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前俄罗斯海军发展简史(转载)

 fairyfail 2022-12-25 发布于天津

要写俄罗斯海军,不得不先交待一下他们的老祖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的故乡是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地区,即东欧大平原的西南部。后来他们不断向周围扩展,西达易北河,东至顿河、伏尔加河上游,北抵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约在公元1世纪,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在欧洲民族大迁徙期间,东西斯拉夫人大批南移,进入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并同化了当地居民。约至6、7世纪,又形成南方斯拉夫人。这样,整个斯拉夫民族便分为三大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和保加利亚人。后来由于马扎尔人向西进入匈牙利平原,他们好似一个楔子一样把南方斯拉夫人和北部的东、西斯拉夫人分隔开来,因而有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文章图片1

巴杨号装甲巡洋舰


公元8、9世纪之交,东斯拉夫人渐渐形成两大部落联盟中心,即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和南方的基辅。 公元862年,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占领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的经济与文化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留里克死后,其亲属奥列格(879—912年在位)率兵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圣彼得堡和斯摩棱斯克之间伊尔门湖)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

911年,乌克兰大公奥列格率2000艘战船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订立和约,缴纳96万格里夫纳贡银,并使罗斯商人获得免缴贸易税的权利。其后,他的继任者伊格尔公(912-945年在位)远征过拜占庭(941年,出动号称数千艘船只,不过遭到对方神秘武器“希腊火”的打击,无功而返;944年,再次远征,拜占庭主动订立和约)。在斯维雅托斯拉夫(969—972年在位)统治时期,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先后征服伏尔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打通了通往东方的道路,后又联合拜占庭,打败保加利亚(两次远征:967年,969-971年),将领土扩张至多瑙河口。弗拉基米尔( 980—1015年在位)继位后又兼并了加利支(西乌克兰)。

1043年,罗斯船队再次大规模远征拜占庭,又一次遭到对方“希腊火”打击,战船400艘(载兵2万人)损失过半,人员被俘6000,不过包围了追击的拜军24艘战船并俘获5艘。1054年开始,罗斯分裂为若干小国,各据一方,彼此混战达几十年。12 世纪 30 年代,基辅罗斯彻底解体,分裂为许多独立公国,其中大的公国就有 13 个,并逐渐形成东北罗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等)、西北罗斯(圣彼得堡和斯摩棱斯克之间伊尔门湖沼泽地带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等)和西南罗斯(加利奇一沃伦公国等)三个地域中心。

最初这些公国还在名义上承认基辅大公为宗主,后来完全独立,基辅国家彻底解体。13世纪时,各公国之间不断混战,时有分合,无力抵御外敌。期间,他们也不断对外扩张,寻找出海口,其中的诺夫哥罗德公国于1187年占领了瑞典的当时较大城市西格童和芬兰南部一些城市。然而,尽管它是一个濒海国家,但未设立舰队,海战主要靠一些武装了的单桅帆船及一些帆桨船。1236 年蒙古军越过乌拉尔山,灭保加尔汗国,1237 年进入东北罗斯,先后攻占梁赞(里亚赞)、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以北不远)、特维尔(莫斯科西北)、莫斯科等城。1239 年蒙古军南下,1240 年涂炭基辅,1241 年又灭掉加利奇一沃伦公国(西乌克兰),然后转战波兰、捷克、匈牙利,1242 年退回南俄草原。1243 年,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1243--1502 年),因为这里原系钦察人(波洛伏齐人)居地。拔都西征,侵占了除沼泽地带的诺夫哥罗德以外的罗斯各国,但诺夫哥罗德也不得不马上向金帐汗称臣纳贡。

注:金帐汗国(1219年-1502年),又名钦察汗国,是蒙古帝国西北面的汗国,位于今天俄罗斯咸海和里海北部,占有东欧和中欧地区,由术赤及其儿子拔都及他的后人管理。

注:俄罗斯(россия)在15世纪中叶以前称罗斯(русь),俄文里这两个词出现先后不同,中文里都译为俄罗斯。自清朝康熙时代开始与俄国打交道时即有这一译法,当时称“斡罗斯”。这是从蒙古读音转译过来的,因蒙古人统治罗斯时,军队中有罗斯人,蒙语没有P(r)读音,因此把русь前面加元音o,读成oros,即“斡罗斯”。关于罗斯一词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般学者认为,它原指北欧的诺曼人,东斯拉夫人称他们为瓦良格人(意为商人,因他们从事海上经商和掠夺),芬兰人则称他们为鲁茨人(芬语Ruotsi其意为北方人),由Rouotsi演变为Russ,即罗斯。9世纪时,这些北方人南下征服东斯拉夫人,所以东斯拉夫人也就称为罗斯人了。前苏联学者认为,罗斯一名来自第聂伯河中游的露斯(рось)河,是斯拉夫部落波梁人(Поляне)的居住地,这里的居民被称为罗斯人。

