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世界,承不承认你曾经来过?

 澴川行者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提要:2023年了,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新冠大考。许多人都会安全过关,但也有一些人,是必然地会考不过。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北大的那许多功成名就的教授。那些教授们死了,是国家的损失,是大家的悲哀。然而,对于他们自己,却并没有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现在,无非就是多活一天,少活一天而已。然而,对于我辈尚没有功成名就的人们来说,这个死与不死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这并不是你多活一天、少活一天而已,而是这个世界,承不承认你曾经来过。

多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

一天晚餐后,我从食堂回宿舍,远远地看见一间宿舍的门口,围了一群人。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好奇地关注着那边,一边经过了那间宿舍的门口。

原来,那是工友们在围观一个人作画。

那个作画者就坐在宿舍的门口。

从围观者们的神态,以及他们啧啧称奇的赞叹声看,那个人应该是画得不错。

这惹得我,也不免凑上前去瞄了一眼,想看看他到底画得如何。

结果,这一瞄,就把我也给惊讶到了。

这个人的画法,应该是叫写生,就是随意抓取一定的景物进行素描。

而他所抓取的景物,就是门口那些来来往往的工友们。

他坐在宿舍门口,对来来去去的工友们进行快速的描摹。

人家一个人,就那么十几步,就走过去,不可见了。

可他就能在这短短的十几步里,仅凭寥寥数笔,将人家的衣着神态,惟妙惟肖地给勾画出来。

有时,人家是两个人边走边谈,他也能将人家两个人边走边谈的神态,给一起画下来。

这是熟练吧?

这也许就是熟练。

但是,在外人看来,他这就是足以令人惊奇的技艺了。

我也是暗暗地佩服他这个令人惊奇的技艺的,所以,就忍不住认真地打量了他一眼。

这一打量,就又让我的心头,不免一阵悸动。

只见这个人,一脸的黑瘦,胡子头发连在一起,看上去长须飘飘,又似乎都被那沉重的污垢所裹挟,僵硬得飘动不起来。

我在电视上、书画上,看到一些艺术家们,似乎都是像他这种样子。

但是,他的这种样子,又似乎与人家艺术家们的那种样子,毫不沾边。

人家艺术家们,那都是经过了精心的修整的,那都是特别的造型。

而他的这种形态,却是一种原生态,是因为长期没有梳洗,长期没有打理的结果。

我从他的这种形态上,看到了他的窘迫;更从他的这种神态上,看到了他的悲哀。

尽管众人不住地赞叹,不住地啧啧称奇,他却没有因为众人的赞叹而沾沾自喜,反倒是有意地要从内心里,漠视众人对他的围观,屏蔽掉众人对他的赞叹。

他明显地是对人们的围观,感到了无可奈何的困扰。

他的态度,其实就是只想一个人,自己安安静静地作画而已。

可是,他又没有理由,阻止人家站在那里。

他分明是没有勇气,去干涉众人的自由。

他其实很卑微,这个世界,他谁也惹不起。

可是,他又是多么地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多么地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立的环境。

因为外求无力,就只好内求,只好自己在自己的内心里,努力地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所以,我就可以看到,他的耳朵,似乎是闭塞的,完全听不到别人在议论什么;他的眼神,也似乎是空洞的,除了看到他写生的对象,其它的,他什么都看不到。

我以为,在场的人,除了我能够理解他,其他人,是都不可能理解他的。

我理解他,堕入这艺术的泥潭,肯定是已经很久了。

他非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贵人,来予以拯救。

可是,谁是他生命中的贵人呢?

今生今世,他会不会有贵人呢?

他那个样子,其实,是早已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了。

正是因为他已经不抱希望了,所以,平常人的廉价赞叹,那就不是对他的赞叹,而是对他的嘲弄。

那是在嘲弄他:你奋斗啊,你奋斗就有希望啊。

而他,现在没有奋斗;他只是习惯了,习惯了练手而已。

所以,他不希望人家赞叹他,不希望人家围观他,他想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处的世界。

我没有跟着别人,无脑地去啧啧赞叹,而只是瞟了他一眼,就立即收回自己的目光,然后,默默地走开。

我想,我是有良心的。

众人都不尊重他,只有我,默默地给予了他尊重。

当然,我之所以能够给予他尊重,那是因为,我理解他;那是因为,我和他同病相怜;那是因为,我和他具有相似的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虽然,我没有和他一样的画画的爱好,但是,我也和他一样,有着一样属于我自己的爱好。

而既然都是爱好,那么,大家具有相似的命运,相似的心境,又会有什么不可能呢?

