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功勋模范人物:中国脊梁于敏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22-12-24 发布于天津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6年8月,于敏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1949年,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

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被时任所长和副所长的钱三强、彭桓武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基础理论研究。

于敏没有出国留过学,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进行理论探索。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就在于敏小有成就时,1960年底,钱三强找他谈话,希望他能从事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工作。

此时于敏正处于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但为了国家的需要,他毅然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答应转去研究氢弹技术。

这份工作需要保密。于是,在接下来的28年时间里,于敏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就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

当时中国的设备简陋,仅有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于敏和他领导的工作组手下凭借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

1965年,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来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对加强型原子弹进行优化设计,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于敏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

1967年6月17日,沉寂的戈壁上空,蘑菇云拔地而起,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但于敏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率领团队继续进行核理论研究,并和邓稼先一起向中央提出加速核试验的建议。

淡泊一生,奉献一生。氢弹研制成功后,虽然名字早已解密,于敏却依然过着淡泊从容的生活。

他在世时只有两次公开露面:1999年,73岁的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且作为代表发言;2015年,89岁高龄的于敏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1月16日,这位改革先锋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9月29日,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于敏是8位国家勋章获得者中唯一已逝世的,他的名字曾绝密28年。他一生淡泊名利,默默无闻,为祖国的强大奋斗终生。青少年应学习中国科学家的匠人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好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