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伯特《A大调第13首钢琴奏鸣曲》(D.664)

 周原樵翁 2022-12-26 发布于北京
Sonata for Piano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II. Andante      
Sonata for Piano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III. Allegro

陈萨谈舒伯特《A大调第13首钢琴奏鸣曲》(D.664)丨贾然演奏

贾然演奏舒伯特《A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D.664

李赫特演奏舒伯特《A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D.664

西方音乐评论开通阅读文章答题活动。参与答题,即可申请加入音乐图书资料群、钢琴教学群(分享钢琴学习经验),并可长期获赠钢琴与音乐电子书(如:《涅高兹谈艺录》、《阿劳谈艺录》、《欣森钢琴演奏家作品指南》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研究)。每期问题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参与答题,请在文末留言,然后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申请好友。今天的问题有两个,可以选做:1、舒伯特一共有多少首奏鸣曲?您最喜欢哪首?2、您最喜欢谁演奏的舒伯特作品?一句话说明理由。——关注公众号或者给公众号留言,即可得到入群二维码,添加微信申请入群并索取电子图书。

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问题

舒伯特创作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是一首非常旋律化并具有深刻歌唱性和丰富色彩性和声的作品。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使演奏者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性,以便更好的演绎该作品。——舒伯特奏鸣曲系列:1、一个不懂舒伯特的人,是很难快乐起来的丨浅析《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 Op.120)的艺术特征;2、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的和声分析;3、他的音乐没有华丽,没有艰深,看穿了轻薄的风景,安静的回到自己的内心丨舒伯特《降B大调第21号钢琴奏鸣曲》(D.960);4、聆听舒伯特作品里的贝多芬式的激昂和宁静丨如何演奏《C小调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D.958?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除歌曲以外,还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室内乐等器乐作品。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也十分突出。他的钢琴奏鸣曲非常旋律化,具有深刻的歌唱性。他的众多钢琴独奏作品宛如一位独唱家与其钢琴伴奏的完美组合。通常作曲家采用右手的旋律来表达歌曲演唱部分,而左手则是担任的钢琴伴奏者的角色。舒伯特的每一首作品都用美好的旋律作为基础。舒伯特的钢琴作品中,钢琴奏鸣曲是重要创作体裁之一。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包括未完成和片断在内的共创作了33首,其中完成11首。A大调奏鸣曲》(OP.120/D.664)创作于1819年,它明快的内容和著名的“鳟鱼”钢琴五重奏近似。此曲流畅而精炼,三个乐章中每个乐章都有甜美的旋律。由于其旋律的歌唱性,以及明亮的调子,显示出了在其它奏鸣曲中看不到的幸福感。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 I. Allegro moderato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 II. Andante
Franz Schubert: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Op. 120, D. 664 - III. Allegro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147小节,发展部4879小节,再现部80126小节,尾声127133小节。

 笔者认为:该乐章处理速度大约为=92。第一主题由歌唱性的旋律和分解和弦的伴奏组成,优美抒情,显然是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体现了钢琴作品的歌唱性。第一主题的右手部分完全像一首愉快流畅的歌曲,演奏时一定要用内心歌唱,尽量模仿歌唱家演唱时的乐句感以及连贯性。右手歌曲般的高声部旋律部分,触键时要尽可能的突出高音旋律声部,一定要控制右手和弦的非高音声部(见谱例1),注意旋律音在和弦中的平衡。左手的伴奏部分则是由宽音域的分解和弦构成。弹奏左手时应注意拇指转位时手臂的柔软性,在音量上必须平均,以取得声音的连续性以及音色上的圆润感。

 第二主题是以跃动的三连音节奏型作为伴奏,根据其艺术歌曲《流浪者》的节奏型写成的。高音、低音的交替出现很有即兴曲般的趣味。呈示部在属调中结束。到发展部以后,从升F小调起在较短时间进行了转调,再由升C小调的属和弦走回主和弦中,然后由D大调经过A大调的属和弦,转入再现部。34小节起的四小节之间,左手变化为旋律部分,弹奏时要模仿男中音歌唱家的音色,左手的各音要充实。42小节起的Pianissimo,以及Pianississimo,指尖要抓紧,并注意和弦下键的每个音要整齐,下键切忌太快太直接。见谱例2

    57小节起开始的音阶型连续上行八度音经过句,要弹奏得有倾向性,使乐句的走向能以走入下一小节的全音符音为主要目的。在我迄今为止的钢琴教学观察总结中,曾多次注意到:当学生遇到连续的八度型经过句时总想以炫技性的方式来弹奏,一味地追求夸张的力度及速度,而忽略了这样的弹奏是否符合当前乐句应当塑造的音乐形象,从而使演奏显得生硬,脱节。笔者认为,本曲中任何一个经过句组合音型都应本着展示乐句应有的音乐形象、实现舒伯特惯有的歌唱性旋律为目的。在弹奏方法上,此例所举类型连续八度经过句要利用手臂的分量达到声音的共鸣和洪亮的声响效果,应避免过多采用纯手腕的敲击运动造成的声音发干、没有共鸣,听觉上出现刺耳的不好音响。见谱例3

  再现的第一主题右手八度音旋律(83小节以后),要弹得很圆润,其间的黑键八度音在指法上要尽量使用4指,以确保高音旋律声部的连接。再现部中,102小节第二主题向主调转调,显示出舒伯特式的微妙处理法。精彩的尾声充满魅力,在尾声的127小节,务必准确把握好休止符的时间,不能让音乐显得很拖沓。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I. Allegro moderato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II. Andante  
Piano Sonata No 13 in A Major, D. 664 Op. 120: III. Allegro

