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味第一 桂枝

 新用户7157olZa 2022-12-24 发布于福建

欢迎关注“中药之旅”微信公众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学中医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伤寒论》的第一方就是桂枝汤,那中药之旅的第一站,也就从桂枝开始啦,大家准备好了嘛?

首先,关于桂枝的主要特性。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有特异香气,皮部味较浓。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一般在春、夏季节采收,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肝、膀胱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下来,根据桂枝的特性,分析如下:

一、桂枝取的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细嫩枝条,具有伸展生发之性,故主走,主四肢。味甘入脾,脾主四肢肌肉,甘味主补。

二、桂枝有特异香气,皮部味较浓,也可以理解为桂枝具有辛香之气。其性味辛,温。《本草问答》云:“得辛味者,皆得木温之性。”“心火生血,尤赖肝木生火。”“虽得金味而实成木火之性”。这几句话很好地说明了辛味芳香之性主发散的原因。肝木生火则性温,得木火之性则味辛,然味辛主入肺,肺主宣发肃降,主行水,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主治节,则桂枝主散肌表之邪,则可通阳扶卫,则可助运水,则可温通血脉,经络,筋骨。

三、桂枝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南方,吸纳阳光温热之气。故性温。前面说过肝木生火则性温,南方属火,多生血分之药。人身之血,由中焦受气取汁,由脾上腾于肺部,入于心,奉心化赤,而为血。火在脏为心。心主血脉,则桂枝温通血脉,助心阳。

观桂枝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即我们从颜色也可以判断出桂枝的归经,色红则入血,色棕入肝,色黄入脾,色白入肺。那么桂枝的循行路线,一路主要入血,即由肝入心化血,另一路从中焦的脾化气入肺,敛降化为水液入膀胱,排出体外。这样推演出桂枝循行变化路线,是不是很奇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看看各家对桂枝的论述,是不是也比较好理解了呢?

《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定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本经疏证》: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

想要学习中药的朋友,欢迎关注“中药之旅”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