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则消息,心里很是难受,由不得回忆起和耿直先生的交往来。 1987年,我在保定三中读高一。从环城东路针织厂对过的家到位于五四路的学校,是有许多路线可以通行的。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曾经骑着自行车把许多的老城区的胡同街巷得以故意绕行穿过,也绕过秀水胡同。那个时候,保定有份在全国极其出名的报纸《大千世界》。这份报纸当时在市区许多报刊亭上都可以买到,每周一期,每份5分钱。忘记了是什么机缘,我和一位刘姓同学开始向《大千世界》荐稿——推荐稿件,不仅报上有名,还有稿费。记得有一天,我们骑自行车便到了位于秀水胡同23号的《大千世界》报社编辑部,见到了副总编辑耿直先生。

《大千世界》地址:秀水胡同23号 那个时候我们是16岁左右,印象中耿直先生40多岁,头戴鸭舌帽,戴一副眼镜,不记得他是否抽烟。他说话非常和气,对我们进行鼓励,并指导我们应该推荐什么样子的稿件,如何通过信件把稿子寄到编辑部等等。正是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仨(还有一位马先生)推荐的稿件上了《大千世界》。 
秀水胡同23号院宋氏宗祠(黑马先生拍摄) 现在回忆起《大千世界》编辑部来,记得是秀水胡同的中部东侧,当时这个院还有保定的许多民主党派在附近院落办公。进入这个院子后,向东再向南,拐入一个院子才是《大千世界》编辑部。记得耿直先生在北侧的房子偏东的位置办公,好像这个院子还有防空洞,因为能够在院子里看到防空洞的水泥盖子。 
秀水胡同23号院宋氏宗祠(黑马先生拍摄) 后来,我陆续给《大千世界》推荐了一些稿件,大概有十几篇刊出。那时候,《大千世界》报发行量非常大,据说有的期次单期发行量可达200万份,在那个年代确实非常厉害。小小的保定文联办的文摘周报,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确实离不开编辑们的慧眼。 后来,《大千世界》报停刊了,有种小道消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由于内容不妥,被停了。其实不然,因为《大千世界》都是摘来的稿子——别的报纸杂志刊发后,摘编过来的,套用时髦的广告语就是:《大千世界》不是生产稿子的,而是稿子的搬运工。记得比较官方的停刊原因是:国家加大对报纸的管理力度,文摘类的报纸要有省级单位的直属部门办理才行,《大千世界》的主办单位——保定市文联不够格了,报纸也就停了。记得《大千世界》报后来还出了合订本,相对于报纸的四开四版,合订本是16开大小,更便于携带和阅读。
再后来,当耿直先生知道我喜欢收集保定的报纸资料时,打电话给我,送我一套《大千世界》报纸原报合订本。他说,这份合订本放在我手里,才不会损坏,才更有价值。记得我是到耿直先生家里取回的这份珍贵的礼物。他家住在河北农大东门南金庄的《大千世界》报宿舍。时隔多年,我们回忆起了秀水胡同的相识,许多记忆又被唤醒了。 现在,这套珍贵的《大千世界》报纸合订本依然被珍藏,而耿直先生却去世了。如果您有对《大千世界》报纸和耿直先生有回忆,敬请留言吧。
|