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昵称503199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图片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高峰朗诵 程巍配乐00:0000:35
【阅读中国】张映彤:《大林寺桃花》白居易00:0009:00
春归何处觅,却在此山中 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赏析00:0005:47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00:0008:2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00:0024:20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大林寺桃花》00:0004:22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康震,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唐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大林寺桃花》,我们先一起来共同感受一下这首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诗写得真是挺棒的。白居易,大家都非常熟悉,我想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三大诗人对你来说肯定能牢牢地记住,特别是白居易,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我要跟大家说的是,这首《大林寺桃花》创作的时间和《琵琶行》仅仅相隔了一年,《琵琶行》创作在先,而《大林寺桃花》创作在后。这一年是唐宪宗元和12年,也就是公元817年的四月份,白居易46岁,他担任的是江州司马,大家都还记得吧?在《琵琶行》里边,他说“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个什么职务呢?江州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九江市,江州司马者,九江市副市长也。

诗的头一句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农历四月的天气,这是个什么天儿啊?这是暮春时分。到了春天的末末了了,花儿都开得差不多了,争奇斗艳的那股劲头儿早已经过去了,下一步是迎接夏天的到来。所以“人间四月芳菲”,“芳菲”代表的就是春天、春色、春光,也包括在春天里绽放的各式的花样。可怜人间四月天哪,说的就是到了暮春的时分,花儿啊、鸟啊、草啊、树啊、木啊,都开始做了最后的绽放,释放出最后的艳丽,这一股子艳丽过去之后啊,这夏天就来到了。

第二句就很奇怪,不是说人间四月芳菲即将走掉吗?即将终结吗?可“山寺桃花始盛开”,这诗的题目大家可别忘了,是大林寺的桃花,不是浔阳江头的桃花,他走进了大林寺里边儿看到大林寺里边儿正是早春二月。我们都知道,桃花什么时候盛开?桃花在初春的时候就绽放开了,到了仲春的季节就开放得非常艳丽。可是他这说的是“山寺桃花始盛开”,在大林寺里边,这桃花才刚刚开始绽放,可是在九江市里的桃花呢,早都谢了,早都败了。奇怪,为什么九江市里面的桃花都不见了,而大林寺里面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呢?那我一会儿再告诉你。

咱们再接着看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我们常常抱憾、常常抱恨这春天要走了,春天到底去哪儿了?到哪儿才能找到春光呢?其实春天不就是四季当中的一季吗?春天去了,夏天来了,夏天去了,秋天来了,秋天去了,冬天来了,冬天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呀,春天哪儿都没走。但是在咱们中国古代的抒情诗人的眼中,这春天就像一个人一样,有情有义地走了,走了呢,我们就想把它找回来。“长恨春归无觅处”,我上哪儿找我也找不着它,我们中国人对于这世界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这什么意思啊?下了几场大雨,刮了几场大风,春天就匆匆地归去了,说的好像春天有自己的家似的。因为怜惜春天呀,要走,所以经常恨这春天的花儿开得太早,因为花儿开的早,春天就要走的也早。诗人说,不要走,春天,不要走。你看,没说错吧?古代的诗人呢,常常把春天比喻成一个有情人,它好像总是要离开我们,要去回家。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问,春天、春天去哪儿了?最后给了一句答案——“不知转入此中来”。哎呀!别的地儿的春天跑哪去了,咱不知道!九江(江州)的春天,原来躲到庐山的大林寺里边儿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整个九江的春色都已经慢慢地凋谢,而只有在庐山的大林寺里边儿早春二月才刚刚开始。所以你看作者使用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拟人的手法,说春天春天到哪儿去了?春天的家在哪儿呢?在庐山的大林寺。

图片

整个这四句诗,就是作者在追着春天跑,在跟踪春天,看春天到底去哪儿了?追来追去,转来转去,发现江州的春天的家在庐山大林寺。大家说,康老师,你这说半天都跟我们说晕了,怎么可能呢?山底下春天没了,春天跑到山上来了,您这跟我们讲童话呢。还真没讲童话,因为这事儿是人家白居易自己说的。他不光写了这首诗,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叫《游大林寺序》。这篇文章啊,把他这次游览大林寺的前前后后做了一个非常系统地介绍,在这儿我们很扼要地给大家也交代一下。