12世纪末,瑞典已征服芬兰部落,占领了芬兰海。1240年7月,瑞典舰队从芬兰海侵入涅瓦河,诺夫哥罗德王公大败瑞军于涅瓦河口。同年,立窝尼亚骑士团(又叫日耳曼骑士团)也侵入罗斯,占领普斯科夫,1242年4月,诺夫哥罗德王公在楚得湖大败骑士团。

莫斯科城奠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在蒙古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偏安一隅,又得交通和商业之利,逐渐强盛起来,成为东北罗斯的中心和反抗蒙古统治的中流砥柱。经过不断努力,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80年结束了蒙古人对俄长达240年的统治。其后,他的子孙先后吞并了特维尔公国、普斯科夫共和国(俄罗斯-爱沙尼亚边境)、里亚赞(梁赞)公国,1514年从立陶宛手中收复斯摩棱斯克。至此,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注: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南岸,处在普鲁士和立沃尼亚之间。13世纪初,骑士团占领立窝尼亚时,立陶宛人尚未建立国家。至13世纪中,立陶宛形成早期封建国家,同时展开了反对立窝尼亚骑士团的斗争,并不断向处于分裂状态的罗斯扩张。1341年,立陶宛已兼并西北罗斯的波洛茨克、维帖布斯克、明斯克、图罗夫等地,成为东欧强国。不过,立陶宛对罗斯的扩张方式,与立沃尼亚骑士团和鞑靼蒙古的军事征服不同,它是通过和平的、联姻的方式进行。罗斯王公为了避免鞑靼蒙古和立窝尼亚骑士团的侵略,也愿意接受立陶宛大公的统治。1350年,特维尔王公为了同莫斯科争雄,主动与立陶宛结盟。1356年,立陶宛占领斯摩棱斯克。1361年,立陶宛兼并了包括基辅在内的第聂伯河流域。金帐汗国统治的一部分西南罗斯和东北罗斯的一小部分落入立陶宛之手。与此同时,波兰国王卡西米尔(1333—1370年)派军占领了西南罗斯的加利奇、弗拉基米尔(沃伦)和利沃夫等城。为了共同对K日耳曼骑士团,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决定联合。1385年,波兰女王雅德维嫁给立陶宛大公雅盖洛,由雅盖洛任波兰国王,雅盖洛改信天主教,并在立陶宛大公国境内推行天主教。1410年7月,两国联军在格伦瓦尔德附近彻底打败条顿骑士团。从此,骑士团逐渐衰落。
1547年伊凡四世举行加冕仪式,自封沙皇(音译自罗马皇帝的头衔“恺撒Caesar”),表明自己要象罗马皇帝那样地行使权力。伊凡性格狂暴、手段狠毒,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恐怖伊凡”。其在位时,向南并吞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使其国家又有了第二个出海口-阿斯特拉罕,尽管只是开往波斯北部,接着又相继吞并了伏尔加河以东的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人的地区。1581年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队伍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亚洲西伯利亚扩张。

在1558-1583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丧失了涅瓦河口、芬兰湾南岸及纳尔瓦、亚姆、伊凡哥罗德登重要城市,失去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海军舰队。期间,伊凡雷帝1570年准备在沃洛格达建造20艘军舰,然后派往白海与波罗的海,可惜由于经济条件不成熟,未能实现。在其后的近一个世纪中,一直在为重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努力。

注:立窝尼亚即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所在地,里加、列维尔(塔林)等海港是当时东西欧贸易往来的枢纽。16世纪上半期仍属骑士团统治,但处于割据状态。1560年,俄军进攻立窝尼亚,击溃了骑士团。俄军的胜利,引起波兰、立陶宛、丹麦、瑞典的不安,并先后出兵立窝尼亚。1561年,瑞典占领了列维尔和爱沙尼亚北部,同年底,波兰、立陶宛占领立沃尼亚南部。伊凡决定与瑞典、丹麦言和,集中力量打击立陶宛。1564年,俄军在波洛茨克附近惨败,被迫停止进攻。1569年,波兰、立陶宛签订卢布林和约,两国合并,并联合瑞典、克里米亚汗和奥斯曼帝国,从北南两个方向夹击俄国。1571年,克里米亚汗率军一度攻入莫斯科。1582年,俄国被迫同波兰-立陶宛签订十年停战协定,放弃立窝尼亚,维持原有边界。1583年8月,俄国与瑞典签订停战协定,不仅没有得到纳尔瓦,而且把雅姆、科波里耶、伊凡城划归瑞典,俄国只留下芬兰湾岸边涅瓦河口一块不大的地方。 立沃尼亚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告终,波罗的海出海口没有打通。伊凡四世火冒三丈,一气之下用手杖击毙太子。

