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解读3: 赵简子经营晋阳,做人得深根固本留好后路

 mynotebook 2022-12-26 发布于湖南

周纪一(卷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原文:

(1)简子使尹铎为晋阳。

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

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

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2)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

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

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

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

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

乃走晋阳。

译文:

(1)赵简子派尹铎去守晋阳。临行前,尹铎向赵简子请示说:“您派我去经营晋阳,是要在那搜刮财富呢,还是将晋阳打造为赵氏的根基(大本营)呢?”

赵简子回答说:“晋阳要作为根基来经营。”

于是尹铎到了晋阳,采取了少算户数、减轻赋税的施政策略(吸引老百姓归附赵氏)。

赵简子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内部发生剧变与危难,你不要觉得尹铎地位不高,也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晋阳作为赵氏的大本营。”

(2)(智、韩、魏三家围攻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问身边大臣:“我应该往哪里去呢?”

有大臣建议说:“长子城(今山西省长子县)最近,而且那里城墙坚厚,没有经历战乱,应该去那里。”

赵襄子否决说:“长子城的百姓为了修筑城墙已经被劳役(折磨地)精疲力尽,现在又要他们舍生入死地为我守城,谁能保证百姓会和我同心?”

又有大臣建议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有钱财有物资(可以长期守城)。”

赵襄子说:“邯郸城里的府库充实,那是搜刮邯郸百姓的民脂民膏得来的,现在又要让邯郸的百姓去打仗送命,邯郸百姓会与我同心吗?还是去晋阳吧,那是先主经营好的地盘,尹铎又待百姓宽厚,晋阳的百姓一定会衷心拥戴我们。”

于是赵襄子前往晋阳。

背景:

这两小段材料分别发生在赵简子、赵襄子时期,围绕着晋阳展开,是三家分晋的关键所在。

赵简子执政时期,智、赵、韩、魏四大家族已经完全掌控了晋国,四家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博弈斗争。

为了未雨绸缪以防万一,赵简子决定为赵氏打造一个坚实的大本营,给赵氏家族留条后路。

而赵简子选择的这个根基之地就是晋阳。于是有了尹铎问赵简子,是要搜刮财物还是要招揽民心的对话。

尹铎按照赵简子的指示,在晋阳轻徭薄赋,宽以待民,使晋阳百姓争相归附赵氏。

于是赵简子郑重向儿子交待,将来遇到危难时,就去晋阳。

第二段小材料发生在赵襄子时期,智瑶(智伯)会同魏、韩两家联手攻击赵氏。

赵氏寡不敌众,赵襄子只能跑路为上,在长子、邯郸、晋阳三个城池之间,赵襄子没有选择城墙最厚的长子城,也没有去最富庶的邯郸城,而是去了民心最坚定的晋阳。

图片

解读一:尹铎“损其户数”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便于统治者收缴税赋。比如后来的商鞅变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分异令”,意思是一家有两个成年儿子的,必须有一个儿子独立出去分门别户,这样一户就变成了两户,可以让官府多收取税赋。

而材料中尹铎在晋阳时“损其户数”,则与商鞅变法的“分异令”相反。尹铎故意减少了老百姓的户籍数量,比如一个大家族,从最高的辈分算起,已经繁衍了几代人,但仍然算一户,还按照一户的标准来收取赋税,这样平摊到每个小家庭头上,税赋负担就比商鞅的算法轻松太多了。

所以尹铎“损其户数”的实质,就是官府尽可能少地收取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这种实实在在的让利于民之举,在古代可以说是少有的仁政了,也难怪晋阳的百姓会坚定拥护赵氏。

图片

解读二:深根固本,留好后路的重要性

在第二段材料,赵襄子出逃,之所以否决了城墙坚厚的长子城和财货充实的邯郸城,是意识到在这两个地方,虽然外在条件更好,但赵氏在这里奴役百姓、压榨百姓过狠,民心不附,百姓随时可能跳反。

很明显,长子城、邯郸城没有得到和晋阳城一样的待遇,它们只是作为赵氏的财富供给地而存在,赵氏并没有将其当做可靠的领地,而是采取了使劲压榨、近乎竭泽而渔的策略。

再从材料一,尹铎和赵简子的对话不难看出,这两位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活菩萨,他们在晋阳的仁政不是出于仁爱之心,纯粹是利益算计下做出取舍,类似于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了收揽民心,为了将晋阳作为退路,是有明确的功利目标之举。

两段材料的核心要点,都在于晋阳是赵氏的根基,赵简子是前人栽树,赵襄子则是后人乘凉。

站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后来三家分晋的关键就是晋阳之战,赵氏据守晋阳硬抗了三家联军长达三年,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以说,赵简子经营晋阳这步棋,深刻地改变了历史走向。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做人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思维,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根基,以作为自己的退路,以应对不时之需。

比如,现代经济社会,各种想不到的危机与挑战都有可能发生,平时使劲消费、不注意存钱的人,抗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而有良好理财习惯的人,往往更能游刃有余,从容渡过危机。

解读三:上有所好 下有所效

其实这则材料还可以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一些大老板、大人物往往平易近人,总是在人前显得和颜悦色,而普通人身边的小主管之流却总是人五人六、拿鸡毛当令箭?

因为说到底,为了维系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得尽可能地使用甚至压榨最底层人员。

老板唱红脸说漂亮话,唱白脸的脏活、得罪人的活总得有人干,小鬼不干,那要小鬼干嘛呢?

比如赵氏,要生存,要和智、韩、魏三家斗争,就必须有坚城、有精兵、有利器,这些无一不是要从治下的百姓中索取,比如长子城、邯郸城即是如此,这不以长子、邯郸地方长官的意志为转移。

甚至可以说,如果赵简子没有打算将晋阳作为根基,尹铎治下的晋阳,多半也只会是另一个邯郸城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