在这篇文章里,白居易说,他带了一群好朋友,大体共17个人,这里边儿有河南南阳的;有范阳的,也就是北京的;有河北广平的;有甘肃安定的;籍贯非常丰富。还有来自庐山东林寺的和尚朋友们,满打满算17个人。庐山这座山可了不得,那是一座文化山。咱们都知道,庐山上有著名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苏轼著名的诗篇《题西林壁》就是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他们都去哪玩了呢?白居易说啊,从香炉峰下面的遗爱寺旁边的草堂出发,然后再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庐山讲经台以北的上化成寺。在峰顶院,这峰顶院其实也是个寺庙,休息了之后呢,又登上了香炉峰。当天晚上,我们17个人就住进了大林寺。你想想看,人都住到大林寺,这大林寺就成为他们考察的重点,考察什么呀?用这诗里的意思来说,就是来考察春天到底在哪里?大林寺到底怎么样?诗人在文章里说,这大林寺非常地偏僻,人迹罕至。寺院的周围有清澈的溪水,有苍青色的岩石,有短矮的青松,还有挺拔的瘦竹。寺院里面只有一些木板屋啊,还有一些僧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在这大林寺所处的山坳里,“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什么意思啊?山又高,地又深,春天来得晚,走的也晚,山下已是初夏季节,这里却还是早春二月。所以山中的桃李刚刚绽放,山涧的绿草还是浅浅短短,所以他有一个感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这山中一日,跟山外的一日竟是如此的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说白了,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别有天地,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江州的春天跑到庐山大林寺里边了吧?这里边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更何况人家开的还真是桃花,但这一切其实还都不是白居易这次带着朋友们来看庐山大林寺的终极感慨。他的终极感慨是什么?他说呀,他看了看大林寺的墙壁上,有当时一些著名的文人像萧存(萧存,唐文学家。字伯诚,萧颖士之子。郡望南兰陵(今常州)人,寓居润州(今镇江)。)、魏弘简(魏弘简,巨鹿(今河北巨鹿)人。生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卒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庚申科状元及第。)和李渤(就是写下《白鹿洞二首》的李涉的弟弟。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并上书言宰臣肖免等尸位素餐,平庸误国,为权臣所顾忌,言其性情粗放,越职言事,出为虔州刺史。长庆元年(821),调任江州刺史。)这三个人题写的诗句。

咱们在这插一句,我觉的这三个人都没有白居易的名气大,但是呢,白居易看到他们三个人在上面题的诗句,就跟他的朋友说,“此地实匡庐第一境”,这个地方——大林寺,包括大林寺的墙壁上所题写的这三个人他们所创作的诗句才是匡庐,才是庐山的第一境。(因与集虚(人名,元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大家还记得吧,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人是风景之中最伟大者。这一座山上没有了人文的记载,没有了人文的遗迹,这山就寡淡而无味,如果没有水,这山就干枯而无味,所以他说“此地实匡庐第一境”。可是他又感慨啊,从咱们这大林子寺的山门走到山下的交通要道,也不过就是半天的时间,可是一看这三位题写诗句的时间,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了,后边再没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位诗人题写,说明什么道理呢?在咱们来之前,就没有第四个人、第五个人再到大林寺里来过了。为什么他们不来这个世外桃源呢?因为世间的功名利禄对他们的诱惑太多,让他们止步不前,只知道逛江州城,而不知道来拜谒大林寺。

图片

大家说,白居易说话真轻松,你老人家不就是江州市的副市长吗?再说了,你今天带这17位朋友里头少不得也有追求功名利禄,那你们怎么就来了呢?您这问题问得非常好,为什么白居易做着江州司马,地方父母官儿,今天突然想要寻觅着世外桃源呢?那是因为呀,白居易这个时候正处在他人生当中的一次低谷阶段。

想当初啊,白居易早年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在朝廷先后做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仕途一直比较顺利。当时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成为了白居易这次来江州做司马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契机,当然对他来讲不是契机了,是一个不好的遭遇。朝廷当时对于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势力痛恨至极,要极力地削除它,而宰相武元衡是代表人物。这样一来,藩镇就不干了,他们派杀手砍掉了武元衡的人头,趁着武元衡上朝之际,就把武元衡给刺杀了,当时还有另外一位重臣叫裴度也身受重伤。

朝廷非常震惊,唐宪宗下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缉拿凶手,白居易这时候的官职叫左赞善大夫,他也上疏表示要让朝廷缉拿凶手。(《旧唐书·白居易传》曰:“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在武元衡遇刺这件事上,白居易可能获悉消息比较早,而且可能亲眼看到了武元衡遇刺后的惨状。他在写给其妻杨氏之堂兄杨虞卿一封报告近况的信内有共计三十一字的记录:“去年六月,盗杀右丞相于通衢中,迸血髓,磔发肉,所不忍道。合朝震惊,不知所云。”)大家听到白居易上书请求朝廷缉拿凶手,可能以为这是个好事,朝廷还要表扬他。大错特错,这在中国古代就犯了大忌讳,为什么呢?因为白居易担任的官职的职责范围之内呀,没有这项工作,这项工作人家有专职人员负责,这在当时就叫越职言事,那是要被人诟病和弹劾的。当然了,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他在做翰林学士期间写了很多的乐府诗,这些乐府诗专门是批判社会的,揭露黑暗面的,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人家就借着这此你越职言事,拿你说话,把你贬谪到了江州,当了一个司马,做了一个副职。这一年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43岁。

你想,白居易当时“达则兼济天下”,在朝廷做官正做得是热血沸腾,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没想到当头一棒,一盆冷水从头顶泼到了脚跟。他的价值观就是两句话,一个是我刚才说的,“达则兼济天下”,还有一个就是“穷则独善其身”。白居易来到江州,心情糟透了。《琵琶行》里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因为如此,也许是他看破了官场,也许是他从此失去了一往无前的政治勇气,所以也在极力地寻找着生活的安逸,以此来安慰自己失落的灵魂。

