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高专为这位“凤先生”塑像,他的故事太感人了……

 镇江风情 2022-12-25 发布于江苏

1886年7月7日,丹阳县城一家姓吕的大户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取名吕钟浚。

吕宅位于县城的梧桐山下,所以父亲吕敏生又给他起了一个“凤痴”的号,有凤栖梧桐的寓意。

得了这个小孩之后,吕敏生的生意越做越大,在上海开过“德本堂”钱庄,拥有万贯家产。有钱人家在孩子的学业上会更加关注,吕凤痴这孩子也非常聪明,进了私塾之后,经史诸子,一学就会。15岁考中秀才,同乡夸他是“江南才子”。

而这一年发生了“庚子之变”,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城。深受国弱被欺刺激的吕凤痴,在19岁时进入苏州武备学堂学了一段时间武术、射击,准备投笔从戎。

1905年,科举被废除了,有绘画基础的吕凤痴又考取了公立宁属师范学堂,学习美术。

第二年,吕敏生得了一场病,来势汹汹,很快就撒手人寰。

办完父亲丧事的吕凤痴,在这一年报考了南京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他从丹阳前往南京,还有一个原因。

吕敏生得病时,有个媒婆上门,说“冲喜”可以清除病灾,吕敏生竟然信了,安排吕凤痴与从未谋面的韩氏小姐拜堂成婚。

新婚之夜,原本就极不乐意的吕凤痴,发现韩小姐竟有些痴痴呆呆的,一时惊呆了,独坐洞房桌前,一夜发呆。

报考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让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给自己刻了一枚章——“江南凤”,

“凤子”,是他的号。

从此,他开始了办40年的学,教50年的书,画60年的画的人生。

01

吕凤子报考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校长李瑞清是位很了不起的人,认为要救国,先要办新学,重点是办好师范。

考试那日,注重仪表的吕凤子穿戴整齐,头戴瓜皮小帽,拖着一根油光水滑的长辫子。

虽然那天吕凤子考场发挥正常,但几个主考的先生看不惯,觉得他是个油腻的公子哥儿,担心其人品行不端,斟来酌去,最后在卷子上写了“阔少”两个字,不录取他。

得到消息的吕凤子很着急,这时一位丹阳文化界的老前辈姜证禅来南京办事,他和李瑞清熟识,听到这件事,专程带着吕凤子来见李瑞清,姜证禅坦诚地说:“李校长,凤子是个外圆内方的好孩子,不可有眼不识 '凤雏’啊!”

于是,李端清找来吕凤子的考卷,细读之后,啧啧称赞:“没一点齐梁浮艳之气,颇具汉魏刚健风骨,真有出山虎的气概,我很久没读到这样的好文章了!”

他又考问吕凤子一番,击案笑道:“此人可造!”

吕凤子被录取了,成为该校图画手工科第一届学员。

因为吕凤子超强的艺术悟性,李端清收为入室弟子,同时被收的徒弟还有张大千,李端清传授他俩书法、传统绘画技艺。

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的李瑞清,也是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发现了吕凤子这个人才后,屡屡夸奖:“后生可畏,前途无量!”

1909年,吕凤子毕业,次年留校在两江附中任教。

吕凤子不负老师厚望,从1910年起,先后被扬州师范学堂、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聘为美术教师,31岁时就升任教授。

02

吕凤子的母亲李氏老夫人,40岁才开始读书,深知女子读书之难。

1912年,她在吕凤子回丹阳的时候,对他说:“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你应该回家办一所女子学校,向她们传授学问与技艺,让她们将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吕凤子遵从母命,筹备建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这时,吕凤子收到孙中山先生发来的一份电报,邀他赴沪见面。

原来,吕凤子的父亲吕敏生在上海开钱庄时,曾捐给同盟会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款。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来到上海,答谢捐赠者,得知吕敏生已经去世,特别邀请其子吕凤子赴沪,想给他在政府中安排一个职务。

孙中山的本意是以此报答吕家当年捐巨款资助革命之恩,但吕凤子婉拒了:“多谢孙先生盛情,我乃一介书生,志向不在官场。所办正则女校刚刚起步,一时难以分身。”

他匆匆赶回丹阳,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有变卖了丹阳、金坛的田产,在县城中心白云街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女校——正则女子职业学校。

校舍三间,分设小学和妇女补习班两大部分。提倡职业教育,传授绘画、刺绣、养蚕等技艺。吕凤子任名誉校长,韩笔海任教务主任。学校向全国招生,报名者踊跃。

吕凤子认为,办女子学校,就是解放妇女。解放妇女,就是解放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他写词并谱曲《正则校歌》:

“唯生无尽兮,爰无涯。璀灿如华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茁其芽。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如秋月,华美呀!”

