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小乘”重在度己,“大乘”强调度人 释迦牟尼不是神,

 渐华 2022-12-24 发布于山东




释迦牟尼不是神,而是“觉悟者”。释迦牟尼最初所悟到的是“苦、集、灭、道”“四谛”,即使人获得新生的四种真理,“苦”为生老病死,“集”为召集苦的原因,“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

佛陀认为,人生的痛苦主要来自“贪”、“嗔”、“痴”三毒。“贪”就是内心的贪欲,对于喜欢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嗔”是未能满足内心的欲望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得到的就贪,得不到的就嗔,而“痴”则是不明事理对“贪”或“嗔”的反应。

如何消除“三毒”、达到开悟的境界?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弟子们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佛陀灭度后,佛教逐渐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两大派。

“小乘”主修“戒、定、慧”,追求的是自我的解脱,达到“阿罗汉”境界。“大乘”兼修普度众生的“布施、守戒、忍辱、精进、坐禅、智慧”六波罗密(到达彼岸世界的六种道路),达到的是“菩萨”境界。“小乘”重在度己,“大乘”强调度人。


——翟海潮《思想盛宴》1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