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国献|猴戏

 河南文苑 2022-12-26 发布于河南

猴戏(散文)

/李国献

 

“哐哐哐……”一阵锣响,一群身穿破衣烂衫的男男女女把蓬头垢面的耍猴人围得水泄不通。耍猴人一手牵猴,一手持鞭,搅动三寸不烂之舌,无非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之类的江湖套话,磁铁似的把“破衣烂衫”吸附在身边,在村头空地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句号”。这便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乡下偶尔可以看到的场景——猴戏。

耍猴人看到场地上已经人头攒动,就嘴不折身地差动毛猴和小狗同台演义人间百态。毛猴身穿短褂,手拉洋车;小狗西装革履,精气十足,端坐在车子上大声呵斥着毛猴扯圈奔跑。把人世间等级差异刻画得淋漓尽致,俨然是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耍猴人鞭杆一指道具箱,毛猴又翻箱倒柜找出官帽扣在头上,挑出朝服套在身上,摆着官架在场地里走八字步。把官家那种趾高气昂,高人一等的心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酷似古装戏里的七品芝麻官;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激发了毛猴的表演欲望,穿上绿裙红衫,系上绣花头巾,一扭三摆又走起舞台碎步,把少女那种矜持温柔的形象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脱一个十八世纪的大姑娘。之后,飘飘然坐在地上自我陶醉,罢演了。任凭耍猴人举鞭威吓,它也无动于衷。这是毛猴居功自傲,向主人讨要封赏了。耍猴人从腰包里掏出零食递过去,锣声再起,毛猴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又重新活跃起来。

在耍猴人的训导下,毛猴与小狗通力配合,演完了精彩的节目。这时候,耍猴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缝衣针向观众的衣袖上插,这是耍猴人开始收费了。说是卖针,其实是耍猴人收取报酬的一种“套路”,用这种看似平等的交易搭建耍猴人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使赤裸裸的被动收费转化成天经地义的坊间买卖。精明的耍猴人摸透了村民单纯而又善良的内心世界,完全不用担心插了缝衣针而收不到钱,“赔了夫人又折兵”。村民的身上只要插上缝衣针,就像中了耍猴人的“魔法”,心甘情愿地从衣袋角处扣出几个硬币丢到毛猴双手端着的铜锣里。若是没带钱,就会自觉跑回家找出一些零钱送过来。那些实在拿不出钱的村民就端一茶缸杂粮倒入耍猴人的口袋里。如果谁的行动迟缓耍猴人走掉了,会受到灵魂深处道德“皮鞭”的笞挞,三天三夜都寝食不安。这不正是耍猴人挂在嘴边的“无君子不养艺人”吗?

毛猴也善解人意,知道村民的日子不富裕,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农家人,不求多要,只要听到“当啷”一声,毛猴就连忙施礼走向下一个人。即便是没有插到缝衣针的人看到毛猴可怜巴巴的样子和“蓬头垢面”近乎祈求的眼神,也会慷慨解囊从内衣兜里摸来摸去摸出一些零钱丢到铜锣里,露出内心平衡的笑容。这就是家乡的村民,周身散发着朴素儒家文化的可敬可爱的村民。正是他们的这种品质让我懂得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的部队为什么能吃到“黄桥烧饼”;懂得了济南战役中老区人民为什么能冒着生命危险用独轮车给前线送军粮;懂得了七五.八洪水过后灾区人民为什么能吃到政府空投的干烙馍。

这不正是我几十年来悠悠乡愁挥之不去的原因吗?

李国献,河南舞钢人,中国农业银行舞钢市支行退休员工。

李国献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

李国献|露天电影

李国献|沉积在大脑褶皱里的小学生涯

李国献|白龟湖

李国献|牤牛抵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