“生无尽,爱无涯”,他以“正则”为校训,为了“爱和美”的教育理想,他要求教师要成为美的表现者,要在美的境界中发现道德境界,在艺术制作中完成人生制作。

有个叫张云的女孩子,家里很穷,不能继续上学了,吕凤子了解情况后,减免了她的学费,还送给她很多生活用品。从此,张云专心学习蚕桑专业,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能手”。(她就是后来担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的管文蔚的夫人,朱竹雯女士)

正则女校是开设刺绣班的。1921年,吕凤子开始尝试采用西洋画原理,结合传统刺绣技法,亲自以线代色,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用针线为材料的作品《风景》。

吕凤子创造的这一种新的绣法,被命名为“正则绣”,俗称“乱针绣”。

一位叫杨守玉的女学生对“正则绣”情有独钟,格外痴迷,在凤先生的指导下,创作了数幅优秀的作品,深得吕凤子的赞赏。

后来,学校增设高级绘绣科,聘杨守玉为主任,编写出版专著《正则绣》。

另一位女教师陶骥,为了追随吕凤子,为正则事业服务,用家中备用嫁妆费数千元,在正则建了一座楼房,捐给学校,吕凤子命名为“吟籁楼”。

1925年,正则女校改名为“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

数年之后,正则从女校开始办起,然后到小学、普通师范科、体育师范科、绘绣科、蚕桑科、艺术专修科,形成了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成为从幼儿园一直办到大专艺术科的学校。

在当时的中国,也仅此一家,成为民国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吕凤子 临江仙 1926年

03

1927年,吕凤子任职“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国画组主任、教授。

这一年徐悲鸿从巴黎留学回国,吕凤子推荐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艺术系分中国画、西洋画两个组。国画组由吕凤子及其大弟子张书旗和江采白、陈之佛、蒋兆和授课,西画组由徐悲鸿、潘玉良执掌教鞭。

西洋画组不少学生选修吕凤子的课程,给了徐悲鸿一个启迪:“我的中国画水平不及西洋画,何不趁与凤子先生同事的机会,向他学习水墨画和书法,以求绘画艺术的全面发展。”因此每逢下课,徐悲鸿就请吕凤子讲授中国画的精髓与技法,有时还挥毫泼墨作示范。

一天,徐悲鸿瞒着吕凤子,悄悄把他的《庐山云》寄往巴黎,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美术展。展出期间,十个国家的评委一致投票评定中国画《庐山云》为一等奖。“门生为老师当伯乐"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

1937年,日军逼近丹阳。

吕凤子坚持上完最后一课,他说:“不论到哪里,切不能坐当亡国奴,要参加抗日活动!”

丹阳沦陷,吕凤子的美术馆被炸成废墟。正则学校成了日军的司令部。

吕凤子带着部分师生和家属,花了四个月时间,颠沛流离的向四川撤退,途中经历了土兵抢劫,几乎陷入绝境。直到抵达汉口,才在亲友与抗日团体的救济下,到达重庆。

好容易安顿下来后,吕凤子以数十幅正则绣和《庐山云》、《拜石图》、《凤先生仕女画册》等名画办画展筹集办学经费。他亲自带领全校师生动手在璧山城内的天上宫扩建校舍。

在陈立夫、张澜等人的支持下,1938年初,“江苏省正则职业学校蜀校”于重庆璧山正式创建,简称“正则蜀校”。

吕凤子 肠断江南 1938年 南京博物院藏

1940年春季,同门师弟张大千远道专程来璧山看望他,谈到办学,张大千知道吕凤子缺乏资金,就劝吕凤子不要自找苦吃,还是卖画谋生,可糊口养家。吕凤子却说:“矢志办学,吾意决矣!”

张大千见他态度坚决,改口说:“小弟限于财力,爱莫能助,无钱可以出力啊!这样吧,我助你到成都举办个人画展。”

然后,他陪同吕凤子去成都。吕凤子一鸣惊人,筹款五六千元,一分钱未留,全部作了办学经费。

张大千感动地说:“吕凤子人品高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心办教育,为人师表。”

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中国政府为争取国际同盟军的支持,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三次连任美国总统之际,特邀吕凤子用中国画的笔墨和技巧为罗斯福画像。

吕凤子全心地投入这幅画。画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罗斯福见到画像后,大喜过望,专门写信致谢吕凤子,并回赠了两千美金稿费。吕凤子将此款全部用于文风桥畔的新校建设中。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但他的家中生活十分简朴,仅糊口而已。蜀校开办以来,经费自筹。学校只供教职员工饭费,没有薪金。师资不够,吕凤子的妹妹、儿子、女儿、女婿常到学校任教。他把家产、薪金、稿费等收入都倾注到学校的建设中去了。