在俄国南部,生活在扎波罗热与顿河的哥萨克从1575至1637年先后对当时土耳其的黑海沿岸与亚速海沿岸进行袭扰,期间曾攻克过卡法(今费奥多西亚)、锡诺普、特拉布松、亚速。不过,俄国在北方海域探索倒是取得一定成绩。1648年,杰日涅夫率领6艘船第一次绕过亚洲东端,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此外,不断派兵向西伯利亚全境推进,1639年发展到西伯利亚东部的鄂霍茨克海岸,开始进犯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其南下势头受阻,转而北上。到十七世纪末时,沙俄已基本上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 总体来说,17世纪末的俄国基本属于内陆国,当时唯一的真正的港口就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城市于1584年建造),当时的沙皇及他的继任者一直在为出海口而四处作战

1701-1721北方战争使俄国获得了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因格里亚、库尔兰的一部分和包括维堡在内的芬兰东部,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了洞开的门户。战争开始时,强大的瑞典海军拥有战列舰42艘、巡洋舰12艘,而俄军此时还没有常设舰队。1701年6月,7艘瑞典军舰准备袭击阿尔汉格尔斯克,然而被当地人引入海岸炮垒,搁浅2艘。做为海上交战的第一次胜利(尽管不是击沉或者俘获),彼得显得还是很高兴,他在给阿普拉克辛的信中写道:“奇迹发生了。”1702年10月11日(新历10月22日),在帆桨船队配合下,俄军经过40多天激战,夺取了诺特堡(奥列舍克)。彼得一世写道:“这样,被敌人不公正夺去90年的要塞又回到祖国怀抱……的确,这个核桃是很硬的,但上帝保佑,它还是被幸运地咬开了。”以后,该城改名为施吕瑟尔堡(意即钥匙城)。同年5月6日(5.17),俄军一支30艘战船组成的区舰队,经过激烈接舷战,打败了瑞军一支小分队(尖底帆船与双桅帆船各一艘)并俘获敌船,成为俄波罗的海舰队诞生以来第一次胜利,所有参战者均获得金质或银质奖章,上面铸着:“破天荒的事情发生了。”俄国在进入芬兰湾东岸后,于1703年5月16日(5.27)在兔子岛为彼得保罗要塞奠基,它成为彼得堡的前身,这天也成为了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的奠基日。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彼得堡,从此彼得堡逐渐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彼得被授予皇帝的称号,俄罗斯也开始称为帝国。不久,俄军着手建立正规的海军舰队。

1703年2月,在奥洛涅茨开始建造巡洋舰7艘、帆桨快船7素艘、帆桨船32艘;上述舰船于次年秋天建成并调往彼得堡。由于考虑到通过拉多加湖和涅瓦河的困难,促使俄国政F决定在彼得堡就地造船。1704年11月5日(11.16),在涅瓦河左岸动工修建海军造船厂,第二年已开始建造舰船,主要是帆桨快船,还有一些装备24-32门炮的巡洋舰;1709年,开始建造第一批战列舰,其中火力最强的是拥有100门炮的“彼得一世”号。在造舰同时,也开始了指挥官的培训。1701年,在莫斯科创办了航海学校,1715年又在彼得堡创办了海军学院。为了更好地保卫彼得堡,1703年冬季,俄军在科特林岛附近浅滩构筑炮台并在岛上建起炮垒,这座新要塞被称为喀琅施塔得,最终于1723年建设成为海军基地。此外,1705.11建立了海军陆战队;1708年,阿普拉克辛被授予海军元帅称号,成为俄海军历史上第一位元帅。1710年俄军开始采用圣安德鲁十字勋章的红色、白色、蓝色的三种海军军旗。

文章图片2

俄海军早期军舰

在随后的战争进程中,俄军在1704年8月9日(8.20)占领纳尔瓦,获得了在波罗的海上的重要港口和要塞,从西南保证了彼得堡的安全。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后,瑞典陆军主力被歼,使战争进程发生了根本转折,军事行动完全转到了波罗的海沿岸。1710.3.16-6.13(4.2-6.24),俄军经过近3个月作战并在海军250艘舰船支援下,最终占领维堡。1714年7月26-27日(8.6-8.7)的汉古特(汉科角)海战奠定了俄国海上的胜利,俄海军用100艘单层甲板木船打败了瑞典海军的7艘战船,付出的代价是损伤40艘。这是俄国正规舰队的第一次胜利,这场海战使俄军夺得了制海权。1719年5月23日(6.3)的厄塞尔岛海战,成为俄国战船舰队的首次胜利。此战中,俄军出动战列舰6艘和帆桨战船支队打败了瑞军一支船队(拥有战列舰、巡洋舰和两桅帆船各一艘)并俘获全部。1720年7月27日(8.7),俄海军近海舰队(43艘单层甲板木船)将一支瑞典海军分舰队(战列舰4、快速帆船6、其他船若干)引至波的尼亚湾南部奥兰群岛Aland(今阿赫维南马群岛Ahvenanmaa )南部的格伦加姆岛,并进而引至浅水区域,经过激战,俘获瑞军4艘快速帆船,战沉木船2艘。21年的北方战争使俄国获取出海口的夙愿得以实现,正如彼得一世感叹道:“所有学科的学生7年毕业,但我们的学校却用了3倍的时间,然而上帝保佑,终以最佳的成绩结业了。”

