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学者陈独秀那些令人唏嘘的往事

 兰州家长 2022-12-25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陈独秀像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府城内(属于怀宁县),1942年5月27日因病在四川江津去世。陈独秀为中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是现代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风云人物。在其跌宕起伏,坎坷曲折、颇具传奇的人生旅程中,高家姐妹与其结下不解之缘,演绎着一出令人唏嘘的情感恩怨。

文章图片2

安徽安庆——《天柱山》

一、少年得志,包办成婚

陈独秀2岁时,父亲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依靠祖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在家苦读《四书》《五经》等孔孟学说。1896年,17岁的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少年高中,前程似锦,安庆府不少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争着与他家联姻。那年,陈独秀过继给叔父陈衍庶。陈衍庶官阶四品,财富与地位皆非寻常人家可比。但他连娶三房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他欣赏侄子陈独秀的才华,将其收为嗣子,对其悉心教养,寄以厚望。过继后的第二年,陈衍庶便与陈独秀的母亲商量,与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晓岚定亲。高晓岚小名高大众,比陈独秀大3岁,眉清目秀,体态端庄,大方开朗,处事得体,不失为将门闺秀。

文章图片3

书香门第

1897年,陈独秀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后入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法文和造船,开始接触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与科学文化。当年8月,他奉母命回家与高晓岚拜堂成亲。双方门当户对,文武结亲,得到邑人的看好与祝福。1898年,陈独秀的第一个儿子陈延年出生了。1902年,陈独秀次子陈乔年出生了。高晓岚不识字,与娘家的信件往来由陈独秀代笔,而娘家那边大多由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回信。这样一来,就成了姐夫与小姨子间互通信件了。姐夫的才气与胆识,让高君曼深深地叹服。而婚后的高晓岚却一门心思全在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上。她总是穿着一件老蓝布做成的长长的大褂子,宽大的裤脚管以细绳子扎得紧紧的,鲜少穿一件颜色亮丽一点的衣服。

文章图片4

高晓岚像

随着陈独秀经常外出活动及子女的增多,照顾家庭的责任,大都落在了高晓岚一个人的身上。脾气暴躁、性格倔强的高晓岚时常唠叨不休,甚至发火骂人,令陈独秀难以容忍。陈独秀是一个思想激进,个性释放,敢于向传统挑战的人,对黑暗的旧思想深恶痛绝。他越发感觉与目不识丁的高晓岚无法沟通,没有共同语言,两人经常吵闹。陈独秀要剪辫子,她坚决反对,还骂他是洋鬼子;陈独秀要去日本留学,她不但极力阻拦,还把筹措的留学经费藏起来。这使两人的感情裂痕日益加深,不断爆发矛盾冲突。陈独秀甚至多次以逃往日本的方式,远离这个让他有些喘不上气的家。

文章图片5

陈独秀手书——草书《扇面》

二、移情别恋,姐妹易位

1909年的冬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高君曼回到安庆过年。她比姐姐高晓岚小10岁,天生丽质,聪慧贤淑,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型女性。她来到了姐姐家,恰巧碰见了仰慕已久的姐夫陈独秀。高君曼在北京读书期间,经常读到陈独秀发表的文章,她十分钦佩,经常在同学面前谈论他并引以为豪。尤其在听闻姐夫还是革命党人后,更是崇拜不已。二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他们从东京的革命党谈到了当下的时局,又从专制社会谈到了旧式婚姻。高君曼思想开明,见解独到,不由得令陈独秀对眼前的小姨子刮目相看,无不感慨地想着,两姐妹出身于同一个家庭,在性情、志趣、学识上竟然如此之不同。

文章图片6

高君曼像

随着两人来往得越多,高君曼对待姐夫的感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仰慕的情绪中夹杂了些许异样的情感。而陈独秀早就对眼前这位青春洋溢、神采飞扬的新潮女子倾心不已。很快,陈独秀深深爱上了高君曼。只是碍于他们的特殊关系,一直未能挑破。陈独秀与高君曼频繁密切地来往,在那样的时代,还是引起了不少非议。安庆城中绯闻四起,一些人开始传言他们干出了伤风败俗之事。不过,谣言并没有拉开彼此间的距离,反而成为了两人靠近的推进器。他们早就彼此倾心,事到如今,倒不如直接公开。此时的高晓岚正怀着第四个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竟然牵起了妹妹的手站在眼前时,如五雷轰顶,让她猝不及防。这位善良的女人伤心不已,将自己关在房间,悲郁哽咽。

