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

 兰州家长 2022-12-25 发布于甘肃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设计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长门及陆奥。

建造[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国力大增。同时德意志帝国的失败也让日本有了了争夺西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机会。1916年(大正5年),日本重新制定了被称为“八八舰队”的海军扩军计划,长门级是该计划中最早开工的战列舰。建造方案编号A-102,主设计师平贺让。

文章图片1

基于当时的国民经济状况,日本决定建造高速、火力强劲的战列舰,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以单舰质量弥补舰队总量的不足(“单舰优越主义”)。使用当时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对外称40毫米)口径舰炮。四座炮塔采用背负式艏艉对称布局,主炮仰角达30度,射程达3万米。在顶层甲板和上甲板安装炮廓式副炮。最具特色的是,为满足远距离观测及指挥的需要,本级舰采用了由七根支柱支撑的高大桅楼,其顶部设有射击指挥所,并且设计了造型独特的“勺型”艏(不会勾住日本自用的链式水雷的链条造成误击)。

随着战列舰火炮仰角与射程不断增加,日德兰海战也表明大口径大落角炮弹成为了主力舰水平装甲的重要威胁,因此在设计本级舰时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尤其是水平方向的防御。长门级最高航速26.7节,是当时世界现役的战列舰中航速最快者,日本海军将长门级的航速指标列为机密,建成时对外称最高航速23节。由于此前日本多向英国购买主力舰(如富士级战列舰,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或大量采用英式武器(如河内级战列舰),所以从舰体到全舰武备均由日本自行设计制造的本级舰被视为“第一级纯日本血统的战舰”。

文章图片2

服役

长门号于1917年8月28日开工,1920年11月竣工。华盛顿会议中英美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竣工的陆奥号。日本一面加紧施工,一面声称该舰已经建成,坚决反对拆解。最终陆奥号于1921年11月竣工服役,获得保留;交换条件则是摄津号战列舰解除武装成为靶舰、以及美国可完工最后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海军假日时期,航空母舰尚不成熟,各国海军判断战力指标仍以主力舰的数量和其搭载的主炮口径为基准。而当时世界上只有7艘战列舰装备16英寸级别舰炮,即长门级2艘、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2艘、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3艘,被合称为“Big 7”。

本级舰服役后,为解决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先是在前烟囱上加装烟囱帽,但效果并不明显;1923年将前烟囱改为大幅度向后弯曲的形状使前烟囱口得以远离桅楼,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大和级战列舰服役前,长门号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经常对民众开放或进行海外访问,成为当时日本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与海军的象征。当时长门号知名程度已经到如果问日本小学生最喜欢的战列舰是哪一艘,大部分几乎会立刻回答是长门号,同时如果有写生军舰的机会也会以该舰为首选。日本政府直至战败前都将大和级相关事项列为最高机密,因此本级舰反而更为大众所知晓。

文章图片3

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际,联合舰队舰艇多集中在渤海实施联合演习。获知日本本土灾情后,长门级随即载运救灾物资全速赶往东京湾。不过在行经远州滩海域时,正好遇到英国达娜厄级轻巡洋舰派遣号。为免暴露真实极速,长门号放慢航速,比派遣号慢驶进横滨港。

1926年(昭和元年)长门号在舰体中后部加装了航空装备,是第一艘装备水上飞机弹射器的日本主力舰。

改装

1934年2艘长门级接受了现代化改造,主要是将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增大主炮射程;更新火控观瞄设备;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舰体舯部增设防鱼雷隔舱,由此带来的舰型改变则由延长舰艉弥补;改建舰桥桅楼等上层建筑;简化机舱布置,只装备重油专烧锅炉,由此将两个烟囱合并成一个;加强了防空火力。改装后标准排水量增加约6千吨,但主机出力不变,最高航速降至25节。

战时经历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本级舰被海军列为最后决战的主力从而很少出战。开战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在广岛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战队的军官讥讽为“柱岛舰队”。1943年6月停泊在广岛湾的陆奥号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后沉没。1944年10月长门号参与了莱特湾海战,在是次战役中的损害也从未被修复。战争末期由于燃油匮乏难以开行,长门号作为警备舰被编入预备役。

文章图片4

在日本投降时长门号是唯一具备作战能力的战列舰,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美国。1946年在比基尼岛的”十字路口“行动中,被美军用于核试验。在经过核弹空爆与水下爆炸测试后,长门仍然在海面上漂浮,直到第二次试验后的第五天因大量进水而倾覆沉没。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

*建成時:33800噸 *改裝後:39130噸

尺寸:   *建成時:    長215.8米/寬28.96米/吃水9.1米   *改裝後:    長224.9米/寬34.6米/吃水9.45米

主机最大功率:

*建成時:80000匹馬力 *改裝後:82000匹馬力

最高航速:   *建成時:26.5節   *改裝後:25節

续航能力:

*建成時:16節下5500海里 *改裝後:16節下10600海里

武器装备:   *建成時:     *主炮:4座雙連裝三年式41厘米艦炮     *副炮:20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     *高炮:4座單裝三年式7.6厘米高炮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主炮:4座雙連裝三年式40厘米艦炮     *副炮:18門三年式14厘米艦炮     *高炮:4座雙連裝八九式12.7毫米高炮           10座雙連裝九六式25毫米機炮

装甲:

*建成時(總重10396噸): *舷側主裝甲帶最厚305毫米 *炮塔正面356毫米 *水平裝甲最厚76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改裝後(總重13023噸): *舷側主裝甲帶最厚360毫米 *炮塔正面500毫米 *水平裝甲最厚185毫米 *司令塔336毫米

舰员数量:1333-1368人

同型舰

船名

制造厂

建造时间

船籍

服役时间

结局

图片

长门号

吴市吴海军工厂

1917年8月28日-1919年11月9日

横须贺镇守府

1920年11月15日-1945年8月30日(日本海军)

1945年8月30日-1946年7月29日(美国海军)

1946年7月29日在十字路行动中沉没

陆奥号

横须贺海军工厂

1918年6月1日-1920年5月31日

佐世保镇守府

1921年10月24日-1943年6月8日

1943年6月8日原因不明爆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