在南方,1687、1689、1695-1696年彼得大帝三次远征亚速,在第三次远征中,1695年建立的亚速海舰队(有战列舰2、纵火船4、大桡战船23等)协助陆军部队经过50天作战,于1696年7月19日(7.29)攻克了亚速要塞。战后不久,1696年10月20日(10.30)俄罗斯海军正式成立,1698年在塔甘罗格为亚速海舰队建立了海军基地,1699年舰队有战舰12和4艘大桡木船。从1695-1710年,共建造舰船58艘,在1710-1711年进军普鲁特河失败后,俄被迫在1711年签订了普鲁特和约,彼得放弃了其先前所占领的南方领土,割让亚速省并承担拆除在南方所有要塞的义务,而这支早期的黑海舰队就这样结束了。

1718年起海军委员会成为海军最高指挥机关,阿普拉克辛被任命为委员会主席。1720年,颁布了《海军条令》,在前言中,彼得一世写道“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的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这个条令的基本内容在俄海军中一直沿用到克里米亚战争。北方战争结束后,俄国开始成为海上强国,经过发展,1725年,波罗的海舰队拥有战舰32艘、巡洋舰16艘、双桅横帆船8艘、大桡战船85艘等,官兵25000人。

文章图片3

俄海军战舰

随后在1733-1743年,俄国组织了北方大考察,主要任务是测量伯朝拉河口至连接北海与太平洋的海峡之间的北冰洋海岸,查明是否能从阿夕阳沿北方海路驶入太平洋,寻求通往日本的道路,抵达美洲西北岸并堪察千岛群岛。共组织了五支考察队,分别由阿尔汉格尔斯克、普斯托捷尔斯克、图鲁汉斯克、雅库次克与鄂霍次克启航,其中一支领队B. И.白令发现了亚洲大陆与美洲大陆的分界线-即今天的白令海峡。

在1735-1738年的与土耳其战争中,黑海舰队再次组成,当时组建了顿河与第聂伯河区舰队,实力大约有大平底船13、小平底船9、大桡木船92、小木船1000多。尽管在战争中表现较佳,先后攻占亚速和奥恰科夫,可是由于陆军的失利,被迫签署贝尔格莱德条约,俄国只保有亚速但不在该地和黑海保持军舰,这支舰队就此寿终正寝。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俄海军主要参与了运送部队与装备,封锁普鲁士波罗的海沿岸,夺占沿海港口等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在协同陆军夺取敌沿海要塞与据点方面经验。在战争过程中,先后占领柯尼斯堡、科尔堡以及整个东普鲁士。

1770.6.24-6.26(7.6-7.7)的切斯马(切什梅)海战使土耳其海军遭到了自1571年勒潘多海战以来海军的最大一次败仗,这是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首次亮相。俄海军以损失1艘战列舰的代价,击毁或烧毁土军战列舰15艘、巡洋舰6艘、小型帆桨船50艘,俘获战列舰1艘、大桡战船5艘,夺取了爱琴海的制海权。俄海军参战舰船有战列舰9艘、巡洋舰3艘、攻击舰1艘、辅助船4艘,装备火炮818门;土军拥有战列舰16艘、巡洋舰4、小船50余艘,装备火炮1430门。在战争过程中,俄国加紧组建亚速海区舰队,它成为黑海舰队的前身。1773年春,以区舰队为基础组建了黑海分舰队,此时拥有战列舰9艘、巡洋舰6艘和近15艘小船。1774对土战争结束使俄罗斯得到了金本小堡、亚速、塔甘罗格和刻赤,获得了对克里木的保护权,最重要的是保有一支可自由进入黑海的舰队的权利,彼得大帝想在南方获得出海口的愿望终于由他的继任者实现。不过,俄国似乎还不满足,毕竟此时黑海北岸的要塞奥恰科夫、阿纳帕等还由土耳其控制。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先后派出34艘舰船远征希腊群岛,战斗损失1艘、遭风暴损失6艘、因损伤报废6艘,战死和病死4848人,占远征部队总数38%,击沉土军商船194艘。俄海军在远征行动中,采取了如下战术:进行高度积极、果敢与目的性明确行动;力求从行进间攻击敌人,对敌舰实施最强有力突击;在最短距离上有效使用火炮;由速度快装备精良的巡洋舰组成战术预备队。战争随后几年,俄国又并吞了克里米亚,1783年4月8日(4.19),沙皇叶卡特琳纳二世向世界宣布“克里米亚半岛、塔曼半岛以及库班已全部纳入大俄罗斯帝国版图之内。”

