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道重症患者增加 10 倍,北京大批医院直面重症高峰

 刘俊波 2022-12-25 发布于海南

月初以来,北京疫情快速发展,发烧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增加,医护人员遭遇感染被迫减员,给医疗救治带来不小的压力。

随着被感染的医护人员症状好转、逐渐返回岗位后,北京的发热门诊与急诊也逐渐恢复到最初的秩序。然而,接诊量的不断增加也令收治的重者患者越来越多。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之下,医院又将面临新的挑战。

接诊量翻倍,抢救室无处落脚

提到变化,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的陈勤认为,两周以来最大的好转,是此前阳性的医护人员逐渐恢复并返岗,减轻了很多工作上的压力。「之前护士的减员可能要更严重一些,医生还能勉强带病工作,但护士有很多操作会受到影响。现在大家陆续康复后回到岗位上,起码在排班上能按照疫情前的『白夜下休』正常进行了,平时也能稍微喘口气。」

除此之外,院内医护的调配也会积极向发热门诊与急诊倾斜。不少医生均表示,他们所在的医院会从其他科室调配医护人员,最大力度支援急诊与发热门诊的工作。

医院人手的补足也逐渐提高了收治病人的效率,但门诊每日的接诊量仍然是月初的数倍。在陈勤的体会中,现在每日急诊的接诊量大概有 400~500,相比往年增长了 2 倍左右。「而且与往年不同的是,疾病种类几乎全部局限在呼吸道疾病。如果只看重症呼吸道的病人,则比往年多出 10 倍不止。

「冬季本身就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往年这个季节收治病人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但显然今年超出太多了。」同样在急诊科工作的韩光铎说道。在他的估计中,今年冬天的接诊量比往年要高出 3~4 倍。而院内医护人员的支援虽能使医院维持良好有效的运转,但对比大量的需求,仍然无法填补。

「之前患者起码要等三四个小时,现在虽说患者不用等那么久了,但还是需要等一两个小时。如果只是发热的轻症病人还好,最担心的是合并基础疾病的一些危重症病人,长时间的等待是非常不利的。」由于首诊科室的区别,一些危重症患者往往会优先送往急诊。而积累了大量重症患者的急诊,却因诊室容量饱和影响救治速度,这也令医护人员感到担忧。

「重症患者病情虽重,但最初仅有轻度憋气症状,以沉默型低氧为特点。所以很多老年患者不知道,都是在家扛了一周,扛不住了才来医院的。」在重症医学科工作的赵钰医生介绍道,近期急诊接受的重症患者明显增加,其中很多是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而重症患者几天后病情病情变化快,有时急转直下;中后期救治期限长,病床周转慢,不像发热门诊一些轻症的患者,开了药就能回家。我们现在已经把能用的抢救室都用上了,每天还是有很多重症的患者,病房已经饱和了。

重症高峰即将到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近日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接下来人员虽然会不那么紧张了,但病人量也会紧接着上来,跟随着感染高峰之后,重症的高峰马上就要到来。」重症病房容量几近饱和,已经成为北京众多医院面临的难题。

根据央视新闻近日报道,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从原来的 16 张病床最多加到了 70 张,同时将住院楼里的一些专科病房进行转换,用于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我们则是把能用的都用上了:病床不够就加床,没有了再用担架床……能利用的床位、能放置的角落都用上了。甚至还征用了其他科室的病房,等抢救后病情稳定点就转到其他病区。」韩光铎说道。

而在另一家医院里,赵钰则表示,不仅是病床爆满,抢救设备也是十分紧缺。「救护车一天要来二、三十趟。医生虽然人手恢复了,但设备和病床就这么多,收治还是有很大压力。我们前几天还从厂家那边借来一台呼吸机在调试,现在呼吸机都不够用。」

联防联控于 20 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做好轻症分流的同时,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守好重症防线。

一方面,医院内部对发热门诊、急诊进行扩容,同时征用其他病房做好轻症患者的分流。另一方面,医院外部也落地不少新规举措守护着重症防线。12 月 19 日,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指出,北京正在快速增设发热门诊,目前发热门诊总数已由 94 家迅速增至 1263 家,其中二级以上 303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960 家 [1]

除此之外,北京利用废弃方舱、核酸亭、体育场等设施设立临时发热门诊,只承接发药工作,不进行具体的诊疗,做到快诊快走、快速分流。同时,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轻症患者的开药和新冠康复患者的复诊,减轻线下门诊压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在「《财经》年会 2023:预测与战略」上发言时也表示,今年冬天的疫情会呈现「一波三折」。其中第一波疫情峰值会在 12 月中旬到 2023 年 1 月中旬的全国大中城市中体现。

半个多月的连续运转,已让很多医务人员感到疲惫。据陈勤介绍,在他们科室的几十名医护中,只有 1 位医生没被感染过。而在赵钰的科室,除了发烧的 3 天,她没有额外的休息。「整体上大家之间互相帮助,感受上也还好。」韩光铎说道,他所在的医院除了会在防疫物资上提供支持,也会强调让出现感染症状的医护及时休息。

「作为医生,我能感受到现在还在『爬坡』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感染峰值。」韩光铎说道,「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难关,这是必须所有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面对的。但目前医院收治的能力已经达到饱和,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文中陈勤、赵钰、韩光铎均为化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