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就这样被精英改写——读《大宋之变》

 昵称7rPAgOJQ 2022-12-24 发布于浙江

一辈子疏于阅读,不求甚解,很少有反复翻阅的书籍,但是赵冬梅先生著的《大宋之变》却成了例外,第一遍看完,我忍不住向朋友推荐。这几天晚饭后,又取出来再次阅读。


赵冬梅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写过一本《司马光和他的时代》,从司马家世一直讲到仁宗朝结束,是以司马光的成长为主线的真、仁两朝政治史。《大宋之变》以司马光为主线,记叙分析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历史上发生的大事,此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赵冬梅先生认为堪称“大宋之变”。这是一本关于司马光的传,通篇读完,似乎感觉不到是专为司马光而写,而又分明精彩地写出了司马光这个古代士大夫典范的风采。

古代中国的叙述体系中,并没有“精英”词汇,用现在的眼光看,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确实是他们那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


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是宋仁宗过继的儿子,宋神宗继位之后,想通过干一番大事业来为自己正名,他想通过战争开疆拓土,重现汉唐的盛世。王安石为他提供了实现这个伟大抱负的可能性,因此,年轻的宋神宗面前,王安石无疑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导师。


王安石改变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也改变了当时政治生态。


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政治的逆转。宋朝的传统是“异论相搅”,就是允许甚至鼓励不同的意见在朝廷上争论,而王安石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要认清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地往前干就行了,其它反对的声音都可以摒弃不顾。选拔用人上,王安石唯才不唯德,导致蔡京等很多钻营投机的小人利用新法推行上位。


官僚像商人追逐利润一样将新法推广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日常所面对的正是利益的算计和官位的升迁。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士风开始形成。仁宗朝欧阳修那种“但民称便即是良吏”的为官理念,和“不见治迹,不求声誉,以宽简不扰为意”的行政作风,一时烟消云散。正是这二十四年历史中的诸多细节,累积成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改变了宋朝原本约定俗成的某些制度、范例,决定了宋朝后来的走向。


宋神宗改变了宋朝政治制度的诸多原则,可谓是宋朝“地动山摇”的始作俑者。


宋神宗在王安石怂恿下,冲破传统、打破制度,“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因为郑侠移居案,宰相府失去最后的审批权,沦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宰相王珪、蔡确两人曾因为小过错被神宗罚款,每次罚款都要他们到宫门谢恩。“宰相罚款宫门谢恩,这是大宋开国以来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人人都觉得耻辱。”

有宋一朝,皇权、相权与谏官监督权是互相牵制、彼此制约的。为的是限制任意一方的专权独大。但是,谏官的言论权力受到了宋神宗的随意干涉和控制,御史台在宋神宗手里便失去存在的意义,其对朝政的批评权也就成为摆设。“一道德”“同风俗”,斥“异见”“人言”为“流俗”,弃“祖宗之法”于不顾,“靡然变天下风俗”,把仁宗朝独立思考有担当的士大夫改造为工具性十足的官僚。理想主义在消失。君主体貌大臣、存恤“大体”的“和气”氛围,宰相大臣、侍从台谏争是非的独立精神,都在崩解消散。

司马光并不是墨守成规,他坚持“道”“法”不变,具体的政策和做法,其实是赞同随着情况不同而变化的。


熙宁四年起,司马光退居洛阳十五年,成就了伟大的《资治通鉴》。


由于变法,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他并不反对具体的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而是祖宗所留下来的那些抽象的政治原则,比如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宽容异见,坚持“不可变”。


神宗驾崩后,哲宗少年即位,神宗之母太皇太后摄政,邀请司马光换还朝主政,更化调整。看起来,这十六个月里,司马光得到了太皇太后的绝对信任,拥有呼吸之间成祸福、改变一切的洪荒之力,但是,司马光空怀一腔热血,以皎皎之身投诸滚滚洪流,执政十六个月即抱憾而终,徒留一曲失败英雄的悲歌。


在赵冬梅看来,“司马光是个太过方正的人,履历简单,干干净净,就像是正午阳光普照的大地,找不到一丝阴影。”于道德上,司马光可以说是毫无瑕疵。

司马光身后,官僚集团的矛盾白热化,陷入“恶性分裂”,宋朝政治跌入“危辱时代”,内斗自我消耗,集体迷失方向,朝有弄权之相,国无“大忠”之臣。最终,女真人兵临城下,结束了这个可耻的时代。


从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来看,国家的税收增加了,国库里的银钱明显增多,但变法的过程中对老百姓多征了不少赋税,造成百姓的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对西夏的战争负多胜少,可以说是劳民伤财,赔本买卖;朝堂上的政治风气改变了,最后造成徽宗年间政治的加速腐败。


北宋政治的法家转向隐藏在诸多偶然事件的背后,这些偶然事件和活动于其间的各色人等推动着北宋政治的走向。历史就这样被精英改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