文章图片7

陈独秀手书——《望水寻山》

她在悲伤中又似有所悟,事已至此,她又能奈何,吵闹显然无用,更何况君曼还是自家妹妹,又何至于家丑外扬,损害两家体面呢?双方长辈极力为高晓岚撑腰,大骂陈独秀与高君曼道德败坏,竟做出如此离经叛道之事。嗣父陈衍庶扬言要和陈独秀断绝关系。高登科亦接受不了二女同嫁一夫的丑事,大骂逆子叛女玷辱门风,痛悔当初选错了女婿,气得一病多日。这一年,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出生了。加上陈延年、陈乔年及女儿陈玉莹,高晓岚已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无可奈何的她,只能在陈家独居空房,恪守妇道,抚养儿女,孝敬公婆,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文章图片8

杭州风光——《断桥残雪》

爱情,从来都是这个世上最不受控的情感。越是四处受阻,越是坚定不移。何况是在提倡民主和自由的新青年眼里?1910年,陈独秀与高君曼一起私奔,离开安庆来到杭州公开同居。那时,高君曼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月词》和《饯春词》两组诗,折射出他们甜蜜的家庭生活与夫妇之间感情之深。陈独秀也写下了感怀20首,其中有:委巷有佳人,颜色艳桃李。珠翠不增妍,所佩兰与芷。相遇非深恩,羞为发皓齿。闭户弄朱弦,江湖万余里。在这诗中,陈独秀既称赞新婚妻子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写出与美人相处的美妙与幸福;又反映出他心中还有万里江山,还有自己的未酬壮志。

文章图片9

万里长城

三、声名远扬,教授北大

陈独秀与高君曼的结合不易,自然对她加倍怜爱。高君曼温良贤淑,知书达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伉俪情深,琴瑟和鸣。1912年他们的女儿陈子美出生了,1913年他们的儿子陈鹤年又出生了。高君曼向往宁谧的家庭生活,而陈独秀恰恰不能遂她心愿。他天生就是一个闯荡江湖的人,绝不安分于花前月下与美人举案齐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被捕入狱。作为他生活的伴侣和工作的支持者,高君曼也一道被捕。

文章图片10

陈独秀手书——《四条屏——满城风雨》

远在安庆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亦受牵连,遭到北洋军阀的迫害,不得不中断学业,逃到怀宁乡下避难。1914年春,恢复自由身的陈独秀赴日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他第一次使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结束在日本的游学,乘船直达上海,与阔别一年多的妻子高君曼以及儿女相聚。一家人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南口吉谊里21号。9月15日,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担任主编和主笔。他发表了创刊词《敬告青年》,号召青年们“战胜恶社会,解放思想,与旧传统、旧思想决裂”,引起较大轰动。

文章图片11

旧上海租界

1915年,陈延年兄弟给父亲写信,表达想到上海读书,接受新思想的心愿。陈独秀欣然同意。兄弟俩辞别了年老的祖母和凄苦的母亲,离开了家乡。从此,他们再也没能回到怀宁老家了。初到上海时,兄弟俩与父亲及继母高君曼同住。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从父亲处搬到四马路亚东图书馆,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地板上,再也没有回家吃住过。他们谋生自给,自食其力,异常艰辛。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到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学校学习法文,半工半读。后来,兄弟俩一同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先后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文章图片12

陈延年像

那时,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大量文章,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在国内外受到热烈欢迎。他一鸣惊人,声誉日隆,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年底,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要在上海办《新青年》,不愿受聘。蔡元培提议《新青年》编辑部搬到北大,并多次盛情相邀。1917年,陈独秀终于接受并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高君曼也带着自己的亲生儿女去了北京,当上了陈教授的夫人。

