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221. 何谓“兼蓄人”?何谓“入事人”?

 舞酒绿林 2022-12-27 发布于广西

(第六十一章)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这一节,何谓“兼蓄人”?何谓“入事人”?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不可失则兼并人国而牧畜之。'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使为臣仆。'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兼蓄人”是兼并他国;“入事人”是为人臣仆。

王弼注:“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兼蓄人”是天下归之;“入事人”是自我保全。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大国不要过于引领,小国不要过于奉承。那么,两者都能各得所欲。相比之下,大国更应该谦下。”(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83页。)说“兼蓄人”是引领,“入事人”是奉承,不准确。

南怀瑾说,大国兼畜人不是想并吞你,而是保护你;小国“欲入事人”是为了找个好靠山。(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50-251页。)

陈鼓应今译:“大国不过要聚养小国,小国不过要求容于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愿望。大国尤其应该谦下。”并注释:“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兼’是聚起来。'畜’是饲养。”(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93-294页。)他认为“兼蓄人”是聚养小国,不准确;“入事人”是容于大国,差不多。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谦卑处下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得到更多的疆土和人民,天下归附,江山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小国谦卑处下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得到大国的保护以求安全。跟着大哥走,给大哥当帮手,自己也好办事。

“兼畜人”的“兼”,会意字,本义是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收、并之意。《说文》:“兼,并也。”现代常用词汇有兼并、兼顾、兼程等。

“兼畜人”的“畜”,也是会意字。作名词,读chù,本义是家畜。作动词,读xù,意为饲养,如畜牧。但在这里是积聚的意思,后作“蓄”,如积蓄。“兼畜”亦即“兼蓄”,组成现代汉语“兼收并蓄”。“兼蓄人”兼并和收容大量的疆土和人口。

“入事人”的“入”,由外到内的进入。

“入事人”的“事”,侍奉、做事、从事。入事,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加入朋友圈。

“入事人”即加入朋友圈的人,好为别人做事,自己也好办事。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谦卑处下都能各自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还是大国谦卑处下为宜。大国谦卑处下,万国归附,江山一统,天下太平。

  本章的核心思想:谦虚低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