文章图片4

俄海军巡航舰

为了加快黑海舰队的建立,1778年在距离第聂伯河河口30公里处开辟了俄国南方第一个造船基地-赫尔松城,次年5月,开始动工建造装备66门炮的“叶卡特琳纳光荣”号战列舰,该舰于1783年9月下水。1783年5月2日(5.13),黑海舰队正式成立,6月3日(6.14),在阿赫季阿尔湾建立新的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源于希腊语,意为雄伟的城市),1784.2.10(2.21)正式命名。1785年,批准了舰队第一个编制表,应该拥有战列舰12、巡洋舰20、炮舰5、运输船与辅助船18。经过短短两年发展,1787年拥有战列舰6、巡洋舰12、炮舰3、其他船28。

1786年,俄国政F正式宣布,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的其他岛屿并入其版图,当时这些地方俄称之为俄罗斯美洲。1799年,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俄美公司。不过沙皇的战略眼光不够,1867.3.18(3.30)将这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地”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1787年8月,俄土再次爆发战争。当时土海军在黑海拥有战列舰19、巡洋舰16、炮舰5;俄年轻的黑海舰队(成立仅5年)只有战列舰5、巡洋舰19、炮舰1、辅助船12,正在建造8艘战列舰。奉命向瓦尔纳方向搜索敌舰的俄海军分舰队遭遇狂风,损失巡洋舰1,被俘战列舰1,其余舰船破损严重。第二年,双方海上交战频频。5.26(6.6),俄军1艘单桅帆船面对11艘土耳其大桡战船不畏强敌,英雄奋战,最后炸毁自己战船于4艘敌船同归于尽。为了纪念这位英勇船长,在以后的俄海军以及苏联海军先后都有军舰命名为“萨肯船长”号。6.17-6.18(6.28-6.29)第聂伯河河口海战又一次重创土耳其海军,击沉战船12(战列舰5、巡洋舰2、辅助船5)并俘获战列舰1艘。由于海战的胜利,俄陆军在1788.12.17(12.28)顺利攻占奥恰科夫。1789.7,舰队第二个造船基地-尼古拉耶夫开始奠基,9.14(9.25)开始建设港口城市敖德萨。1790.8.28-8.29(9.8-9.9)坚得拉战役,土海军损失2艘战列舰和3艘小船。12月,在多瑙河区舰队支援下,俄军攻克要塞-伊茲密尔。战争于1791年结束,根据雅西和约,从德涅斯特河至新罗西斯克的黑海沿岸划归俄国。

在战争中,俄海军功劳不小,在被其称为卓越海军统帅的乌沙科夫指挥下,采用了新战术(主要是发扬火力与实施机动相结合,集中攻击敌方旗舰,包抄敌前导舰船,留有预备队以便在决定作用方向实施集中突击,争取战术突然性,不间断的作战指挥等),从而打败了实力强大的土海军。他们总的成就使的确令人佩服的。尽管在数量上一贯不如敌人,但仍能在每一次海战中占上风,并以仍然保持良好状态的舰队和在得力指挥下结束了战争。

1788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英、荷兰、普鲁士三国支持下,要求俄国归还1721和1743年割去的领土,在遭到拒绝后,于同年7月2日发动进攻,开始了又一次俄瑞战争。经过2年多较量,最终于1790年8月14日(8.25)双方签订《韦雷尔和约》,规定双方保持战前边界而告终。战争期间,除了陆上作战外,海上交战也颇有波澜。1788.7.6(7.17)戈格兰岛海战,俄海军与瑞典海军打成平手,双方各被俘获1艘战列舰,但使瑞军放弃了在芬兰湾南岸的登陆计划,打退了对方对圣彼得堡有计划的进攻。俄海军出动战列舰17、巡洋舰8、攻击舰2、辅助船5;瑞军拥有战列舰16、巡洋舰12。随后俄军不断扩充与调整力量,当1789年来临时,波罗的海舰队拥有战列舰35、巡洋舰10、攻击舰2、桨船163;当面瑞典海军有战列舰21、巡洋舰12、辅助船与桨船150;俄海军已摆脱了战争初期兵力上的劣势。1789.8.13(8.24)第一次罗琴萨尔姆海战,俄军桨船区舰队(86艘舰船-巡洋舰2、攻击舰2、三桡桨战船13、小艇7、大型木船6、大桡战船22、炮舰34)打败了瑞典一支由战船62和运输船24组成的舰队,击沉或俘获对方炮舰4、炮艇4、运输船等18,损失船2。1790.5.2(5.13)雷维尔海战,1790.6.22(7.3)维堡战役成为瑞典海军最大灾难之一,损失战列舰8、巡洋舰3、其他船54及被俘5000。随后,一支由140艘战船(火炮1412门、水兵1.85万人)组成的俄军舰队于6月28日(7.9)袭击撤出维堡湾的瑞典舰队(驻泊在罗琴萨尔姆,大小艇船196艘,拥有火炮1124门、水兵1.4万人),由于遭到对方炮火猛烈抗击,未能奏效。第二天,瑞军反攻,俄舰队陷入混乱, 遭到毁灭性打击,损失舰船64,人员7369;而瑞军损失仅有4艘船和300人。此战使俄军以前胜利影响化为乌有,促使女皇叶卡特琳纳同意媾和,双方疆界均恢复到战前状态。