文章图片13

北京圆明园遗址

四、劳燕分飞,重蹈覆辙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7年之前的北大,学生多是官二代、富二代,以混学历当公务员为目的。许多教师不学无术一心想当官,有的本身就是政府官僚。学校风纪败坏,管理混乱。尤其是“课余生活”更是令人瞠目,大批师生坐洋车直奔北京最大的红灯区——八大胡同。民国初期的“两院一堂”即参议院、众议院与京师大学堂,成为八大胡同的最佳主顾。留法多年的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大力整顿校风校纪,亲自发起成立了一个特别的社团——进德会。

文章图片14

蔡元培先生造像

入会必须符合三条标准:不嫖、不赌、不纳妾。蔡元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得到北大师生普遍响应。不久,爆发了五四运动。1919年6月,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出狱后南下上海,居住在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石库门里,正式离开了北京大学。这下,老渔阳里2号热闹起来了。厢房是迁回上海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总是在底层客厅坐在皮面靠背摇椅上,与来访热血青年交谈,后来青年来得越来越多,他被迫在客厅挂上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15分钟为限”。陈独秀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他忙于事业,却疏于照顾妻子,陪伴儿女,家庭矛盾日益突出。

文章图片15

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

1922年,高君曼和陈独秀的感情降至冰点。陈独秀走南闯北,屡遭风险,家人也跟着颠沛流离,很难过上安逸的生活。艰苦紧张的生活把高君曼累坏了,身患肺结核也未能得到很好的治疗。1925年,高君曼于带着自己亲生的儿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离开上海独居南京破草屋。此后,高君曼和陈独秀再也没有见过面。孤苦的高君曼重蹈其姐姐的覆辙,她和丈夫的感情走到了尽头。陈独秀每月给她们寄去30元生活费。这对于孤儿寡母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高君曼的儿女只能半工半读,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文章图片16

陈独秀手书——《对联诗书》

1927年6月26日,陈独秀的大儿子陈延年参加革命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他的祖母和母亲都哭得晕了过去。陈延年的后事,只能由年仅17岁的弟弟陈松年和姐姐陈玉莹去处理。第二年,陈独秀的二儿子陈乔年又在上海被捕遇害,后事又是陈松年和陈玉莹姐弟去处理。当姐弟二人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陈乔年那种惨烈之状,心中的阵痛难以言表,以至于陈玉莹受了严重刺激,一病不起,不久也随哥哥去了。1930年9月9日,饱受子女惨死打击的高晓岚含恨在安庆去世。本已心碎的高君曼得知姐姐去世消息后无比悲痛,同时内疚不已,悔不该当初插足姐姐的婚姻生活。

文章图片17

陈乔年像

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安庆为姐姐奔丧,也想借此缓解与家族的紧张关系。虽然时光匆匆,往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家族的人对她仍然耿耿于怀,鄙视和怨恨难以泯灭。1931年高君曼在悔恨交加中病逝于南京,年仅43岁。高家姐妹从1897年至1925年先后陪伴陈独秀近30年。这段时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紧张,最繁忙,建树和贡献最大的时期。高晓岚为陈独秀生下三子一女,其大儿子陈延年、二儿子陈乔年早年参加革命,先后为祖国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高晓岚不愧是英雄的母亲。高君曼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陈独秀,与他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他在人生最重要的奋斗阶段并不孤寂。

文章图片18

安徽古牌坊——《节妇坊》

高君曼不仅是陈独秀生活的伴侣,也是事业的助手。高家姐妹默默无闻地奉献,值得后人敬重。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对陪在身边的陈松年说:爹愧对你母亲,愧对你姨妈,也无颜见江东父老。抗战胜利后,你不必扶柩回乡,就让爹做一个孤魂野鬼吧。在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陈松年还是托福建一位心地善良的木材商将祖母和父亲的灵柩装上木排,沿江而下运回安庆,安葬在集贤关附近的山林中。所幸陈松年那时没有为父亲立墓碑,坟墓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没有遭受破坏,保存完好今已修缮一新。

文章图片19

陈独秀之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