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志不惧三冬寒——品悟毛泽东诗词中的梅花之美

 老沈阅览 2022-12-25 发布于广东

1961年12月隆冬时节,中南海的梅花凌寒怒放,同时怒放的还有毛泽东的新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笔下之梅,是春之信使、严寒中的战士,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骨和气质、气概的化身,始终给中国人民以巨大鼓舞和无穷力量。

美之姿:犹有花枝俏

俏,是百丈冰崖上梅花摇曳的身姿。回望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与光辉历程,这梅花之俏,不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时高扬的旗帜吗?不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红军身影吗?它还是淮海战役支前路上的滚滚车轮,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时辽阔江面上冒着炮火直扑对岸的帆影,是长津湖畔志愿军冰雕连官兵保持冲锋的雄姿……

俏,是人们心中最亲切的梅影。梅之俏,美而不艳、丽而不俗,美得朴实、美得自然、美得大方、美得亲切而令人崇敬。梅之俏以及俏之梅,让人想起被毛泽东称为“骄杨”的亲密爱人杨开慧,林海雪原中红衣白马的赵一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江姐、红嫂,“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海霞”……

俏,是梅花不屈的风骨与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严冬中诞生,宣告国家和人民春天的到来。她以梅的风骨和精神,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在外敌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终于迎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不断续写着新的辉煌篇章。

美之性:欢喜漫天雪

梅花性格之美,在敢占人间第一春。这是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征程决定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向何处去?哪里才是中华民族的出路?何时才能迎来劳苦大众的春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寒梅报春般拉开了中国春之序幕。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情怀,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梅花性格之美,在含辛茹苦、奉献芬芳。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深刻诠释。毛泽东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牺牲了六位亲人。在得知最亲爱的同志、战友、妻子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沉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把长子毛岸英送上战场。一个月零三天后,毛岸英就牺牲了。丧妻之苦、失子之痛到底有多苦、有多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毛泽东去世14年后,工作人员在他单独整理收藏的箱子里面发现了他珍藏的毛岸英的遗物……

美之韵:她在丛中笑

梅之美,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笑,是傲视冰雪、必胜严寒的自信。严冬时节,百花踪迹皆无;冰雪世界,万树寒而无色。唯梅花疏影横枝、英姿勃发。这正是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笑,是报春不争春的谦逊。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正值极为艰苦时期,聂荣臻司令员签发一道《树叶训令》,命令全区部队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离村庄的无人区采摘树叶充饥。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徐向前、罗荣桓、叶剑英、徐海东、许光达等很多同志向组织提出降授军衔请求。毛泽东感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的明镜啊!

笑,是居功不骄的胸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贡献巨大,但他始终保持着浓浓的人民情怀。20世纪50年代初,安徽、河南交界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毛泽东得知“有些灾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时,不禁潸然泪下。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他一周不吃米,七月不吃肉……

梅花是美的,美在姿、美在性、美在韵,更美在风骨与品格。风骨硬,便不怕压迫,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品高洁,便令人敬仰倾慕,就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用百年光辉奋斗历程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