1798年9月,参加反法统盟的俄海军分舰队(战列舰6、巡洋舰7、两桅帆船3,海军陆战队1700人)与土耳其分舰队(战列舰4、巡洋舰10、炮舰14)会合后,统一由乌沙科夫(时任海军中将)指挥开进地中海,开始攻打爱奥尼亚群岛。在3个月中,占领了除科孚岛外所有岛屿。法军在科孚岛共有3700人,海军有战列舰1、巡洋舰1和一些小船。俄军一开始采取围困战术,待分舰队主力到达及援军到达后(战列舰2,各装备火炮74门),于1799年2月18日(3.1)开始总攻,经过2天战斗,法军宣布投降,俄军俘敌2931人,缴获战列舰1、巡洋舰1、小船14、各种火炮636等。乌沙科夫因功升为海军上将。
1802年俄成立了海军部,1803.7.26,俄小型巡洋舰“希望”、“涅瓦”由喀琅施塔得启航,进行了其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历经3年零12天。

1807年1月,俄海军第三次进入地中海,分舰队由谢尼亚文海军中将指挥,拥有战列舰10、巡洋舰3、辅助船4。5.10-5.11(5.22-5.23)的达达尼尔海战,击毁土军战列舰3;而在6月19日(7.1)的阿索斯海战中,面对土军编队(战列舰10、巡洋舰5、小型巡洋舰3、辅助船2,装备火炮1196门),实力相对较弱的俄海军舰队(战列舰10、巡洋舰1,装备火炮754门)采用了新的战术:集中打击敌方旗舰,两艘为一队,并从一舷攻击敌舰。经过一天激战,击沉土军战列舰3、巡洋舰4,从而获得爱琴海制海权,不久在8月份,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俄国于1808-1809 年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在1809.3.3-3.6(3.15-3.18)经过几天交战,攻占有守军1万人的奥兰群岛,俘虏瑞军2000余人,交火火炮32、炮舰8、船只138。1809.9.5(9.17)停战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夺得了原属瑞典的芬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而在1809-1812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又获得了沿多瑙河进行贸易航行和军舰自由航行到普鲁特河的权利,同时比萨拉比亚和摩尔达维亚一部分划归俄国。

1820年1月,小型巡洋舰“东方”号与“和平”号的指挥官别林斯高晋海军中校与拉扎列夫海军中尉发现了南极洲大陆。次年1月,在地图上标出了彼得一世岛和亚历山大一世岛。

1827.10.8(10.20)纳瓦里诺海战,土海军损失舰船60多艘,人员7000人;同盟国方面(英法俄)没有1艘被击沉,人员伤亡971人。在4小时的作战中,战列舰“亚速”号表现突出,在舰长拉扎列夫海军上校指挥下,该舰同时对5艘土舰作战,击沉对方巡洋舰3、轻型巡洋舰1,击毁战列舰1,并协助英国旗舰击沉土军战列舰一艘,自身受到重创,伤亡91人。为纪念“亚速”号,尼古拉沙皇下令黑海舰队必须永远保有一艘叫做“亚速纪念”号的军舰,同时该舰在俄国海军史上首次获得最高战斗奖励-乔治舰尾旗。
在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中,俄海军又涌现出一艘英雄军舰-“水星”号。1829.5.14(5.26),1艘双桅船“水星”号面对土耳其海军2艘战列舰的追击,顽强奋战,击坏了对方的帆缆,而自身损伤轻微,便在风力强劲时安然撤退。尼古拉沙皇非常高兴,命令自此以后,黑海舰队总要有一艘叫做“水星纪念”号的军舰,该舰因此获得乔治舰尾旗。舰长卡扎尔斯基海军大尉获得圣乔治勋章并在1831年升任海军上校。在这场战争中,俄黑海舰队分舰队(战列舰7、巡洋舰4、辅助船23)积极配合陆军,先后攻克阿纳帕、瓦尔纳等要塞,牢牢控制了制海权,最终土耳其再次战败并签订亚得里亚纳堡和约,俄国获得波季至巴统之间高加索沿岸和多瑙河河口及周围岛屿,享有在黑海、多瑙河与黑海两个海峡航行自由等(应该说这是其黑海舰队形势最好的时候,可惜只是昙花一现)。随后在俄伊战争俄国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大部。

1833.8,纳瓦里诺海战英雄拉扎列夫海军中将(1851年去世,时任海军上将)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在其任期内,在塞瓦斯托波尔修筑了几处暗炮台:康斯坦丁诺夫、米哈伊洛夫、亚历山德罗夫、尼古拉耶夫、帕夫洛夫,共计安置火炮364门;而且在1838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铁壳军舰“因克尔曼”。1853.11.18(11.30)的锡诺普海战成为帆船时代最后一场大海战,土海军损失舰船15(共出动巡洋舰7、小型巡航舰3、蒸汽船2、运输船4),成就了俄海军又一次光辉胜利;然而,恰是这一胜利,促使英法两国准备介入争端。

