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通过电炉炼钢的企业数量有251家,分布在除北京、海南、宁夏和西藏外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炉钢装备总数为423座(包括现存、在建和待建),总产能约为2.18亿吨。其中,对于已报备的企业装备产能严格按照“底单内”产能计入,对于产能置换新建项目装备产能按照已公告的产能置换方案计入,并严格按照《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号)进行产能插值估算和核对。
电炉钢企业分布情况。在我国拥有电炉钢装备的251家企业中,独立电炉钢企业约200家。251家企业按7个大区划分,各个区企业数量占比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电炉钢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两个区域,占比分别为34.3%和21.1%,总占比达到55.4%;西南地区为12.7%;东北、华北和华中3个地区企业数量大体相仿,占比均不到10%;西北地区企业数量最少,占比仅为3.6%。

图1 我国电炉钢企业分布情况
电炉钢装备数量分布情况。我国当前现存、在建和待建的电炉钢装备总数为423座,各地区占比情况见图2。可以看出,华东和华南2个地区凭借企业数量的优势,电炉钢装备数量也远超其他区域,占比分别为30.5%和24.8%;西南、华中、东北和华北4个地区占比在9.7%~11.3%之间;西北地区数量最少,占比仅为3.1%。
图2 我国电炉钢装备数量分布情况
电炉钢装备大小分布情况。我国423座电炉钢装备总公称容量约为2.9万吨,单座电炉钢装备公称容量范围为15吨~220吨。将电炉钢装备划分为6个容量区间,分别为不大于30吨、31吨~50吨、51吨~70吨、71吨~90吨、91吨~120吨及120吨以上,各容量区间电炉钢装备数量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公称容量区间电炉钢装备数量分布情况
(注:30吨以下容量电炉为用于合金钢生产电炉,不属于淘汰类或限制类装备。)
由图3可知,31吨~50吨这个容量区间内的电炉钢装备数量最多,占比为39.5%,表明当前我国电炉钢的主力军仍是以不大于50吨的小容量电炉钢装备为主;容量大于50吨的占比已达到54.8%,表明我国电炉钢装备大型化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但容量120吨以上的占比仅为5.9%,最大的为江苏飞达控股集团的1座220吨电炉,超大型电炉主要零星分布在东部地区,表明未来我国仍需要在电炉钢设备大型化上持续发力。
423座电炉钢装备的平均公称容量约为70吨,图4给出了不同地区平均每座电炉钢装备公称容量。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电炉钢装备平均容量为89吨,是最高的;西北地区虽然电炉钢装备少,但容量大的电炉钢装备数量占比相对较高,其平均容量为81吨,居第二位;华东地区平均容量为78吨,与西北地区接近;西南地区平均容量为70吨;上述4个地区的平均容量均不低于70吨,处于总平均容量以上;而华中、华南和东北3个地区的电炉钢装备平均容量在60吨左右,相对较低。

电炉钢产能分布情况。423座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约为2.18亿吨,图5给出了我国电炉钢产能占比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电炉钢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2个地区,其中华东的总产能占比达到34.8%、华南占比为19.5%,二者加起来总占比超过半数,为54.3%。相比而言,东北和西北2个地区产能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7.6%和3.7%。

我国423座电炉钢装备平均产能约为52万吨,图6展现了不同地区平均每座电炉钢装备产能情况。可以看出,华北地区基于其平均公称容量优势,以平均产能67万吨占据第一位;西北、华东和西南3个地区的平均产能分别为62万吨、59万吨和56万吨;华中、华南和东北3个地区平均产能均低于52万吨,分别为46万吨、41万吨和40万吨。

电炉钢装备分吨位生产能力。如图7所示,不大于30吨的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2.0%,31吨~50吨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21.3%,51吨~70吨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16.6%,71吨~90吨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14.0%,91吨~120吨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32.8%,120吨以上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13.3%。大于90吨电炉钢装备粗钢产能占比达到46.1%,表明虽然大于90吨的电炉钢装备数量占比仅为25.8%,但该部分的粗钢产能已经接近全部产能的一半,单纯从装备产能而言,我国电炉钢装备在大型化上取得的真实进展被装备数量的占比较低所掩盖。此外,不大于30吨的合金钢电炉装备数量较少,更多的容量大于50吨的电炉钢装备中已有相当比例的合金钢电炉。

图7 电炉分吨位生产能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