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咖啡江湖上一种令人感情复杂的现象-踢馆

 文香阁 2022-12-2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7年码字员在电视剧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觉得挺扯的!没想到在最近的交流群里,看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分享……果然影视都是来自生活。

但是比电视剧更离谱的是,这次分享的咖啡师表示,那个客人还让我们出吧台,他自己冲,但是被我们拒绝了,原因由始至终都没有在店内消费。然后客人甩下一句:“有这么顶级的豆子都没有好的咖啡师冲,开什么咖啡店。'然后就不情不愿走了。或许,这个算是比较极端的的行为了,毕竟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在踢馆了。

图片

这样的分享,让群里一些开咖啡馆的店主含泪表示,自从越来越多人对精品咖啡有了兴趣,我每天的精神紧绷,需要一边微笑服务,一边察言观色,看看那些对店内一切都有所观察记录的人有啥目的。

倒不是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信任,也不是因为做了什么亏心事,就是怕那些全程安静,转身就在社交、点评软件上,用ta在书上/培训班学到了片面知识,进行专业的评价以及差评。相比起以前同行踢馆,如今爱好者的踢馆才是让人头疼的。

图片

一位开了很久咖啡馆的主理人表示,以前的踢馆更多是在“促进行业交流”的大旗下进行。但如今很多踢馆的行为,对行业交流似乎并没有什么促进,反而会因为把握不住尺度,传递出挑衅的信号。

现在很多过来踢馆的大多都是一些幼稚鬼,以为上过的培训班/自己钻研了几年技术就掌握了标准。一上来就说润湿滤纸用的水不够,这个瑰夏咖啡豆为什么要中度烘焙,这个研磨度一看就是粗了细了,不是这么注水……bilabala一堆,最后即使咖啡没有问题,ta们总能让这次的服务与产品变得一文不值,十分让人心寒。

前阵子,J.Hoffmann也分享了关于踢馆的问题,当你真的喝到bad coffee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前提是喝了)他表示,虽然大部分人在喝到咖啡不如意的时候,都会选择沉默,但是总会有小部分人会提出忠言,但是没有把握好尺度让人听着十分逆耳,最终变得双方都十分难堪。对于这样人,J.Hoffmann在视频中表示:做个好人吧!这非常的重要。

图片

正所谓重口难调,所以每个人都要理清自己对「不好喝」的定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评估自身的处境。通常大家定义不好喝有三种情况:1.(经常去)今天咖啡店的出品和往日不同;2.(偶尔去)咖啡师改变了你喜爱的萃取风格;3.(第一次)去到了你觉得不专业的咖啡店。

像1.2的情况,只要真诚地提出直接的反馈,通常咖啡师都会立刻想刚刚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并立刻制作尝试,确定没问题后再重新出品。

图片

但如果直接说一句:这杯浓缩咖啡过萃了吧,这么酸!则会立刻引起他人的反感。因为每个人对酸的定义都不一样,或许还真不一定是萃取的问题,只是这次的出品并不是符合自己预想的口味。如果直接就将问题100%归咎于产品上,真的不会显得自己有多专业,反而会惹人愤怒。

像3.的情况,下次不去就行了。如果此时跑过去说“我来教你们”,实在是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这样并不是在解决咖啡出品问题,而是在激起民愤。咖啡好坏并非一个人就能裁决,不喜欢下次不来,如果还来可以选择咖啡以外的产品。

图片

每一家咖啡馆都会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咖啡师也有自己的经验与理解,不是所有与自己认识的事情有所出入的时候就是错误的。

沙县小吃里面没有大龙虾,大排档里不会有一条龙的服务,巴西咖啡豆里也有没翡翠红标瑰夏的味道,真的不需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随着精品咖啡风潮的兴起,咖啡馆的水准良莠不齐,这是现实。但技术之争,个人口味之争,并不能给行业带来更好的进步。

技术是尺度的一种,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少结冤面灾殃,学会换位思考,彼此都会有所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J.Hoffmann油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