克里木战争爆发时,英国舰队拥有战列舰70、三桅炮舰63、汽船108;法国舰队拥有战列舰25、三桅炮舰48、汽船108。俄黑海舰队拥有战列舰21、三桅炮舰7、巡洋舰23、小船138等,其中在塞瓦斯托波尔拥有战列舰16、巡洋舰10等,在战争中黑海舰队不复存在。在1854.9.13-1855.8.29(1854.9.25-1855.9.8)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俄海军在9.11(9.23)凿沉5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以堵塞北湾入口(康斯坦丁诺夫炮台和亚利山德罗夫炮台之间)的航道;在1855.2.15(2.25),在尼古拉耶夫炮台和米哈伊洛夫炮台之间航道上,又沉掉战列舰3、巡洋舰2。经过11个月的激战,最终以俄军损失10.2万人失败告终,舰队损失战列舰14(又称12)、三桅炮舰4(又称2)、巡洋舰5、汽船5及其他船只82。然而俄海军最大的损失是三位杰出的海军将领(均是拉扎列夫的学生)-舰队参谋长海军中将科尔尼洛夫、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纳希莫夫、海军少将伊斯托明,战后他们三人的遗体与拉扎列夫一起安葬在城市的圣-弗拉基米尔大教堂,该教堂后更名为“四海军将领大教堂”,可惜在80几年后的又一次城市保卫战中完全毁于德军炮火。英法军队海军在战役中出动战列舰29、巡洋舰21,损失7.3万人。此外,俄军在亚速海损失军舰14,商船50。

在波罗的海,英法各派出一支分舰队,合计有战列舰20、巡洋舰32、其他船只50,俄海军此时在波罗的海共有舰船218艘(战列舰26、巡洋舰25、小汽船13等),编成3个总队,2个驻扎在喀琅施塔得,另一个驻斯维亚堡。战争中行动不多,主要是联军在1854.7.26-8.3(8.7-8.15)攻占博马尔宗德要塞和1855.8.6-8.11(8.18-8.23)袭击斯维亚堡要塞,但联军在波罗的海基本未达到目的。波罗的海舰队在1854年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水雷这种在当时研制的新式武器,当然英国海军也发明了一种用小艇扫雷的方法,它成了对付水雷战的开端。

在太平洋海域,英法分舰队(巡洋舰5、帆船1)进攻了仅有920人防守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巡洋舰1、帆船1,岸炮67)。1854.8.18(8.30),英法军开始登陆(2600余人,舰炮216门),但俄军很快进行反击,打退敌军。8.24(9.5),联军企图再次登陆,又遭失败,最后不得不取消攻占计划,损失450人。次年,鉴于对方优势兵力,俄区舰队被迫转移到尼古拉耶夫斯克,不过无一损失。
在北方海域,英法舰队凭借优势兵力,袭击了港口与村落,但根本目的-摧毁阿尔汉格尔斯克没有实现,下面这段话是对其行动最好评价,“……封锁海岸的联军分舰队却胡乱攻击俄罗斯人和拉普兰人的乡村,毁坏贫苦渔民少得可怜的财产。”

克里木战争以1856年3月18日签订的巴黎和约而告终:禁止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将摩尔达维亚南部划归土耳其,放弃对多瑙河各国保护,所有国家军舰都不得进入黑海,俄国只能在黑海拥有10艘小艇。俄国又一次丧失在黑海部署舰队的权利,这场战争宣告了海上装甲舰时代的即将到来。

文章图片5

俄“科尔尼洛夫” 号巡洋舰

19世纪中后期,俄海军开始在新舰种建造与探索上颇有建树:1861开始建造装甲舰“经验”号(装甲厚度115毫米),1864开始建造浅水重炮舰,1870年开始建造装甲巡洋舰,1877年在彼得堡下水了第一艘装有一个鱼雷发射管的“爆破”号雷击舰,同年又为波罗的海舰队装备了有5个鱼雷发射管的雷击巡洋舰“伊利英中尉”号。1898年,在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大功率破冰船“叶尔马克”号用于北极探险。
1861年,海军上将布塔科夫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摘编》,2年后又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新编》,成为俄海军装甲舰战术的先导者。这位上将还在1872-1876年在舰艇上安排了舰艇不沉性试验。其后,他的继承者马卡洛夫海军中将在1899-1904年陆续出版了《装甲舰与非装甲舰》、《没有风帆》。
1870俄宣布废除巴黎条约,又开始在黑海部署舰队,在1877.4-1878.3的俄土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战争爆发时,舰队拥有岸防装甲舰2、巡洋舰5、辅助船33,另租用了10艘蒸汽帆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土海军则有装甲舰13、巡洋舰15、辅助船30,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不过表面强大最后证明往往是靠不住的。战争中,俄海军使用了撑竿水雷(是一种置于杆上、外壳带有引信的炸药包,杆子紧系在快艇艇首,水雷靠撞击或通电起爆)、拖带水雷(靠快艇的惯性力量撞击敌舰)、自航水雷(即鱼雷)。1877年5月13日(5.25),用撑竿水雷击沉土军浅水重炮舰“谢尔菲”号,4月30日(5.12),首次使用鱼雷攻击敌舰;1878年1月14日(1.26),在巴统停泊场击沉土军“因奇巴赫”号蒸汽船,这是历史上首次用鱼雷击沉军舰。在3月于圣斯蒂凡诺的和约重,俄国得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土耳其的喀斯、巴统、阿达罕等地。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得到加强,而英、德、奥匈帝国的势力遭到排挤。在英、德、奥匈强烈要求下,1878 年7 月签订柏林条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帝国占领和管理;俄国占有比萨拉比亚以及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重要地带。英国同土耳其直接签订了条约,取得了地中海东部的重要战略基地塞浦路斯岛。 在战争中,年轻的海军上尉马卡洛夫开始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6

