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太宗朱棣,是否有资格被称为永乐大帝?永乐盛世是否名副其实?

 where5 2022-12-24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明朝果然很有料》-81


【最后的北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结束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亲征,

七月十日,明军回师抵达翠微岗,朱棣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小憩时,他突然问服侍在旁的宦官海寿:“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北京?”

海寿回答:“八月中旬可以到。”

朱棣沉默了一会,又对身边的杨荣说:“太子政务已熟,回到北京我就把军国大事都交付给他,自己可以安度晚年了。”

左右无人敢言。

图片
在那一刻,朱棣或许预见到了什么。七月十七日,明军抵达榆木川,在这里,朱棣的生命接近了终点,一天后,他猝然崩逝,享年六十四岁。

这片位于今日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一个去处,朱棣并不陌生,他从青年时代便驰骋于此,传说他的母亲也来自这片草原,如今他仿佛又重归母亲的怀抱。

生于战乱,兴于靖难,崩于北伐,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战争之王朱棣。

这么说不是小看老朱,朱元璋创业难度固然前无古人,朱棣夺位成功难度也是后无来者。

与老朱后期的保守相比,朱棣有一颗更为进取的心,他从不知防守为何物,人生信条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年轻时和兄弟一起北伐,人到中年亲自上阵冲杀,当上皇帝后五次御驾亲征。

谁敢?就问哪个皇帝敢?——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不客气讲,他能活到64,都是个奇迹啊。

《明史》里这么评价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

后人多称其为:永乐大帝。

图片
是否实至名归呢?

我们回顾一下他一生所做的大事吧:经营奴儿干都司、迁都北京、疏浚大运河、派遣郑和五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平定安南、五征漠北。

随便分一件给其他皇帝,都足以成为彪炳千秋的功绩。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功绩都是朱棣在位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完成的。

这效率,没谁了。

为了进一步评判朱棣的功绩,我们需要引入“永乐盛世”这个概念。

朱棣即位后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富强,赋税充足,疆域辽阔,他的统治史称“永乐盛世”。

异议在于,永乐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什么提高,甚至可以说一度相当恶劣。

由于战乱及灾祸,流民遍地,许多人陷入饥饿之中,不得不剥树皮挖草根充饥甚至陷入卖儿卖女的悲惨境地——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相仍,民至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永乐皇帝搞的都是大工程,动辄几十万人,多则上百万人。屡次用兵又让军费居高不下,更让民生艰难——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百万,终岁供役,不得躬亲田亩以事力作。

期间还发生规模较大的民变,即山东的唐赛儿起义,聚众数万人,一度击败朝廷派去的精锐京军。

这些都是事实,所以有人认为,百姓温饱都没能解决,哪称得上什么盛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种说法显然是双标了,原因在于古代的盛世和今天的盛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今天的盛世,讲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安定团结,大家都以生在中国而自豪。

古代可不是这样,封建社会衡量是否盛世的最大标准只有两个:皇帝的文治武功。

图片
朱棣的文治武功就到了巅峰状态,修成旷世奇书,海外万国来仪,开疆拓土无数。

大明在朱棣手上达到了极盛时期。以此标准,永乐实为盛世。如果后世的康熙能被称为大帝,那永乐也绝对有资格。

至于百姓生活如何,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再说难听点,由于小农经济生产力的限制,古代王朝压根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了。

以当代的标准,古代王朝没有一个能称为盛世。对朝廷来说,只要社会基本稳定,国库充盈,文臣武将都在可控范围,就是好时代。所以我们评价古人,还是用古人的标准吧。

这是封建王朝的时代特征,盛世从来不是看老百姓生活得如何,所以才会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朱棣身上有很多黑点,比如得位不正,屠戮建文遗臣,削藩留下隐患,创立特务政治等。可当历史上的朱棣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他的身份必定是永乐大帝。

历史就是成王败寇,李世民还有玄武门之变呢,也没影响别人叫他“天可汗”。靖难成功是朱允炆的不幸,却未必是大明的不幸,很难想象在建文帝手里能完成这些功业。

请朱棣同志自己讲两句吧。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成吉思汗说:尔要战,便战!

朱棣同志没有留下什么金句,把以上三句话加起来,大概就是他想说的。

此情此景,一首诗歌颇为应景: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宵,

龙钟之年在日落时光也要燃烧并痛斥;

要咆哮、对着光明的消泯咆哮。

人生终点的智者明白黑暗的合理公道,

他们的话不再能够激发出闪电,尽管如此

也不会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

朱棣驾崩,庙号太宗,谥号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是为明太宗。

图片
远迈汉唐略有夸张,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是梁启超对朱棣的评价: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明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至于我们今天为啥都叫他明成祖,那是明世宗朱厚熜时候的事了。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小院正在写的新书《明朝果然很有料》,先放到公众号〖小院之观〗上以连载的形式与大家探讨,欢迎斧正,在页面底部#明朝果然很有料 中能查看已发布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