所以,我从我自己的心境中,大概,也能够理解到他的心境;我从我自己的命运中,大概,也能够看得出他的命运。

而相比他的心境,我的心境,或许是更糟;相比他的命运,我的命运,或许是更贱。

因为,他,或许只是误入风尘;而我,却纯粹是自我作死啊。

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在经历了时代剧变的无情摔打之后,我本来,是随着那股“东南西北风,赚钱到广东”的浪潮,如一叶扁舟,流落到了广东,准备告别过去,向往新生的。

可是,命运之神,却偏偏地拽上了我,要让我才脱虎口,又入狼窝。

那一天,工余饭后,我到附近的一个书店去闲逛,就显眼地发现了一本叫做《十分钟周易》的新书。

本来,对于《周易》,我先前虽然没有直接地接触过,却也大约地知道,她是一类玄学书籍,是指导算命先生们替人算命的书籍。

所以,我以我当时的所学,对她本来是有着天然的排斥情绪的。

但是,这一次,我竟然发现这本《十分钟周易》书本的封面上,赫然地列着“《周易》可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字样。

这就让我感到奇怪了,这算命的东西,跟文学创作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出于好奇,就不自主地掏钱买了一本,想要一探里面的究竟。

原来,这个作者,有一次想写一篇文章,他就随意起了一卦,看看会不会有什么灵感产生,结果,就得到了一个震卦。

而震卦是表示打雷,那气势宏伟磅礴,是暗示他的文章风格,一定要大开大合,如雷霆万钧。

于是,他就按照这个提示,以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的风格,写出了那篇文章。

结果,那篇文章后来就得了奖。

呵呵,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是向来不会给算命先生们赚钱的;这一回,却让他这个作家,把这个钱给赚去了。

不过,虽然感觉是被忽悠了,我这时的注意力,却没有停留在被他所忽悠的这件事情上,而是发现,《易经》,原来不是我以前所想象的那样。

我发现,《易经》,其实是一个好东西。

她是我们的祖先们留下来的瑰宝,只是被人给糟蹋、被人给玷污了。

按照这本书的介绍,《易经》包括《河图》、《洛书》、《太极图》、《五行图》、《八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等许多内容。

其中,《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核心,《八卦》和《六十四卦》,就都是由《河图》、《洛书》推演出来的。

但是,历朝历代,却没有人懂得《河图》、《洛书》,甚至,连《太极图》、《八卦图》、《六十四卦图》也没有人说得明白。

而这却不妨碍那一代又一代的“神棍”们,用她们去赚钱恰饭;不妨碍那些“神棍”们口若悬河地大吹大擂,自命、或者被别人吹捧为“易学大师”。

虽然,我一时不能明白,那《八卦》、《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卦象之具体含意,但是,我却能够从《八卦》《六十四卦》每个卦象的名称,以及她们各卦名称之间的关联性,发现这部《易经》,其实是一套符号系统。

她是对任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中,各种变化状态之细节的系统性提示。

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其中每一卦卦象的表达原理,不能知道其中每一个卦象的具体含意,所以,就不能对这部《易经》,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解读。

那么,就真的没有人能够解读她吗?

就真的只能让我们的祖先们留下来的这么一批瑰宝,任由那些“神棍”们糟蹋、玷污吗?

怀着一种愤愤不平,更是怀着对祖先们的信仰与敬畏,我于是自己作死,刚刚爬出那片文学的泥沼,又落入到了这片《易经》的陷阱之中。

在以后的时光里,我就先后发现了一幅“人面鱼纹”图;一幅“珥蛇把蛇”图;一幅“伏羲女娲交媾图”。

“人面鱼纹”图,是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距今7000多年的彩陶盆上发现的一幅图。

正是因为有了这幅图,那个彩陶盆,就叫“人面鱼纹彩陶盆”。

通过这个“人面鱼纹彩陶盆”,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是把鱼当作神灵的。

“珥蛇把蛇”图,是古籍《山海经》里面的一幅插图。

《山海经》里面,有很多类似“珥两黄蛇,把两黄蛇”的记载。

而这幅图,就是对这些记载的形象化描绘。

那么,从“珥蛇把蛇”图,和“人面鱼纹”图之间的对比,我就发现了,虽然鱼和蛇这两种神灵不同,但是,那两个崇拜不同神灵的古代族群,他们却有着一种相似的、或者是共同的对于神灵的祭祀形式——她们都是由一个祭师,在操弄着四个神灵。

而这种相似、共同的祭祀形式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要由一个祭师,操弄四个神灵呢?