可是,在庐山这个地方,在江州这个地方,要想找到一些美妙的音乐,要想找到一些生活的慰藉,还真不太容易呢。他在《琵琶行》里不是说了吗?“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那能怎么办呢?只能游山玩水,只能在美景当中、只能在山水田园当中寻找一点快乐吧。

在这啊,还真的应该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穷则独善其身”,并不是说白居易真的变得很穷困,那不是这样,白居易在给朋友的信里面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说自古以来啊,不要说远,就说唐朝,诗人的命运、生活都不好。陈子昂也罢、杜甫也罢、孟浩然也罢、孟郊也罢、张籍也罢,诗是写得一等一的好,但是官运太差,而且穷困潦倒。我呢,虽然远在边郡做官,可是我官居五品,月俸还有四五万,天冷有衣穿,饿肚子时有东西吃。除了保障自己,还能照顾家人,我也对得起我白氏家族的名分了吧?


图片

白居易,在他另外一篇文章叫《江州司马厅壁记》里头,还特别地表露了心声。他说呀,江州这个地方好,有庐山,有湖,地势高,天气晴朗,有美景可供观赏。江州的刺史呢,他是一把手,他事情多呀,他没工夫到处观赏游玩;那些具体办事的人员呢,也没办法去游玩观赏,他们具体的事务太多。只有我这个副职——司马时间宽裕,心情闲散,可以从从容容地在山水间饮酒吟诗,乐此而不倦。(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再加上我官俸挺多,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而且还绰绰有余。再者说了,我这个司马呀,真是没什么太多的功劳。那江州老百姓幸福安康也不是我司马的功劳,江州生活不好也不是我的过错。你如果说我这职位啊,有点儿尸位素餐,没给国家做贡献,那我真是觉得这官儿对国家有害,但你要说从自身着想,那司马这个位置太好了,又没什么事儿,俸禄又很优厚,地位还很稳当,所以呀,我在这当官当得很快乐。(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噫!为国谋则尸素之尤蠹者,为身谋则禄仕之优稳者。予佐是郡,行四年矣,其心休休7如一日二日。何哉?识时知命而已。)

大家听出来了吧,这就是白居易自己安慰自己的话,他怎么会喜欢到江州做司马呢?他肯定想早早地回到长安去,这就是在给自己下台阶,是吧?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找个说法,为了让心情更加的平和,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什么叫做“穷则独善其身”.白居易是这样,只要我在其位,便可为天下苍生谋,如果不在其位,对不起,我就把我自己的生活打理好。

所以你看,他带着一帮朋友,将近20个人,去游览了庐山的大林寺,到庐山的大林寺里边儿去看桃花,去找江州的春天在哪里。而且还大发了一通感慨,说这地儿大概有20多年没人来看了,今天我来了。那意思是什么?我今天来就是想寻找世外桃源;我今天来呢,就是想要给大家说,这样一个美好的风景的地方,这样一个美好的大林寺,这样一个美好的桃花源的地方呢,我白居易今天来,那是因为我够水准,而且这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其实他这么说,也是想排解自己内心的忧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白居易本身就不是个寻常人,他在给朋友的信里面说,他出生六七个月,就能认得字儿;到了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写诗;到了九岁就通晓声韵;到十五六岁开始发奋读书;到了二十六七岁就考中了进士。等到他到朝廷做校书郎的时候,已经写了三四百首诗了。可不是吗?你认真捋一捋人家白居易的这创作履历,那是不得了啊,天才级的人物,16岁就写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三十三四岁,在周至县做县尉的时候,就写了著名的《长恨歌》;到了三十五六岁,在朝中做翰林学士,又写了新乐府诗50首;到了四十四岁担任江州司马,又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当时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白居易自己听别人讲故事说,有人要聘娶歌妓,要出嫁去,这歌妓说我会唱白学士的《长恨歌》,所以呢,我的身价跟别的歌妓的不能一样。至于说从北到南,乡村,邮局,驿站,寺庙,各处墙壁,各处的雕梁画栋之上都题写有白居易的诗,还有元稹的诗,当时就有人称他为诗仙,也有人称它为“诗魔”呀,这不写诗不成魔呀,更何况他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在政坛上显露头角。

所以回顾了白居易的这些历程,我们感受到:第一,白居易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在当时已经声名远扬;第二,白居易在政治上有巨大的抱负;第三,白居易是有政治理想、政治热情的人。这回呀,兜头给泼了一盆冷水,所以呢,跑到江州,在这儿做一个司马,逢到了暮春时分,带着朋友去大林寺看桃花,所以呢,引发了这样一大堆的感慨。

事实证明,春光春色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也能帮助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面,这也是我们今天读《大林寺桃花》一个特别的深意。好,今天这一期就是这样,下面我们再将这首诗回顾一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经典咏流传》第1—4季全集(诗词歌曲220首)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

经典咏流传:白居易《忆江南》

经典咏流传: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经典咏流传: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经典咏流传:《节气歌》

经典咏流传:李白《望天门山》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