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失误放走一谋士,被曹操三代重用,后代竟成为新中国元帅

 事在人为在坚持 2022-12-24 发布于广东

老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才虽然难得,但能不能遇到发掘人才的伯乐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三国那个乱世,人才辈出,此时,一个能知人善任的君主便显得尤为可贵。

但是,以仁义著称,善于笼络人才的刘备却因为一次决策失误,痛失了一个重要谋士,后来这个谋士投奔到曹操帐下,为曹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谋士就是陈群?那么他有何特别之处呢?

文章图片1

一、颍川陈群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有识之士纷纷寻找英明的君主,想要在乱世一展抱负,陈群也是其中之一。

陈群出自颍川陈氏,是当时有名的世家望族。他的祖父陈寔是东汉有名的廉臣,陈寔出任太丘的行政长官时,将太丘治理得很好,人人称赞,所以又被称为“陈太丘”,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朝野,威望都很高。

陈群的父亲陈纪也是个厉害人物,从小就有很多逸闻趣事,在记载士族阶级言谈、轶事的《世说新语》中,关于他的记载有八条之多,可见陈纪在当时的影响。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陈群从小就饱读诗书,气度不凡。他的祖父——一生见过无数英雄豪杰的陈太丘——曾摸着陈群的头说:“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让陈氏兴旺。”

文章图片2

陈群长大后与当时有名的名士交游,时常臧否人物。兴平元年,在对天下局势进行了一番权衡之后,便带着父亲陈纪前往豫州投奔刘备。当时刘备在徐州牧陶谦的推荐之下,成为了豫州刺史。

虽在乱世中有了一席之地,但根基尚浅。见到名士陈群来投,刘备十分高兴,当即便任命陈群为别驾。别驾相当于刺史的副官,地位很高,此时的刘备的确是将陈群当做左右手看待的。陈群也投桃报李,毫无保留地为刘备出谋划策。

不久之后,与刘备交好的徐州牧陶谦病逝,陶谦死前曾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定徐州,徐州百姓也对仁德的刘备很有好感,所以徐州别驾糜竺亲自迎接刘备入主徐州,刘备半推半就接受了任命。

扩大地盘是好事,但陈群却看出了徐州这块肥肉背后的风险。

他认为,袁术绝不会坐视徐州落入刘备之手。刘备若是前往徐州,必定要与袁术一战,袁术兵多将广,势力庞大,刘备毫无胜算。

文章图片3

可是一心要在乱世有所作为的刘备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结果刚到徐州就遭到了袁术与吕布的联手打击,不仅丢了徐州,就连妻子也被吕布俘虏。

刘备的不听劝告让陈群心灰意冷,恰好当时陈群在徐州避祸,而吕布又夺取了徐州,陈群便顺势加入了吕布麾下。

二、曹操求贤

建安三年,陈群还没来得及在吕布麾下展露才华,曹操便率大军攻破了吕布的大军。见到名士陈群也在吕布军中,曹操十分高兴,当即就将陈群征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对其委以重任。

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刘备重用陈群可以理解,毕竟陈群名声在外,又是主动投奔,刘备根基浅薄,除了陈群也无人可用。可曹操身为司空,掌握了汉室的实权,人家陈群还没表态,怎么就上赶着给他官做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曹操那篇著名的求贤令了。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写过一篇名为《求贤令》的散文,用以招揽有治国之才的人才。

文章图片4

也许是知道自己名声不好,无法吸引到德才兼备之人的投奔,所以曹操招揽贤士论才不论德。

曹操在文中一连举了三个例子,首先用生活奢靡的管仲举例说,如果只任命廉洁的人,那么就不会有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故事了,示意不在乎人才的廉洁与否。

然后又用贫穷的姜尚发问:世上可还有穿着破衣烂衫在等待贤君的人吗?

东汉末年门第观念很重,晋升之阶大多被士族子弟掌控,寒门世子很少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曹操用这个例子示意自己求才不注重出身。

最后曹操还以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为例。陈平曾六出奇计,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后来又平定吕氏的作乱,迎立汉文帝登基,是汉室的大功臣。但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据说他早年曾与嫂子私通,后来在刘邦手下做官,又有收受贿赂的丑闻。曹操以陈平为例求才,说明他完全不在乎谋士的品德,只要对自己有用就行。

三、九品中正制

从《求贤令》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求贤如渴,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陈群家世好、名气大、能力强,如此人才放在他面前,曹操怎么可能不重用?而陈群也看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感念他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辅佐曹操。

文章图片5

在曹操手下,陈群知人善用,多次举荐可靠的能臣,深得曹操器重。曹操死后,曹丕成为魏王,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一心谋夺汉室的江山。可是当时汉室虽然衰微,但门阀士族的势力依旧庞大,曹丕想要称帝,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撑。

正在束手无策之际,陈群献上一策,名为九品中正制。其主要做法是在各个地区都设置中正,由他们对本地区的人才进行品评,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此做为选拔官吏的依据。

文章图片6

九品中正制品评的内容主要是家世和行状,所以门阀士族具有先天的优势,往往能获得上等的评级,成为朝中的大官。由于得到了实际的好处,所以世家大族们都不约而同站在了曹丕一方,支持他篡位。于是在公元220年,曹丕接受了汉献帝的禅位,建立了魏朝,史称魏文帝。

四、结语

乱世争雄,归根结底其实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将人才收归己有,才能出奇制胜,料敌先机,甚至安邦定国。陈群正是足以安邦定国的人才,可惜刘备没能珍惜陈群的才华,让他转投到曹操麾下。

一千多年以后,华夏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个陈毅元帅,他继承了先祖陈群的遗风,在战场上屡出奇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度奏响了陈氏辉煌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