在还没有搞清楚那种祭祀形式之内涵的情况下,我又发现了,“珥蛇把蛇”图和“伏羲女娲交媾图”之间的关联性。

她们这两幅图,明显的都是属于同一个崇拜蛇神的族群。

只是,她们这两种崇拜蛇神的祭祀形式,又有所不同。

这个“伏羲女娲交媾图”的祭祀形式,显然是更加简洁,她里面只有两个蛇神。

但是,虽然是只有两个蛇神,这个“伏羲女娲交媾图”里面,却又多了两件东西,就是两个蛇神,各自都举着一只“规”或者“矩”。

她们这显然是在“以实力制定规则”啊。

由此,我们可不可以领会到,这幅“伏羲女娲交媾图”的内涵其实就是,在显示两个部落之间的实力对抗呢?

那么,由此,我们再来领会“珥蛇把蛇”图的意涵。

这个意涵,是不是在“伏羲女娲交媾图”之意涵上的发展呢?

这幅“珥蛇把蛇”图,是不是在表示一个部族的大祭师,在协调他们整个部族中的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呢?

“珥蛇把蛇”图中的四个蛇神,是不是代表一个部族中的四个不同层次的部落呢?

“珥蛇把蛇”图中的那个“珥蛇把蛇”之人,是否就是这个部族中的大祭司呢?

那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太极图》和“人面鱼纹”图之间的关系。

相对来说,《太极图》,就是“伏羲女娲交媾图”;“人面鱼纹”图,就是“珥蛇把蛇”图。

只不过,她们的神灵,一个是鱼,一个是蛇而已。

所以,《太极图》,就也像“伏羲女娲交媾图”,是在显示两个部落之间的实力对抗;“人面鱼纹”图,就也像“珥蛇把蛇”图,是表示一个部族中的大祭司,在协调这个部族中不同层次的部落之间的关系。

只是,《太极图》相对“伏羲女娲交媾图”,她在内涵上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伏羲女娲交媾图”,仅仅是展现了两个部落之间的实力对比,展现了两个部落之间“以实力制定规则”的价值观。

而《太极图》的内涵,则要丰富得多。

她不仅展现了一种价值观,更是展现了一种世界观。

首先,《太极图》中的两个鱼眼,就相当于“伏羲女娲交媾图”中的“规”和“矩”,是代表两个部落的规则、本性的;《太极图》中的两个鱼体,就相当于“伏羲女娲交媾图”中的两条蛇尾,是代表两个部落的本体、实力的。

其次,按照一般的阴阳定义规则,应该是上为阳,下为阴;右为阳,左为阴;白为阳,黑为阴;阳为强,阴为弱;阳为动,阴为静。

可是,这幅《太极图》中的阴阳、强弱与动静,却全部都是跟阴阳定义的规则,反着来的。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明显地是表明,《太极图》所表现的,是两个部落进行对抗之后的终极结果,就是弱者越战越强,最后占据了强者之位;强者越战越渣,最后占据了弱者之位。

那么,为什么弱者会越战越强,强者会越战越渣呢?

因为,“反者道之动”、压力等于动力,弱者因为相对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就相对会努力地发展自己;强者因为相对没有承受到多大的压力,就相对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太极图》不仅是表现了一种价值观,更是表现了一种世界观。

当我们明白了《太极图》所表达的涵义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所一直看不懂的《洛书》,我们把她与“人面鱼纹”图相比较,会不会有所启发呢?

《洛书》,难道不是对“人面鱼纹”图的象数化吗?

“人面鱼纹”图中,有四个不同层次的鱼神部落。

而《洛书》中,也有四个不同层次的鱼神部落,只是,《洛书》中的每个鱼神部落,都变成了一阴一阳的两个点数而已(阳一和阴八是一个部落;阳三和阴六是一个部落;阳七和阴四是一个部落;阳九和阴二是一个部落)。

其中,阴性的偶数,就表示她们的本性与规则;阳性的奇数,就表示她们的本体与实力。

至于《洛书》中央的阳五,那就是“人面鱼纹”图中,祭师头顶的那一个鱼神,她是四个部落所共有的部族神,是祭师的灵魂。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洛书》中各个阴性偶数的位置,发现它们的位置安排,也是和《太极图》一样,都是与阴阳定义的规则反着来的,就是越是层次低的,越在至阳之位;越是层次高的,越在至阴之位。

这说明,她和《太极图》一样,也是对“人面鱼纹”图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和丰富。

也就是说,《洛书》和《太极图》一样,也是表现的一个部族内部变化的终极结果,也是由于“反者道之动”、压力等于动力,导致弱者会越战越强,最后占据了强者之位;强者会越战越渣,最后占据了弱者之位。

那么,在了解了《太极图》和《洛书》的内涵之后,我们再来回头理解《五行图》和《河图》,似乎就比较容易了。

《五行图》中的“金”“木”,不就是两个部落的本性与规则吗?