 第二乐章行板三段式:A132小节,B3349小节,A5075小节。

 笔者认为:该乐章处理速度大约为=66。在这个行板乐章中,舒伯特运用了小步舞曲乐章中他惯用的

节奏,没有了跳跃的节奏,却犹如行云流水般的歌曲。附在第一拍上的重音记号,是为了使小连线能增强向下一音的流畅感而加上的,不必弹得特别强,但要弹得特别深,触键一定要到底,并特别要注意聆听旋律的长音符,才能准确把握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避免破坏乐句感和线条感,把旋律编织出来。见谱例4

 第二乐章是由主题旋律的变化组成的。配合旋律的节奏,所有和弦同时响出的D大调部分,接着是在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伴奏上的升F小调单旋律部分,然后是幅度宽阔的分解和弦,配上三连音伴奏,使主题变得很壮丽的G大调部分,而后又进入属音的D大调上,直到持续音的结尾。为了增加宽阔感而附加了Forte记号的13小节和56小节,注意流畅感。从15小节开始,左手的伴奏部分出现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在此类型的片段中,笔者经常听到许多初学者在弹奏类似片段时任意改变速度,自以为弹奏得很有乐感,而结果是让其演奏显得矫揉造作,音乐没有前后逻辑性,缺乏说服力。所以,笔者认为在弹奏本乐句时,以及在慢速乐章中经常出现的类似乐句时,切记不能改变速度。除此之外,在弹奏该乐句时,还需要尽可能的歌唱右手如歌般的旋律,并对左手的根音稍加修饰,最好弹出持续音的感觉,这样才能体现出声音的立体感,层次感。从60小节起至69小节的要求也与上文提及的相同。24小节和68小节的装饰音,最好把它弹长些,要当成旋律般来弹奏。从再现的50小节开始,具有卡农般的歌唱。51小节起的旋律,跟2小节中的律动正好相反,犹如歌唱家在演唱时做出的细小的即兴性变化(见谱例5)。此处不接四小节的结尾,而像7小节那样,在第三小节结束,这种随处可见的独特节拍法,增加了乐曲的紧张感与紧密度。  

 第三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184小节,发展部85121小节,再现部122205小节,尾声206216小节。

 笔者认为:该乐章处理速度大约为=96。此乐章像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有非常明显的强弱对比。第一主题分成118小节,和1934小节的两个部分。第一主题的前半部分是快速手指跑动音型,后半部分是对答式和声,两者构成了非常旋律化的乐句,其间由音阶或分解和弦点缀。第二主题,是由原调E大调开始的。这个和声,跟第一主题的左手情况一样,具有fp强音的三度下的升C小调音响(这个在第一乐章中,频用在A大调的三度上),在响过很长时间后,又回到E大调上,这是典型的舒伯特式作风。第二主题的后半部分十分辉煌,有龙腾虎跃般的感觉。这种快速音群在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op.15,或遗作《C小调奏鸣曲》中经常使用。发展部是由升F小调的第一主题开始,以A大调→升C小调→B小调的顺序,再利用一连串分解和弦的上行,在延长的音响上和音阶的诱导句下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的第一主题,出现在下属调的D大调上。其中,146小节和153小节的转调,跟呈示部不同,但曲思一样。第二主题是在主调上进行。206小节起是尾声,把第一主题延伸下来,最后以强劲的属和弦→主和弦结束。

 第一主题上的小连线和断奏,必须明确的区分开来。小连线的最后一个音要利用手腕向上的方式,弹出非常圆滑的收句感(见谱例6)。

    19小节起的Forte片段,即使是左手的最后一个音,也要用Forte到状态去弹奏,这样才能保持音乐的紧张度,让音乐有一气呵成的感觉。34小节是一个整小节的休止符,这样的休止符很常见,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音乐会及考试中经常见到学生这样的演奏状态:在休止符处全身呈终止式放松,任意拖沓节奏,把谱面上的休止符标识,理解为完全的休息与空白,让音乐有苍白的戛然而止感。笔者认为,此处范例的休止符是一种音乐上的呼吸,虽然没有具体的音符,但丝毫不可以放松内心的紧张度,气息上尤其不能停止,同时还要非常注意休止符时值的准确性,使音乐上的这种无声的歌唱性能得到延续。

    4451小节左手伴奏的断奏音型,间隔很宽,跳度很大,要单独反复地练习左手,使其能达到在真正演奏时无需顾及左手大跳的技术性困难,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右手歌唱性般的旋律上。练习时应注意左手大跳中把位的准确性,每个低音的触键可以稍微深一些,剩下的两个双音则要控制得很轻,使其声音具有层次感(见谱例7)。7475小节的左手跳跃片段的要求也与上文提及的相同。81小节处,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出明显的强弱对比,踏板一定在p的时候要更换。

 演奏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20/D.664)时,要始终注意把旋律部分当作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来弹奏,紧紧把握住音乐富有诗意性和旋律的歌唱性”这两点。笔者曾经在美国Tanglewood国际音乐节讲授钢琴大师班时听到了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著名钢琴家帕维尔·内尔塞西安(Pavel Narsesian1964—)在音乐会中现场演奏了此曲。该次演奏从头到尾的每个音都在歌唱,并且结构缜密,音乐特性鲜明,以至于在音乐会结束后的连续数日内,笔者的脑海中都随时涌现出此曲歌唱般的主旋律。正因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本文论述的诸多特征,使得众多著名钢琴大师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劳德·鲁普(Radu Lupu1945—)等对它们青睐有加,始终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作为音乐会保留曲目。

Violin Sonata No. 10 in G, Op.96: I. Allegro moderato (1999 - Remas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