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古往今来,王侯将相,才子佳人,他们的事迹人们津津乐道,千古繁华,像一缕清风,一朵流云,被时光抛远。
将时间拉回到唐朝末年,战乱中流亡的人们还未来得及抚平伤痕,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统治者又不断加重剥削,苛征暴敛,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一位老者身骑毛驴,身穿破旧青布蓝衫,瘦削的脸上写满疲惫与担忧,于茫茫世间穿行,望着满目疮痍的河山,流下热泪。
这位老者叫曹松,在大唐诗人灿如群星的时代,他的名字不算响亮,甚至许多人都未曾听过。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十分不满,所以总是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国家,惠及百姓。
后人评价他的诗歌“风格似贾岛,工于炼字,意境深幽”,因他总为那些不幸的人民和无辜的百姓而苦吟,所作之诗多是悲冷孤清、衰枯病朽之态。
曹松的人生路途并不顺利,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少年、壮年直至暮年。
他且行且吟,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却从没有放弃读书。
昭宗天复元年,也就是公元901年,曹松此时已年逾七旬,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可惜,人生如此短暂,已是风烛残年的曹松,只做了两年官,便与世长辞。
他生前写下一组诗——《己亥岁二首》,是他最有名,世人也最耳熟能详的作品。
己亥岁二首·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80年,此时的大唐王朝正经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
由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攻破了唐朝的都城长安,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天下分崩离析,生灵涂炭。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战火无情,波及了整个唐朝的版图,多个州县甚至是人烟断绝。
富饶的江山,昔日的繁华,在铁蹄践踏之下,在烽烟席卷之处,消散无踪。
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简直是一派末世的景象。
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日子,也变成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动荡的人间,最底层的人,命运飘零似叶,这世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山河破碎,万民流离。
都说乱世出英雄,的确,在兵戎相见,烽火连天的时代,正是英雄好汉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河山动荡,草木皆兵,不过是史书上最不起眼的一笔。
曹松深受战争的影响,他见到那些被迫卷入战争的普通人,失去家人,失去生命,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那些成就大业、封侯拜相之人,可曾想过那些无辜的百姓?
所以曹松才如此愤慨,“一将功成万骨枯”七个字铿锵有力,字字泣血!
历史记载的胜者,背后却是尸山血海,累累白骨,英雄二字,实在太沉重了!
这位落魄诗人,只七个字道出了底层人民的命运,道出了封建时代战争的本质。
千百年后,人们依然认同他的观点,只有经得起岁月洗礼的诗文,才能流传于世间百代。
希望他梦中的山河,盛世欢颜,百姓安居,再没有战火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