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拔4000米之上的“大车店”<藏地苦旅连载之 1>

 关中汉的藏经洞 2022-12-26 发布于甘肃

海拔4000米之上的“大车店”

20005月中旬,张振利带着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23人分乘大小7辆车,从河北大平原出发,走了77夜到达高原城市格尔木。

5月的格尔木还是一片荒凉,道路两旁的树干白花花的,而那些树的枝条却是黑黢黢的,看不到一点绿色。年轻的李广栋下车东瞅西瞅,硬是没有找到一片绿叶,想想冀中大平原此时已经是绿意盎然、姹紫嫣红,禁不住叫了一声:我的妈啊,怎么在几天的时间里就从春天倒走回冬天了!

休息两天后,他们便继续沿青藏公路向高原的深处走去。没有走多远,天降大雪,张振利便令车队放慢速度前进,到天暗下来的时候,他们走到了燕石坪。

    燕石坪距离唐古拉山口还有近百公里的路程,第一次进西藏的人或车要在此地过一夜,以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然后再攒足劲冲过唐古拉山口。燕石坪海拔超过4000米,传说一群燕子飞到这个地方因为缺氧再也飞不动,便一只一只地从空中掉下来死了,人们称此为“燕死坪”,后来有人觉得这名字太悲观,便改名称为燕石坪。现在的燕石坪只有几间平房,也就是供来往于青藏公路上的司机们临时食宿,类似于大车店。要不是张振利以前有燕石坪食宿的经历,说不定大家就不会发现风雪弥漫的青藏公路边还有一个“大车店”。

听说要在这样一个“大车店”里过夜,大家透过车窗看看,没有一个人说话,更没有人下车。张振利就冲大家喊:下车有饭吃,不下车就啃干粮吧。说完就自个儿进了“大车店”。大家一看没辙,总不能在车上待一晚上吧,就开始下车。魏文同刚一下车就翻江倒海地吐了一腔的酸水,叶志和王立新两人一下车就相互扶着,王立新对同伴说:怎么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好像脚底下没有根。有人见同伴下车呕吐走路不稳,吓得坐在车里不下来。

张振利已经让“大车店”的老板给大伙下一锅的汤面片,等饭端上来后,却没有人敢接碗,张振利见状就自己先大口吃起来,但大家还是被高原反应吓得不敢吃饭,为了给大家壮胆,张振利就向老板要一瓶啤酒喝。喝完拍着自己的肚子说什么事也没有。大家一看张振利酒都敢喝,便开始吃饭。谁知在大家的嘴里面条是黏的,就有人喊怎么面条是生的?老板连忙解释说:这么高的海拔面条煮到这程度就是熟的了,再煮上两小时也就这个样子。听老板这么一说,就有人放下不吃,有人吃两口就吃不下去,觉得肚子里开始翻腾起来。

睡觉是在一个大热炕上,好多人挤在一起不习惯,即使习惯也睡不着——有人总觉得呼吸不到空气,张着嘴不住地呼吸。直到后半夜的时候,大家才陆续睡着。

张振利一晚上都没有睡着,不时地起来看看大家的情况。别看他到燕石坪后大喊大叫大口喝酒,其实他自己也不舒服,那全是装出来的,为的是给大家鼓气。他心里最担心的就是队员中有人出现严重高原反应,那样的话别说继续前进,就是往回返都来不及。

直到20006月初,张振利率领的河北区调所西藏小分队才过拉萨经日喀则一路西行,南望是喜马拉雅山脉,高峻雄伟的山峰随车而行;北眺是冈底斯山,雪峰一座连着一座连绵不绝。车在两山之间的藏南谷地行进,左边是山,右边也是山,留在身后的是山,路的尽头还是山。张振利看着这些山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前几年他在羌塘盆地进行石油地质调查的时候习惯了青藏高原的山,回到河北平原顿觉这世界就低矮许多,再来青藏高原总觉得这山是看不够的。而对于李广栋、孙肖、张计东、专少鹏、贾建称这些第一次进入青藏高原的年轻人来说,青藏高原的山就是一个新奇的世界,没有想到这里的天有多高山就有多高,山有多高路就有多高。

除了山,藏南谷地的景象也让他们兴奋。天高云飞是最常见的景致,湛蓝的天空里融化了太阳的光芒,不知从何而来的阳光洒了一山一峰一坡一河一谷一路,让大地泛着一望无际的金光。而最富诗意的便是高原的晨曦和夕照。晨曦中,湖水倒映着天空五彩斑斓的云霞;夕照时,被映红的雪峰仿佛在燃烧变幻着无穷的色彩。高原上变化无常的天气也让李广栋他们一惊一乍,刚才还碧蓝的万里晴空,转瞬间就会乌云密布,降下冰雹,一宵雨雪也会使大地披上银装。等他们到达萨嘎县,一路的风雪顿作连绵不歇的风雨,看看几天过去雨水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李广栋禁不住又叫了一声:我的妈啊,怎么从冬天走回到秋天了!

李广栋的话音还没有落地,萨嘎的天空便天开云散虹霓高悬。

萨嘎县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西南边缘,雅鲁藏布江上游。雅鲁藏布江从邻县仲巴一路冲进萨嘎县后,在萨嘎县流程达300多公里。萨嘎县自古以来被誉为“美丽的地方”,但高寒严酷的气候和稀薄的空气让这里人烟稀少,全县农牧民加起来不过1万人,即使在县城也很少看见行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还有土坯房后低头啃草的几只羊和房前张望的几条狗。

    宁静,荒凉,这便是萨嘎的主色调。

好在张振利他们没有时间再去品味单调而神秘的萨嘎。河北区调院此次承担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除此之外,他们面对的是一片面积广阔而且陌生神秘的工作区。这不同于华北平原,一马平川,走到哪儿也不用迷惑,走到哪儿都是家乡。好在张振利此前已经有在青藏高原进行地质调查的经验,他和有关技术人员经过商量,准备从仲巴拐弯到萨嘎选择一个走廊,横穿调查区的南北,进行地质填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