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椎穴为何神奇不在?难道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功效是吹出来的

 文炳春秋 2022-12-25 发布于浙江

 

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群或者是经常看养生堂等节目的人群应该对大椎穴不会陌生。反正说起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发烧的穴位,基本上都会提到这个大椎穴。但是也有不少人存在疑惑,一个小小的穴位真的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的神奇效果吗?就在昨天,隔壁家的李奶奶还跑过来说,你上次把这个大椎穴说的倒是神奇,但用起来却没什么效果。所以今天想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再次说一下大椎穴。

首先,大椎穴是一个古老的穴位,它出自秦汉时期的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它别名百劳穴、上杼穴。可以说大椎穴是一个历经千年验证行之有效的解表退热,镇痉安神穴位。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第六十》就有记载: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这也就是说在上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大椎穴就已经用来治疗畏寒发热了。西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太阳与少阳并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大家应该明白,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太阳病指的是外感表证,而少阳病治的是半表半里之证。这也就是说,大椎穴就是医圣张仲景常用来治疗外感疾病的穴位。除此之外,古籍《玉龙歌》也记载: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肘后歌》也有记载: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黄帝明堂经》同样记载有:大椎,主伤寒热盛,烦呕。由此可见,大椎穴作为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外感疾病的穴位已经上千年之久,它的功效是得到时间的验证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大椎穴神奇不在?认为大椎穴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作用是吹出来的呢?个人觉得很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出了问题。

第一、取穴位置和取穴方法可能有误。

很多人觉得大椎穴的位置是很容易定位,这个穴位摸一下就能找到了。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古籍《医经理解》记载:“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一名百劳。在第一椎上,一曰平肩取之,则在第一椎下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也有这样的记载:“大椎在项上大节高起者。”或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产生这样的一种观点。大椎穴嘛,不就是椎骨,就是后背上最高最突出的那块骨头。然而,事实并非这样。我们看下教材《针灸学》的记载,大椎穴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重点需要看这里,大椎穴是在第七颈椎下方的凹陷,而不是椎骨。简易取穴法也是一样,低下你的头,找到颈背交界椎骨最高突起处(即第7颈椎棘突),然后在其下缘凹陷处才是大椎穴。

第二、大椎穴的使用方法有误

大椎穴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辨证论治。

如果你是出现热盛证的,比如发烧、怕热,脉洪大等症状,这是人体阳热之气亢盛的表现。这时候使用大椎穴,就不应该使用艾灸等补法,而是应该通过这个三阳之会把热泻掉。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刮痧、按揉这类手法,实现解表泄热的功效。 刮痧法这里不作介绍,主要说下推拿法。我们需要深吸气时,然后用食指中指指腹按压大椎穴,力道稍微重一点。我们需要跟随着呼吸来决定按摩的力度,呼气时手法轻柔,吸气时手法稍重,反复按揉即可。

如果你是发热、怕冷、四肢乏力等一派虚像的症状的。那再对大椎穴使用泻法就不合适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作用三阳之会的大椎穴来补阳气,使得人体阳气充足,从而可以驱邪外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使用艾灸、热敷等温热的治疗方法。如果不方便使用艾灸法的,其实可以尝试使用暖宝宝贴隔衣服贴敷大椎穴的方法。通过热的温度来激发穴位的阳气,从而驱邪外出治愈疾病。

第三、大椎穴的使用能否坚持不懈

大家都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这个道理放于大椎穴,同样有效。人人都说中医是一个慢郎中,其实还真没有完全错误。用大椎穴提高免疫力也正是这样。如果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这个穴位肯定是无效的。使用大椎穴来提高阳气从而提高免疫力,需要你长时间的调理本穴。可能需要三个月,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今天再一次提到大椎穴,只是想更加深入地和大家去探讨这个比较实用的神奇穴位。可以肯定的是,大椎穴真的是一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发烧的穴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