巴扬号巡洋舰

1881年,俄海军制定了20年新舰建造规划,其中安排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装甲舰16、巡洋舰13、炮舰11、雷击舰100、运输舰3;为黑海舰队建造装甲舰8、巡洋舰2、雷击舰19。当1895年总结时,建成装甲舰8、巡洋舰8、雷击舰31。同年秋天,又批准后七年规划,将建造舰队装甲舰5、一级巡洋舰7、雷击巡洋舰1、布雷舰2、通信巡洋舰1,到1903年计划全部完成。1898年俄海军排名世界第三,拥有战列舰20、海防舰22、装甲巡洋舰11、巡洋舰22、鱼雷炮艇9、驱逐舰5、鱼雷艇75等。
在这个世纪中,按照西方的说法,“俄国人的确显示了他们的技术革新的灵敏,而这种革新直到现在还成为其特色:在上一世纪中叶,帝国海军在布雷的发展曾冠于世界,而且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范例,首先是发明了榴弹,然后是发明了鱼雷,并用它们击沉了土耳其军舰。

可惜好景不长,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使太平洋舰队毁灭,损失战列舰6、巡洋舰7,其他舰艇33。开战时俄在远东地区有战列舰7、装甲巡洋舰4、防护巡洋舰7、驱逐舰25、鱼雷艇21、炮舰/艇7、辅助船4。在旅顺口战役中04.1.27-12.20(2.9-05.1.2),俄军损失5.5万余人(被俘2.4万余人),原驻旅顺海军舰船全部损失(战列舰7、装甲巡洋舰1、巡洋舰5、驱逐舰25、炮舰7、运输船3,另巡洋舰2艘做为教练舰停泊在大连),仅有5艘驱逐舰和几艘小艇在最后时刻逃到中国港口,另有战列舰1、巡洋舰2、驱逐舰4在1904.7.28(8.10)黄海海战时逃往上海、青岛、西贡被扣留;日军损失舰艇16艘,伤15艘。俄海军唯一战果较丰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舰队的海上破交活动,该分舰队共有巡洋舰5、鱼雷艇16。1904年6-7月,该分舰队出动以3艘巡洋舰为主编队自日本海南下,先后击沉日军商船14艘、击伤4艘、俘获日本和外籍商船各2艘,总计4.3万吨,日军约有1000多人葬身海底,而最严重的是损失了18门重型榴弹炮,增加了乃木集团军攻取旅顺要塞的难度。

文章图片7

参战的“苏沃洛夫” 号战列舰

同时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在05.5.14-5.15(5.27-5.28)的对马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拥有战列舰4、装甲舰8、巡洋舰8、驱逐舰10、辅助船8的强大舰队,损失战列舰4(被俘1)、装甲舰8(被俘3)、巡洋舰4(遇难1)、驱逐舰4(被俘1)、辅助船7(被俘2)。战争结果使俄海军损失波罗的海舰队与太平洋舰队,从世界排名第三位一下跌至第六位。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海军力量仅剩下黑海舰队(此时拥有装甲舰7、岸防装甲舰2、巡洋舰4、驱逐舰22、炮舰6、水雷艇9、蒸汽船2、运输船8)以及被扣留军舰和正在建造的5艘战列舰等。俄罗斯海军又一次回到了起点!

文章图片8

“俄罗斯” 号巡洋舰,可惜辉煌不再

感兴趣可以关注头条号不沉的战舰,下面的文章我会介绍沙俄海军的驱逐舰、防护巡洋舰、前无畏舰及无畏舰,苏联海军的驱逐舰、轻重巡洋舰等文章。前面已发布的文章有《沙俄海上犰狳:一战前俄罗斯帝国的装甲巡洋舰图鉴》。喜欢我的文章帮忙点个赞,您的“赞”是我创作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