《五行图》中的“水”“火”,不就是两个部落的本体与实力吗?

《五行图》中的“土”,不就是两个部落所在的部族吗?

《五行图》中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就是揭示一个事物之所以发生变化的动因吗?

《河图》和《洛书》一样,也是一个象数图。

但是,她的点数排列,却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就是下一上二,左三右四,中央为五;然后,又是下六上七,左八右九。

另外,除了点数五是三个,都在中央,两个阴五上下夹着一个阳五外,其它的点数,都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那么,这样的形象,又有什么内涵呢?

前面已经明确了《太极图》、《五行图》、《洛书》的涵义,到最后这个《河图》的涵义,就是猜,也猜得出来吧。

事实上,前人也有过对于她们的提示,就是“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就是说,《河图》是表示事物之阳性的变化,像花苞按次序开放一样;《洛书》是表示事物之阴性的存在,像神符一样威严确实。

所以,《河图》,就是揭示一个部落(事物)发生变化的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

《河图》中从一到九的九个点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表示,一个部落(事物)前后一共有九个变化阶段。

有三个点数五,在《河图》的中央,上下两个阴五,夹着中间一个阳五。

这是表示一个部落(事物)的变化,还与其它部落(事物)的变化有关。

其中,两个阴五,是表示其它两个部落(事物)的第五变化阶段;中间的阳五,是表示本部落(事物)的第五个变化阶段。

三个点数五上下相对,就是表示,在本部落(事物)的第五阶段,上一个占支配地位的部落(事物)垮台,下一个占支配地位的部落(事物)正被本部落支配。

除点数五之外的其它八个数,一二三四为内圈,是表示在这四个阶段,本部落(事物)受支配;六七八九为外圈,是表示在这四个阶段,本部落(事物)占支配地位,支配其它部落。

至于说奇数为阳,那是表示质变;偶数为阴,那是表示量变。

所以,最后再来理解,《河图》、《洛书》,是怎么演变出《八卦图》,甚至是《六十四卦图》的呢?

《八卦图》中每个单卦的上、中、下三爻,就分别是代表强势部落、部族首领、弱势部落三个方面。

三爻所有的阴阳符号,就是代表她们相对量变或质变的状态,阴就相对为量变,阳就相对为质变。

这样,《八卦图》中的每一卦,就表示一个部族的一种关系状态。

坤卦,就是表示这个部族关系不存在,或者是正在孕育之中。

因为,坤卦的三爻皆阴。

上、下爻为阴,说明她们各自的相对地位没有变化;中爻为阴,说明她没有发挥协调作用。

而如果上、下爻的关系正常,有都没有发生变化,协调者应该努力协调强者,使之减轻对弱者的压迫才对。

现在协调者没有发挥协调作用,可见强弱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形成。

艮卦,就是表示强弱关系刚刚形成,还不融洽。

艮卦的上爻为阳,中、下爻为阴。下爻为阴,就是她保持弱者地位没变。中爻为阴,就是她没有发挥协调作用。

而在这时候,上爻为阳,就是表示她的地位相对发生了变化。

这就说明,上爻刚刚从单身状态,进入到和弱者建立强弱关系的状态。

所以,她还没有来得及触动协调者出来发挥协调作用,这时候她与弱者的关系是不融洽、不协调的。

坎卦,就是强弱关系刚刚进入协调状态,但协调者的协调能力还不强。

坎卦的上、下爻为阴,中爻为阳。上、下爻为阴,就是强者和弱者都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变。中爻为阳,就是协调者在发挥协调作用。

因为协调者主要是依靠弱者的力量,去协调强者,使之减轻对弱者的压迫,所以,当弱者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时,协调者的协调能力就是有限的。