这座学校建成后,依山傍水,教学环境优美,人行其间,如在画中,又有文风桥、文峰塔等景物装点,一时成了璧山风景胜地。

1945年,吕凤子璧山留影。

04

在重庆,吕凤子结识了王若飞的舅舅黄齐生,黄齐生由于参加革命受到迫害,逃出老家,从贵阳到重庆逃难。吕凤子却不怕牵连,聘请黄齐生为文史教授。

黄齐生常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与董必武、周恩来、郭沫若、王若飞、黄炎培、陶行知等接触,了解到许多南北抗战形势与民主团结运动的新信息、新思想,随时向吕凤子传达。

吕凤子不出学校,每当知道这些后十分兴奋。有一次,黄齐生对吕凤子说:“凤先生,延安是我国革命抗日司令部,宜有所慰问。”吕凤子很有同感,发动师生作书画数百幅,他本人也画了若干幅,转交给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由王若飞带到延安分送。

黄齐生1944年赴延安,把吕凤子的画转给毛泽东,还向毛泽东介绍吕凤子和他在重庆办学的情况,毛泽东不断点头说:“吕凤子先生精神可嘉,他的眼光已经投向了抗战胜利之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黄先生,你替我转达问候,我还要叶志熊(秘书)写一信谢吕先生。我们这里开展大生产劳动,丰衣足食,而精神食粮正当需要之时。”

1946年3月12日,当黄齐生返回重庆时,毛泽东又拿出一条延安毛毯,请他转交给吕凤子。

在重庆的岁月,吕凤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流亡图》《敌机又来矣》《纤夫》《逃难》《思归》《庆胜利》《伤怀》《先生归矣》、《翁早归来也》等。

他最知名的代表作《四阿罗汉》也作于璧山,这幅画画三次公展,观众10万余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凤体”书法,也最终定型于璧山。

学校迁回江苏丹阳时,他将223间校舍及其他全部校产无偿捐赠给璧山,临走时,还将全部门窗、桌凳油漆一新。

回到丹阳后,吕宅和学校经过战乱,满目疮痍,一片狼藉。他又拿出全部精力,准备在废墟上重建正则学校。

然后,1947年内战全面爆发,饱受战争之苦的吕凤子甚为忧虑,原本巴望悉心办学的理想又一次成了泡影。

1949年春,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张大千、陈立夫等都劝吕凤子带全家到台湾。

吕凤子决定不去台湾。

1949年4月23日晚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进入丹阳县城,进步师生和各界人民夹道欢迎。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以礼待人。

一天,陈毅同志来到正则学校,和吕凤子做了交谈:“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全国解放后,没有教育可不行,没有人才也不行。您放心大胆地干吧!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军管会的同志!”

一下子,吕凤子定心了。

吕凤子的次子吕去病也参军了,四儿子吕去癖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系毕业后,随即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两个儿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了非常大的贡献。

1951年,65岁的吕凤子决定将正则学校无偿交给政府继续办学。第二年,苏南行政公署决定将私立正则学校改为公立苏南丹阳艺术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初中艺术师资。任命吕去疾为校长。

在庆祝丹阳艺术师范学校成立时,吕凤子说:“我愿已偿,我责已尽,可以不再问校事,专做绘画研究和制作工作了。我想,生的意义便是不息地劳动,不断地创作。

随后,他出任了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被选为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兼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作《苏州园内新游人》《毛主席像》《鲁迅像》《马克思像》一系列的画作。

有一次在苏州写生,他看到一群筑路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便跟他们攀谈起来。一位老人笑着说:“能为新中国建设出力,吃苦也是甜的,心里乐呵着呢!”回到学校,他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画出了著名的《老王笑》。

他看到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社会,而今逐步成为现实,感到由衷高兴,刻制了“而今乃得生之乐”,“老子犹龙”两枚印章,作画时钤在画上,并说:“这快乐是忘我无私的共产党给我的,是毛主席给我的。我又怎能不谢他呢?我感谢他,我爱他,等于我爱太阳。我爱太阳,我将画太阳,画人民爱戴的太阳,画太阳的光,画太阳的热,无休地画到手僵,笔直!”

吕凤子晚年所有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参加江苏省国画院的筹建工作,任筹委会主任委员。他编撰的《中国画法研究》一书,将数千年中国画的基本原理、特征、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剖析,是一部美术理论著作,为新时期“江苏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9年10月1日,吕凤子已生命垂危,还要求家人将他扶起,画苍松三幅,其中一幅《寿毛主席》,向国庆献礼,这是他不幸长逝前的绝笔之作。12月20日, 吕凤子在苏州病故,长眠于苏州灵岩山公墓。

他办了40年的学,教了50年的书,画了60年的画,

他真正做到了“爱无涯、美无极”,留下了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今年12月21日,为纪念吕凤子办学110周年,庆祝镇江高专组建30周年,学校特邀全国政协常委、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教授为凤先生塑像,吕凤子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百年名校镇江高专正则楼隆重举行。

镇江人会永远纪念这位“凤先生”。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镇江的秋天,请慢一些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