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管理的实践》(十八)老板和管理者谁更厉害?

 我DeShuWu 2022-12-24 发布于广东

《管理的实践》共读(十八)

Image

 德鲁克很肯定地说:管理者要优先于所有者,实际上高于所有者。

老板和管理者谁更厉害?

 ——读《管理的实践》第10章

从第10章开始,德鲁克将视线从企业的宗旨、目的、职能等企业事业理论的探讨,转到了对管理者进行管理的话题。

在上一章中,德鲁克强调,生产的实质,不是“将工具运用于原材料”,而是“将逻辑运用于作业”,承担并完成“将逻辑运用于作业”这一任务的人,就是管理者。

所以,在德鲁克看来,管理者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稀有、最昂贵的资源,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资源。所以必须对管理者进行适当的管理。

他将管理管理者的问题提高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达到目标。”

真的有这么重要吗?那么老板与管理者到底谁更厉害?

那还用说,当然是老板!

是这样吗?

也对,也不对。

先看德鲁克提供的一个经典案例:

福特公司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控制性实验:

老福特白手起家,10多年后,在1920年左右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最具盈利性的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整个汽车市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其他主要汽车市场也占据统治地位,手里还捏着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然而,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有时候,这个庞大的汽车王国就摇摇欲坠,已经丧失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勉强维持着第三位,又过了20年,几乎每年都在赔钱。

1944年,26岁的福特二世,也就是老福特的孙子,在没有任何训练和经验的情况下接管了公司,此时公司几乎已经接近破产的边缘了,20年积累的10亿元现金已经用光了。福特二世接管公司后,立即创建了一套管理结构和一支管理团队。只用了5年的时间,福特汽车就在国内外重新获得了成长与盈利潜力,戏剧性地拯救了这家公司。

福特一世之所以失败,福特二世之所以中兴,原因无它,均在管理和管理者。

在老福特当权的时候,他坚信企业不需要管理人员和管理,只需要他本人,也就是企业家,最多加一些助手。这些助手是真正的助手,如果哪一个助手胆敢行使“管理人员”之事,在没有老福特的命令的时候采取行动,或者自己做决策,那么无论这个人多么能干,他都要把这个人开除。

所以,老福特的失败,并不是由于个性或气质,而首先和主要是他拒绝承认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必要的,拒绝承认管理是以工作和职能为基础,而不能以老板的“授权”为依据。

而对汽车一窍不通,对经营一无所知的小福特之所以能使公司起死回生,就在于他改变了祖父“唯我独尊”“任人唯亲”的做法,引进了一套全新的管理班子。新的管理层获得充分授权,能独立工作,负完全责任,而不是以前的“家臣”角色。终于原本穷途末路的福特终于脱胎换骨,不断成长,走上了复兴之路。

其他案例:

德国西门子和日本的三菱公司也都有类似的遭遇,在公司摇摇欲坠的时候,最后都是创始人家族让渡管理权给专业的管理团队,他们只保留了象征所有权的地位和尊敬,但是完全被排除在管理当局之外,管理层按公司经营需要,以任务和职能为依据设计管理结构,行使管理权力,从而使滑向衰败的公司,重又走上正轨,再度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还有一个反例,20世纪50年代早期,休斯飞机公司的全部股权和财产属休斯个人所有,他拒绝让专业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坚持自己来管理,但是,他的管理使公司的经营效率完全不能满足其主要顾客——美国空军的需求,于是,美国空军给休斯一份最后通牒:或者你把公司交给专业的管理当局来控管,或者我们使你的公司破产并迫使你完全离开。后来,不得已,休斯通过他的一家信托基金,保持了自己的所有权,但完全放弃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分析:

创始人(老板)之所以会有拒绝管理和管理者,无外乎这样几种原因:

首先是创始人情结“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公司,一定在自己的控制下才是最安全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拱手让人;

其次是固步自封对社会经营环境的变化,技术发展的影响不敏感,无视公司发展规模的变化和雇员构成的变化所带来的管理上的需求;

再次是盲目自信心理前期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我”的能力,也将证明“我”继续会取得成功,即使有困难也是暂时的。他没有看到有可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根本性地变化。

最后是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谁能比我更了解公司,更能控制好公司的发展?不是自己的亲生的不可能全心全意地投入。

启示:

1.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型的社会,各种类型的组织政府、军队、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共同成为社会的运行主体,现代人绝大多数也成为了某组织的雇员,或围绕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的良性运转为社会的有序和有效创造了条件,人通过组织也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发挥的途径,即价值发挥的空间。

2.组织某种意义上是人的功能的延伸,组织一旦成立,就成为了社会(社区)的一分子,就像某个生命体的一部分一样,成为大的生命体的一部分,它的健康与否,某种意义上,也影响着社会机体的健康与衰败。所以,它的存在或生或灭,也就有了社会性的意义,已经不以创始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3.在“人——组织——社会”这个链条中,互为因果。当工商企业能顺时顺势而为时,公司运转良好,人与社会都从中受益,否则,就会给社会运转的效率、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组织内外的“人”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4.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后,就必须要管理,从所有者(老板)在其助手的帮助下可以经营的企业,转变为要求有管理的企业,管理代替了所有者(老板)的指挥和命令,就像硬甲虫的昆虫和有骨架的脊椎动物,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不是继承的关系,而是代替。

5.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工商企业的特殊需要,是其特殊的器官和特殊的结构。不能认为管理所做的,只是根据授权从事所有者的工作。企业之所以需要管理,不仅是因为公司大了,业务忙了,一个人忙不过来了,而是由于管理一家企业同管理一个人自己的财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老板与管理者到底谁更厉害?

从法律的所有权上来说,老板当然具备决定权,从这个意义来说,说他厉害没毛病;

在公司刚起步还很弱小的时候,所有的人员都在老板眼中,所有业务都在老板掌控下,他最厉害,其他人也没异议;

公司发展壮大了,老板如果与时俱进,主动转换角色,从一个所有者顺利完成向管理者的过渡,那么他也应该厉害。

除开上面一些条件,公司一旦发展壮大,加入到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后,要想让它健康、强壮、有贡献,就必须发挥管理者的专业作用,老板如果不主动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只能主动退到后台去让位给专业的管理者了。

这时,从这个意义上,德鲁克在后来的著作《管理:任务、实务、责任》中很肯定地说:管理者要优先于所有者,实际上高于所有者

——如果不接受这个事实,老福特就是典型的教训。

所有者的所有权,在法律上讲虽然是没有限制的,但如果所有者不使自己服从于企业对其所有权进行管理的需要,就会碰到困难,就会损害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职能,给社会的运转造成损害,就会被社会强迫缩减所有权,甚至会失去全部所有权。

——如果不接受这个事实,休斯先生就是先例。

其实,历史进程到21世纪,随着资本的强势介入,一些新情况、新现象层出不穷,老板与管理者的地位和作用也出现了此消彼涨的态势:

譬如,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并实质性掌握公司多数股权,他们身份应该是老板(实质掌控人)但他们可能对分红比对经营兴趣更大,乐得放手让管理者去忙碌和钻营,自己只愿意行使秋后算账和在股市用脚投票的权力。

还有,一些创始人随着公司做大,股权逐渐稀释,慢慢竟丧失了主要股东的地位,如果此时他转型管理者的过程不顺利,不仅管理不好企业,还有可能被出局,这种戏剧性的事件,最著名的就是乔布斯曾经被逐出苹果。

再有,现在有些创始人从一开始创业自己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一轮一轮的融资才支持着企业不断地向前进,创始人必须是一个超级管理者,才能驾驭资本运作与企业发展的双重压力。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