面中可能出现的对话、声音写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更能吸引读者。 二是让句式灵活起来。 孩子的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句式过于统一,写外貌就是“他有......”、“他有......”一有到底,写语言就是“他说......”、“他说......”一说到底,让人读起来毫无新意。 我们可以帮孩子换换句式,把句子中的成分变一变顺序,他有一双大眼睛,变成“一双大眼镶嵌在白皙的面庞上”,他说:“我想你啦。”变成“'我想你啦!’他小跑着过来说道。”句式灵活了,文字也就丰富起来了。 这两个小技巧到了中年级的命题作文,也适用,表达的能力都是相通的。 说了这么多,最后给大家做个大总结吧: 准备阶段: 目标:愿意说,学会说 建议:兴趣为先,增加体验,多聊多说 初学阶段: 时间:一年级末到二年级上学期 目标:说完整,说清楚 建议: 培养审题习惯 用好四个要素 说在前读在后 打牢句式基础 适当丰富词汇 进阶阶段: 时间:二年级下学期 目标:说生动,说具体;衔接三年级的命题作文 建议: 多图巧处理 引导加亮点 词汇要升级 技巧出新意 内容挺多的,可能需要大家消化一段儿时间了。 其实上了中年级就会发现,看图写话还是相对简单很多的。所以大家压根儿不用过度焦虑,如果孩子语感不错,积累够多,也许上文我提到的很多方法,孩子都不用刻意学,就能自然把看图写话完成好。 不过话说回来,看图写话只是一个阶段性任务,后面的命题作文才是重点。 如果大家目光放长远一些,真能一步一步、按这篇文章中说到的去做,带着孩子一点点进阶,到了三年级,就会轻松很多啦! 欢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