巽卦,就是强者和协调者进入共管状态,这时候的局面是瞬息万变。

巽卦的上、中爻皆为阳,下爻为阴。上爻为阳,就是她的强势地位在发生变化(多半是地位下降)。中爻为阳,就是其正在发挥协调作用。

而在上爻为阳的情况下,下爻又为阴(表示其地位没有变化),那就是中爻的协调能力加强了,使得上爻的强势地位发生了动摇。

这就是说,弱者的实力增强了,虽然没有达到足以改变地位的程度,却也使协调者的协调能力大大加强,强弱关系因此也会得到改善。

乾卦,就是强者和弱者进入了实力平等、不相上下的状态,这时候,协调者的协调作用举足轻重,否则关系将崩溃。

乾卦的上、中、下三爻皆阳。上爻阳,是强者地位下降;下爻阳,是弱者地位上升;中爻阳,是协调者正积极发挥协调作用。

兑卦,就是强弱颠倒,这时候,协调者不是帮助原来的弱者去协调强者,而是帮助原来的强者去协调原来的弱者,关系完全调换过来了。

兑卦的上爻为阴,中、下爻为阳。上爻为阴,就是其地位不再变化。下爻为阳,就是其地位在上升(弱者的地位只能上升)。中爻为阳,就是她在发挥协调作用。

上爻地位不变而下爻地位在上升,这就只能是原来的强者出于守势,而原来的弱者则处于攻势,所以,中间的协调者就不再是帮助原来的弱者,而是要帮助原来的强者,以尽力协调双方的平衡了。

离卦,就是强弱分离,双方关系崩溃了。

离卦的上、下爻为阳,中爻为阴。上爻为阳,是其地位在下降;下爻为阳,是其地位在上升。中爻为阴,是其没有发挥协调作用。

这就是说,原来的强者,失去了与原来的弱者组成关系的资格,所以,就无所谓她们之间的协调者,而原来的弱者,她的实力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高。

震卦,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原来的强者,发现原来的弱者内部,也在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震卦的上爻和中爻皆为阴,下爻为阳。上爻为阴,就是其地位没有变化;中爻为阴,就是她没有发挥协调作用;下爻为阳,就是她的地位仍然在上升和加强。

为什么下爻的地位会仍然上升和加强呢?

因为,弱者的内部并不平衡,导致她的内部还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自从孔子《系辞》产生以来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有没有人这样解释《太极图》、《五行图》、《河图》、《洛书》、《八卦图》呢?

没有的。

2000多年来,这样解释《易经》的,老曹就是第一人。

至于说,老曹解释得对不对,我不敢保证。

但是,起码,比起那些“神棍”们的“起卦”“算卦”,老曹的这番解释,是立足于逻辑推理,立足于对人们说,人们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吧。

然而,正是因为有所坚守,正是因为有所追求,老曹,就不免从此堕入风尘,自寻死路。

自从踏上了这条路,我原本也并没有指望,能够由此得到即时的报赏。

我知道,现在的《红楼梦》家喻户晓,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当初并没有因为他的《红楼梦》而飞黄腾达。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地位的一位诗人,然而,他能够在历史上排上号,是在几百年之后的事情。

在他的当时,他其实是寂寂无名的。

即便是那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能够成为万世师表,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董仲舒时代。

在他自己的当世,他其实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没有多少人,会正眼瞧他一眼的。

所以,我想,只要我耐得住寂寞,只要我能够具有这份坚守,能够将这份东西流传下去,那么,我总会有一天,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但是,现在,我恐怕要失望了。

因为,我没有信心,我这份东西,能够像《红楼梦》、像陶渊明的诗,像孔子的儒家学说那样流传。

最开始,有一个《好心情》网站,我的大多数东西,都能够在那个网站上发表。

可是,后来,那个网站死了。

然后,又有一个《草根网》网站,我的大多数东西,也能够在那个网站上发表。

可是,后来,那个网站也死了。

然后,现在就是《今日头条》,能够发表我的一些东西。

然而,《今日头条》,是不是能够长命百岁呢?

我的东西,是不是能够一直这样,辗转腾挪下去呢?

现在,我还活着,我就能够像祥林嫂,不断诉说她的阿毛一样,不厌其烦地向人们诉说着我的《易经》。

而如果我死了,我的《易经》,还能够成为一家之说的《易经》吗?

2023年了,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场新冠大考。

许多人都会安全过关,但也有一些人,是必然地会考不过。

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北大的那许多功成名就的教授。

那些教授们死了,是国家的损失,是大家的遗憾。

然而,对于他们自己,却并没有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功成名就,现在无非就是多活一天,少活一天而已。

然而,对于我辈,尚没有功成名就的人们来说,这个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这并不是你多活一天、少活一天而已,而是这个世界,承不承认你曾经来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